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琴
【關鍵詞】 小學語文;生本教育;先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9—0081—01
生本教育是一種尊重生命、尊重自然,順應兒童天性的教育理念,就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生本教學中,語文需要直接的讀和想,而不是進行語文分析、搞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拆零研究,學會讀、思考是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基本過程。因此,生本課堂要通過對交流者的聆聽和評論,使學生有互動、有生成、有收獲、有提升,課后與課前相比,學生是有發(fā)展的,而且發(fā)展是全方位的。
一、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
教師在布置先學小研究時要遵循“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 深入淺出,設置情境引學生; 長期規(guī)劃,精心設計練學生; 拓展閱讀,發(fā)展能力送學生”的原則。教師在完成單位時間內(nèi)的教學內(nèi)容后, 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水平, 布置層次分明( 指學生個體層次、知識層次) 、結構合理( 指題型) 、題量適中( 指大、小題目數(shù)) 的同步先學小研究。
二、抓住重點,指導方法領學生
先學小研究的布置可以是下一個課時內(nèi)容的導航針,可以在小研究中體現(xiàn)下一節(jié)課教師上課的大概思路,可以是下節(jié)課的重點甚至是難點的直接或間接展示,也可以是拋磚引玉,引領學生走入下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完成小研究時能預計和把握到下一節(jié)課的主要脈絡。如,二年級上冊的《植物媽媽有辦法》,讓學生課前讀文了解三種植物分別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對哪種種子傳播的方法感興趣,為什么?接著了解其他種子的傳播方法,最后提升閱讀空間,學寫記錄植物小百科。
三、組織參與,個人小組互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生本教育的另一個亮點。全部是由個人完成的先學小研究,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小研究可以是個人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相結合。小組合作之前必須提供個人的獨立思考的時間,或先分工再合作。每個組員將自己準備的部分給出,由記錄員或組長整合,綜合成文(報告、調(diào)查等)或作品。如,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的《三顧草廬》,對于文中涉及的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幾個人物,讓學生先開展個人研究,談談對人物的看法,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看看別的同學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通過學生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對人物個性化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這種小組討論完全不同于流于形式的七嘴八舌,而是能力提升的語文學習過程。
四、搭建平臺,創(chuàng)設情境體趣味
頗有興趣的先學小研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趣味性要體現(xiàn)出方式新穎, 內(nèi)容有創(chuàng)造性,包括口頭的、書面的、繪圖的、表演的甚至是親子的。比如,一年級的《靜夜思》的先學小研究,可以和父母一起完成閱讀與搜集的過程,由完成作業(yè)衍生到聽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小研究內(nèi)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 使之情緒高昂, 樂于思考, 從而感受到小研究的樂趣。
五、構建多元,開放先學拓空間
部分小研究可以體現(xiàn)開放性, 增加學生思考問題的多面性。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 圍繞新課程提出教學目標、學習目標, 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前置性小研究內(nèi)容不要過多,也不應該過于具體,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比如,二年級上冊《識字6》前置性作業(yè),除了按照常規(guī)方法預習《白雪公主》外,還可以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反義詞,談談課文中的人物或故事,接著發(fā)散思維,以讀引讀。
六、加強管理,監(jiān)督先學促生本
先學小研究提供的信息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很有用的, 我們必須做好督促學生高效、按時完成小研究的工作,檢查批改要及時。班級可建立監(jiān)督檢查制度, 教師檢查和抽查監(jiān)督, 同學之間互相監(jiān)督。生本教育不僅僅是生本教學,也是師生、生生之間的生本管理。重新定位班干部,班干部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服務者,班級和小組內(nèi)要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事作,事事有人管。
七、量化評價, 激勵先學增動力
教師在布置完先學小研究后,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在課堂上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學生呈現(xiàn)小研究成果,讓他們的勞動有所做也要有所用。這樣的話,學生完成小研究的興致才能得以保持,學生才樂于去做,才能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信心,學生才會更有成就感,更加樂學。同時, 要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業(yè)中的優(yōu)缺點,也可將優(yōu)秀的小研究在班內(nèi)進行傳閱或張貼,每個學期或每個月評出最佳小研究,并進行獎勵。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