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89-0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一談到寫作文,他們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正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難題。那么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1.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我經(jīng)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臺來自己放聲朗讀;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和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2.將學習的習作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工整地從打印機打出,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lián)想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互相借閱、討論、評議,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帳”,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備課要有創(chuàng)意
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nèi)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新的部分,并把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思維作為激發(fā)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例如,作文習作《同學之間》,其習作要求是:①根據(jù)題意寫一件同學之間的事,要寫出真情實感。②內(nèi)容要真實,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語句通順、連貫。根據(jù)作文訓練的要求,要使學生把作文寫好,必須把創(chuàng)意性、創(chuàng)新性作為備課的主思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那么,首先應該把選材立意和材料組織作為著手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①你是怎樣理解“同學”的?②同學和同學發(fā)生過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說給大家聽一聽嗎?③在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④這件事為什么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從這些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第一個設計的目的在于開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其實,同學的范圍是很廣的:既指現(xiàn)在的同學也可指過去的同學;還可以包括校內(nèi)同學和校外的同學,如在少年宮興趣小組一起學習的同學等等。這樣選材范圍不是擴大了嗎?第二個設計的目的也在于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事說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內(nèi)容可寫;第三個設計是在第二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集中思維,目的是讓學生從眾多的事件中選擇真實的,而且又比較新穎的材料;第四個設計是在前兩個設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jù)所選材料對文章中心的確定和挖掘。為了達到組織好材料的目標,我在教學中又分別設計了三個問題,即:①你打算怎樣安排選定的作文材料?②除了這種寫作方式外,還可以怎樣安排你的材料?③你覺得采用哪種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達的中心?不難看出,前兩個問題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第三個問題則是在學生集中思維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中選優(yōu)??梢哉f這種備課始終圍繞著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等思維規(guī)律,我認為這樣的作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指導要從細處入手、點滴抓起
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然而,由于小學生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細致,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例如作文習作《一次的小實驗》,要求選擇你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順序把實驗寫清楚、寫具體,注意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有一部分同學的作文寫得不夠理想,這顯然就是因為學生日常生活觀察不夠仔細,平時實驗做得較少而造成認識水平較低、認識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去認識事物、積累經(jīng)驗,通過表面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提高認識。平時,如果我們很注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于思考,勤于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jié)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每天利用晨會和午會時間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