科技范兒
看我七十二變——神奇的生物塑料補丁
近日,倫敦設計師創(chuàng)造了一種能夠修補任何東西的神奇塑料補丁。這種塑料名為FORMcard,是一種基于淀粉的生物塑料,平常的狀態(tài)就是一塊補丁,一旦將它放入熱水中,它就會變得像橡皮泥一樣柔軟可塑。這時,你就可以拿它來修補任何物體了。
當物品出現(xiàn)損壞時,將已呈現(xiàn)柔軟狀態(tài)的FORMcard捏成所需的形狀,填補在損壞部位,等它冷卻后就可以完美修補損壞的物品了。因為冷卻后的FORMcard會變得堅硬耐磨,即使反復使用也不會變形。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神奇補丁的創(chuàng)造者還表示,它并不是一次性的修補工具,而是可以多次反復使用,每次使用前只需要將其放入熱水中使它變軟就可以了。
(摘自《知識就是力量》2016年第10期,有刪改)
“意念”也能打字了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開發(fā)出一種全新的大腦感知技術,該技術可通過讀取腦信號驅(qū)使光標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從而實現(xiàn)文字輸入。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把一個多電極陣列傳感器植入猴子的大腦,它可以直接讀取負責控制移動鼠標所需的手及手臂活動的大腦區(qū)域的信號。而研究人員開發(fā)的算法可以解讀上述腦信號,并實現(xiàn)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光標、選擇字母鍵。研究人員訓練猴子用這種技術把所看到的文字通過意念“隔空”復寫出來。結果顯示,猴子最快能以每分鐘12個單詞的速度輸入《紐約時報》的文章或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的段落。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測試的這種最新腦機交互技術人類完全可以使用,它所能達到的打字速度足以讓人類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尤其對于那些因身體殘障而無法有效交流的人士來說,這種新技術可以把他們的所思所想轉(zhuǎn)化為文字。
(摘自《知識就是力量》2016年第12期,有刪改)
賺足眼球的無骨傘
余 娟
最近,有人在傘上做起了文章,竟然做出了一把無骨傘!整把傘用可回收塑料制成,比傳統(tǒng)的布料更具有防水性,傘的手柄底端有個可旋轉(zhuǎn)的彈簧裝置,在收傘時,它會自動沿著傘內(nèi)的塑料導向板開合,就像折紙一樣。
雖然它沒有傘骨,但發(fā)明者在折脊處設計了6個結構結實的引導板。這些引導板不僅可以讓傘打開和關閉,還能提供強大的結構支持力,從最頂端的樹冠到它最遠的邊緣。
在傘的邊緣有磁力結構,可以使傘被收起時更加容易貼合。無論是撐傘還是收傘,都不需要太大的動作,旋轉(zhuǎn)傘柄就能撐開,而收傘時將傘柄下部向下拉就可以了。
(摘自《知識窗》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