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由于工作原因,我們于2015年6月搬到另外一個城市。兒子進入當?shù)氐囊凰W校讀初一。
在新環(huán)境中,原本性格內(nèi)向的兒子小心翼翼,有點放不開。一個名叫秦偉的男孩主動接近他,兒子便經(jīng)常跟他一起玩。秦偉還經(jīng)常打電話向兒子求教題目。可我漸漸發(fā)現(xiàn)秦偉有些奇怪:單親家庭出身的他常表示很羨慕我們的家庭出游。這固然無可厚非,然而在跟我們出去玩過幾次之后,他開始有意無意地暗示,讓兒子感覺假如不帶他一起玩,就有一種負罪感。而我們出去玩時,秦偉從不掏錢(他媽媽早就給他錢,且跟我們約好一定要AA制)。
那個學期,兒子對零用錢的胃口越來越大。每次我追問錢用到哪里時,兒子總支支吾吾。原來,兒子和秦偉在一起時,總是他付錢,甚至秦偉看中的文具和零食,也“理所當然”地讓兒子付錢。更讓我們感到惶恐的是,秦偉居然因為我對他不夠熱情,而踢傷了我家的狗。
從成年人的理性判斷,我感覺兒子與秦偉的關系很不正常。為了弄清楚這回事兒,我找到兒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坦言相告。原來,秦偉的媽媽在離婚之前一直遭到家暴,秦偉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與刺激。雖然他一直在接受心理輔導師的治療,成效卻不明顯。班主任頗為無奈地說:“作為老師,我們也為難?!?/p>
經(jīng)過與班主任的溝通,我判斷秦偉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和精神障礙,不宜與其交往過密。然而,孩子逐漸長大,難免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群。況且兒子漸漸進入青春期,對于他交朋友的事情,我想應該以引導為主,避免粗暴干涉。當然,我們希望兒子能夠提高對各種精神缺陷者的認識,辨別出不適合交朋友的人群,與其設立一定的界限、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暑假,我陪兒子看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中的紀實欄目和心理分析欄目,提醒說:“有些人如果對自我價值有夸張,或有病態(tài)的說謊行為,或缺乏愧疚感與懊悔感,或喜歡欺詐或操縱別人,或無情和缺乏同理心,易于沖動,不負責任。那么你就要想一想,你有沒有必要和他保持親密關系?!?/p>
兒子聽后想了想,對我承認,在與秦偉的交往中,兒子確實感到受到脅迫,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理,該如何有智慧地冷卻這段關系。這是兒子整整一個寒假都在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老家過春節(jié)的日子,兒子對秦偉短信不回、電話不接、QQ拉入黑名單。
隨著開學的臨近,兒子忐忑不安,他怕面對秦偉,畢竟是同班同學,故意逃避或生疏顯然會造成尷尬。況且,兒子是那種性格溫和又非??粗馗星榈暮⒆樱踔烈虼艘欢犬a(chǎn)生“轉(zhuǎn)班”和“轉(zhuǎn)學”的念頭。
有趣的是,秦偉很快就有了新的“交友目標”。他主動跟班上新來的插班生密切交往,迅速建立“友誼”。在向兒子幾次借錢未果之后,他不怎么跟兒子打交道了。
這種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讓兒子倍感受傷。不過,跟秦偉的關系疏遠之后,其他男同學“接納”了兒子。這也讓秦偉學到一個處世的實際功課——進入新環(huán)境中,最好默默觀察一段時間再建立親密關系。而那些被大多數(shù)人孤立而迫切尋求友誼的人,往往是可憐之人,也必有可恨之處。
秦偉的媽媽多次向我們道歉,償還秦偉所借的錢,并希望我們維護秦偉在同齡人心中的形象。這位堅強偉大的單親媽媽一直在積極尋求醫(yī)治,并且用愛與接納在軟化著秦偉的心。
我們都相信:秦偉一定會因這份母愛而改變。兒子說:“雖然我現(xiàn)在還力量有限,必須遠離‘索取型朋友;但是我將來我要主攻心理學,成為心理醫(yī)生。到時候,我就可以真正改變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