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良桐之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①,斫而為琴②,弦而鼓之③,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xiàn)之太常④。使國工視之⑤,曰:“弗古?!边€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⑦。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⑧,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⑨,獻(xiàn)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惫ぶ畠S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dú)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摘自(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
注釋:①工之僑:人名。②斫(zhuó):砍,削。③弦:作動詞用,裝上弦。鼓:彈奏。④太常:掌管祭祀禮樂的官。⑤國工:國家最好的樂師。⑥諸:“之于”的合音。⑦窾(kuǎn):同“款”。古窾:古代器物上鑄刻的文字,稱為款識。⑧期(jī)年:一周年。⑨易:交換,這里是買的意思。
點(diǎn) 悟
一把好琴非得戴上一副古老的假面具,才能讓那些假學(xué)究、那些所謂的權(quán)威專家認(rèn)可,真讓人哭笑不得。評判一件東西的價值,要從實(shí)際出發(fā),看它的材質(zhì)、做工等,而不是一定要唯古是崇。如果有真才實(shí)學(xué)的人因為外貌或者其他原因被埋沒,那真是這個社會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