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展豪
摘 要 課間十分鐘因為是“學生人身傷害的高危區(qū)”,普遍被學校管理者視為管理禁區(qū),采取禁錮、省事等管理策略。實際上,采取讓游戲回歸,多交流分享等導向策略,能有效調(diào)節(jié)學生身心,使課間活動成為學生生命中一首動聽的插曲。
關(guān) 鍵 詞 課間活動;問題剖析;導向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7)01-00-02
課間活動對于孩子心理和生理是一種寶貴的彌補,也是防止和緩解身體及大腦疲勞的有效方法。堅持積極、文明的課間活動不但能健身強體,而且讓學生利用課間十分鐘進行各種形式的交往,有助于鍛煉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互助互愛等意識,增進友誼,具有極其有益的正面導向作用。
一、讓游戲回歸,放松身心
游戲是兒童的生活,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應(yīng)努力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他們開心玩。[1]當然這里所說的“玩”不是盲目的追逐打鬧,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各種趣味游戲。
1.追尋傳統(tǒng)足跡,體驗純樸快樂
傳統(tǒng)游戲如跳皮筋、丟沙包、放飛機、打彈子、跳格子、滾鐵環(huán)等大多規(guī)則簡明,用具簡單,玩起來卻也其樂無窮。雖然當今孩子因為時代發(fā)展等原因,已大都不太了解這些游戲,但他們的父母卻是玩?zhèn)鹘y(tǒng)游戲長大的一代人,因此讓孩子們向爸爸媽媽請教,在游戲的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如此一來,每到課間,女同學們就玩起了“跳皮筋”“踢毽子”“跳大海”,男同學則醉心于“放飛機”“摸盲盲”“木頭人”。一時間,一只只飛舞的毽子成了小操場榕樹下最搶眼的風景;一架架小飛機放飛著同學們向往自由的心愿;“木頭公仔不準動,動的那個煲?。ê┲唷眲t把孩子們定格成千奇百怪的姿勢,甚至連笑聲都仿佛屏住在了時間里……傳統(tǒng)游戲,讓快樂來得如此簡單,讓孩子們?nèi)巳四樕闲﹂_了花,個個合不攏嘴。
2.搜集現(xiàn)代游戲,分享時代精彩
時代在發(fā)展,兒童游戲也在不斷更新,諸如呼啦圈、滑板車、悠悠球等現(xiàn)代游戲工具的出現(xiàn),就帶給了孩子們不一樣的課間精彩。在傳媒高度發(fā)達、信息傳播極速的當前時代,浩如煙海的游戲信息不斷沖擊孩子們的心靈,此時,學校要引導學生在廣泛搜集的基礎(chǔ)上,學會甄別和選擇。如此,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不僅爸爸媽媽教給的游戲很精彩,別人的游戲也妙趣橫生。如利用廢報紙做紙球玩趕小豬游戲,下各種棋子,玩呼啦圈,賽悠悠球等,學生們都能玩得興致盎然,趣味橫生。
3.釋放創(chuàng)造激情,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兒童都是善于模仿和學習的天才。他們在平常的課間小游戲中,常會自行修改規(guī)則要求,作出適宜自己玩耍的調(diào)整。就此,學校因勢利導,鼓勵學生自行設(shè)計新的課間游戲,體驗作為一名創(chuàng)造者的快樂。于是,學生熱情投入,想辦法,定規(guī)則,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漏洞并作出修正。通過這種反復(fù)的創(chuàng)制新游戲的過程,孩子們認識到原來做任何事都不容易,但當一項項帶有自己“專利號”的游戲誕生時,他們又真切地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快樂。
讓游戲回歸,不但解決了課間活動中孩子們盲目打鬧或安全事故頻出的問題,且學生們在嬉笑玩耍中,放松了心情,釋放了壓力,同時養(yǎng)成了謙讓、合作、團結(jié)、互助等文明行為習慣,讓課間活動這一課程資源發(fā)揮了應(yīng)有的作用。
二、重交流分享,增進感情
課間十分鐘雖然短暫,卻是孩子們體力的加油站、大腦的休息站,因而十分寶貴。在這十分鐘時間里,除了游戲,交流和分享也十分重要,對增進同學友誼和師生感情將大有助益。
1.閱讀剪報,了解世界的精彩
讓墻壁會“說話”是學校課間文化建設(shè)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通過師生的共同獻計,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導向?qū)W生課間休息的專欄,讓它們“各施其職”地成為學生課間休息流連的好去處。如:(1)“圖書交流站”—— 優(yōu)秀書目推介,學生課外閱讀指引。(2)“我們的精彩”——定期張貼學生優(yōu)秀作品,起到學習、交流、表彰的作用。(3)“我們的榮譽”——班級表揚信粘貼處,每個同學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榮譽陣地,是一塊提升自信的好地方。(4)“時事新聞眼”—— 少先隊大隊部值日生展示每天剪報的場所,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5)“涂鴉墻”——學生們張揚個性、展示才華的舞臺。
如小雯是個伶牙俐齒的小姑娘,斤斤計較的她課間總少不了與同學來一番“口舌”之爭。在一個下著大雨的早上,老師發(fā)現(xiàn)她在課間把同學們擺放在走廊墻角的雨傘、雨衣折好后,整齊地放進了水桶里,就把此事寫成表揚稿粘貼在“時事新聞眼”里。學生們看后一下子都明白了:原來做好事有時也只是舉手之勞啊。自此,課室的雨具擺放再不用老師操心了,班里課間涌現(xiàn)了更多的好人好事,校園整潔了,同學間也更團結(jié)友愛了。
會“說話”的墻壁生動、形象地貼近了孩子們的生活,喚起了他們的進取心,鼓勵了他們正確的思想與行為,讓課間休息更文明,更有序。
2.觀魚下棋,讓身心充分休憩
課間休息還要有效利用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為此,學校充分利用校園每一個角落,努力為孩子營造溫馨、舒適、休閑的活動空間。如:教學樓前的假山魚池最吸引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喜歡一起觀賞、辨識魚池里的各種觀賞魚,探究它們的奧秘;運動場旁邊的小涼亭里,愛好下棋的同學則在捉對廝殺、激戰(zhàn)正酣;迂回曲折的長廊下,有同學三三兩兩地說著悄悄話;樓梯、走道旁的書吧里也是人頭涌涌,孩子們在那兒或安靜閱讀,或低聲交流……真是一派溫馨和恬靜。
3.師生交流,增進理解和溝通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交往范圍逐漸擴大,也產(chǎn)生了更強烈的與同學及老師交流的愿望。為此,學校鼓勵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與學生多交流分享,以拉近彼此距離,增進情感溝通。于是,每到課間,老師們就愛走到孩子們中間,與他們零距離接觸,聽他們說說家里的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甚至聊聊他們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為了增強親近感,老師們有時還不經(jīng)意地摸摸這個孩子的頭,拍拍那個孩子的背。有了平日里這些課間交流的鋪墊,老師們對班里學生的情況都已了如指掌,教育起來就更加胸有成竹,得心應(yīng)手,效果自然倍增。
參考文獻:
[1] 葉偉鋒.小學生課間活動現(xiàn)狀透視及改進策略[EB/OL].(2009-01-08)[2016-11-15].http://blog.sina.com.cn/2sxywf.
責任編輯 余志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