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兒
這個孩子是“臟話發(fā)射機”
一天下午,陽光明媚,我?guī)е⒆觽冊趹敉獾纳晨訁^(qū)活動。突然,一個5歲的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
只見他用手團了一個濕沙球,得意地對旁邊的小男孩說:“這是我做的炸彈,厲害吧!你X媽服不服?”
男孩點了點頭,伸手去碰沙球,想看得更仔細。
“X你大爺,你碰一下試試,我弄死你!”他說出一串臟話威脅小男孩。
小男孩被他的臟話嚇愣了,甩了一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便跑開了。他感到很無趣,沒想到對方這么不禁嚇。
我走過去和他打招呼:“你好!我是大李!你叫什么呢?”“我叫小猴子!”“噢!好特別的名字呀!小猴子你好,我想和你做朋友!”
為了引起他的關注,我的表情很豐富。他被我的表情逗樂了,指著我“哈哈”大笑:“你個傻X,看你笑的那傻樣!”
我依然面帶微笑,一臉認真地向他請教:“你知道傻X是什么意思嗎?”
“就是很傻很傻嘍!”
“你是想說我笑得很可愛嗎?”我很真誠地問。
“可愛?”他似乎聽到了一個新鮮詞匯。
“是啊,每個人的笑容都不一樣,有些人笑得很美,有些人笑得很陽光,有些人笑得很溫暖,還有些人……”
“笑得很傻!”他忍不住接道。
“嗯,是有些人會傻笑!我覺得傻笑很可愛,因為他們很快樂,是發(fā)自內心地在笑!”
“那不就是傻X嗎?”他還忘不了這個詞。
“對著你喜歡的人說這個詞,他們會難過的!”
“那你會難過嗎?”
“我聽到這個詞,也會覺得不太舒服?!?/p>
“可我爸就經常這么說,我媽也沒生氣??!”小猴子有些疑惑地問。
我想我找到原因了。一個5歲的孩子到了臟話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知道這些臟話的含義,如果在日常的語言環(huán)境中頻繁地聽到這些臟話,就會進行模仿。不過這些還只是推測,我需要見到小猴子的父母進一步核實。
是誰讓孩子學會說臟話
周末,我受小猴子父母的邀約,到他們家做客。到小猴子家的時候,他媽媽還在單位上班,并沒有在家。奶奶解釋說:“小猴子他媽媽工作很忙,單位基本沒有周末假期,他爸在家的時間也不多,也就周末才管管孩子。平時都是我?guī)У枚?,這孩子還挺省心的,也不鬧?!蹦棠逃X得自己把孩子帶得還不錯。
可我卻并不這樣認為。這個家被雜物堆滿了,孩子能夠活動的區(qū)域很小,只有客廳的電視機前有一小塊空地,旁邊有一大箱男孩子的玩具,如汽車、坦克、劍、槍等。我翻了翻電視柜里的光碟,都是一些帶有暴力色彩的動畫片,如《熊出沒》等。
我問小猴子:“平時誰陪你玩啊?”小猴子想都沒想,說都是他自己玩,要么就看動畫片。
我坐在沙發(fā)上陪小猴子玩,他舉起槍指著我的頭說:“不許動,不然就打爆你的頭!”
聽到這句話,我下意識地去看奶奶的反應??墒悄棠虥]有任何糾正或者阻止的意思,仍然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餐。
我到廚房,問奶奶:“您平時陪小猴子玩嗎?”
奶奶覺得我的問題很奇怪:“唉,我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哪還有體力陪小孩子鬧騰。而且我還得做飯,忙不過來??!小猴子回家后,我就讓他自己玩,或者放碟給他看。”
小猴子爸爸看上去彬彬有禮,招待我吃水果,還客套說,“老師一看就是脾氣很好的人?!钡恿艘煌娫?,就讓他徹底暴露了:“你傻X吧!我上周才加了班,你腦子里都是X!再記錯,信不信我揍死你!”
果然,孩子就是這樣無意識地習得這些臟話。孩子先天的模仿和觀察能力就很強,如果成人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被熏染了!家長詫異孩子在外人面前沒禮貌時,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平時也說過這些臟話。
青出于藍勝于藍
這時爸爸打完電話出來了,我對小猴子說:“我需要跟你爸爸聊一聊,和他聊完后,再找你玩!”小猴子專注地玩著手里的玩具,點了點頭。
“怎么了,您好像不太高興?”我問爸爸。
“工作上有一點兒事情,不是很麻煩,沒事!”
“可是您剛才罵人的話,我們在客廳里都聽到了。您知道嗎,正是因為您不注意這些,讓孩子學到了,他平時和別人溝通時,會不自覺地就蹦出一些臟話!”我試圖讓爸爸明白,他的行為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他說臟話可未必是跟我學的,可能是跟小區(qū)里的其他小孩學的,小猴子平時喜歡和他們玩。再說了,男孩子說點兒臟話也是正常的,我像他這么大的時候,也會說臟話?!卑职譀]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還推卸責任。
“我之前見過一個爸爸和您有同樣的想法,直到有一天,他們一家三口在西餐廳吃飯,孩子吃興奮了,說了一句‘真他X好吃!西餐廳里的所有人都用異樣眼光看著他們,爸爸頓時羞得無地自容,因為這句話正是他平時常說的!”
小猴子爸爸聽后感到很震驚,當事情沒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他總覺得還早,等到想挽救時為時已晚。
“我這習慣好多年了,改不了!”
“那你別當著孩子的面說,打電話可以出去打。但是在家時,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的語言環(huán)境?!?/p>
“我盡量試試?!?/p>
“不,這是需要您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
“好的!大李老師,我一定全力配合你!”
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說臟話的嚴重性,甚至還覺得孩子偶爾冒出成人的話很有意思!可一旦你處理的方式不當,孩子也許需要花費終生的時間去面對這個壞習慣帶來的困擾!
變化源于小小舉動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清理家中會帶來污染的“垃圾”。我和小猴子的爸爸一起把帶有暴力元素的碟片扔掉,換成了一些正能量,強調友愛、尊重的動畫片。另外,還把他的槍、劍等有攻擊性的玩具收了起來,給小猴子準備了一些積木、書籍和手工材料等。
第二步,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對一些正能量活動的興趣。爸爸單獨準備出一間小屋供小猴子學習用,并且親自帶著孩子做手工。
第三步,設定家庭規(guī)則,規(guī)定小猴子看電視的時間,并且讓奶奶監(jiān)督執(zhí)行情況,一旦違反規(guī)則,就要接受懲罰。另外,爸爸特意把文明用語寫到家規(guī)里,讓小猴子記錄并學習他每天說的文明詞匯。這樣,好的習慣就會得以強化,孩子會慢慢改掉壞習慣。
第四步,讓小猴子學會表達情緒、想法的正確方式。比如,爸爸說:“兒子,爸今天帶你去爬長城,以后爸和媽多陪陪你!”小猴子說:“太好了,爽X了!”這時爸爸糾正他說:“你想表達你很開心,很高興對不對?那你可以說,太好了,或者,好棒!這樣表達才是正確的?!?/p>
兩個月后,由于沒有了臟話的敏感源,并且在小猴子每次表達的時候,家長都巧妙地引向了禮貌的表達方向,漸漸地,小猴子的臟話說得越來越少了,他知道自己說臟話會失去朋友,有意識地用一些友愛的表達,班里的孩子越來越喜歡這個可愛的小猴子了!
摘自《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