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君紅
【摘 要】詩電影是電影藝術中一種獨特的風格樣式。本文以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為例,重點闡釋“留白”“意象”等傳統中國美學范疇在影片中的成功運用,力求分析中國傳統美學精神對中國特色詩性電影語言的影響。
【關鍵詞】詩性語言;留白;意象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00-03
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是其早期代表作品。張藝謀在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故事片銀熊獎”之后說:“我想拍一部詩意的愛情電影,詩仿佛是最高的文學精華,對其他文體最高的評價?!焙茱@然他做到了這一點?!段业母赣H母親》用詩意傳達了一個簡單淳樸的愛情故事,征服了所有的專家和觀眾,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部電影。
詩電影是電影藝術中一種獨特的風格形式,從1948年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開始,到后來的《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等,中國曾產生過一大批具有審美意蘊的詩電影,中國電影逐步有了屬于中國特色的詩學風格。本文所強調的是“中國電影”的詩學風格,它不同于塔爾科夫斯基所講的詩電影,亦不同于法國的詩意現實主義,而是完全植根于中國幾千年傳統審美文化和審美觀念的“中國式詩意”。這種電影體現出來的“中國式詩意”,是中國古典美學和現代電影敘事的完美結合。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正是由于張藝謀將中國古典美學中“留白”“意象”等審美范疇與電影敘事完美相結合,才能成功地用視聽手段表現出東方愛情的神韻。
一、“留白”的運用
張藝謀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說過:“我們的這個愛情故事是很東方式的?;蛘咧v‘意境, 或者講‘盡在不言中, 或者講‘留白, 都可以。這是中國傳統美學帶給我們的對人生和生命的觀照?!雹僭凇段业母赣H母親》這部詩電影中,不管是影片結構的處理、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視聽語言的表達,處處可以看到“留白”這種中國傳統美學帶給我們的對人生和生命的觀照。
(一)情節(jié)結構的留白
談到影片情節(jié)結構的處理,張藝謀如此說:“如果說, 愛情的道路從眉目傳情開始到生命結束……我們只選擇了第一步和第一百步, 而沒有中間的故事, 沒有其余的九十八步, 我們留下了最大限度的空白。這就是我們想拍的一個獨特的愛情故事?!雹谠谟捌w結構的處理上,張藝謀采用了留白的方式。我們看過太多的愛情電影,劇情發(fā)展包含著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強烈的矛盾沖突,當我們習慣于這種形式之后再看《我的父親母親》,我們面對的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愛情故事。招娣和駱先生的愛情沒有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沒有出現第三者,沒有出現誤會和糾葛,愛情電影里常用來支撐影片發(fā)展的橋段,在這部電影里全部缺席。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從眉目傳情到生命結束的一頭一尾,中間部分全部做空白處理。這種結構的留白處理是非常大膽的,正是由于這種大膽的嘗試,才讓觀眾欣賞到一段含蓄純情的東方式愛情。
在《我的父親母親》中,“留白”的觀念不僅體現在整體構思上,也體現在具體的情節(jié)處理上。例如,父親在約定的日子沒有趕回三合屯,母親在風雪天去尋找父親。影片只是簡單地拍了母親正在發(fā)燒、出發(fā)前穿上棉襖、帶上饅頭等幾個鏡頭,接下來便是暈倒在風雪中的母親躺在床上的鏡頭。省略掉了母親如何在風雪中艱難前行、如何暈倒、如何被鄉(xiāng)親救回家的細節(jié),這樣的處理給了觀眾充分的想象空間,讓人們?yōu)槟赣H赤誠執(zhí)著的愛情打動。
從整體上說,《我的父親母親》因為在情節(jié)結構上的留白處理而使這部電影具有了抒情性的散文詩結構,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激烈的矛盾沖突,敘事上平鋪直敘而不添枝加葉,在一種接近于生活原生態(tài)的樸實敘事中傳遞出一種詩意的愛情。
(二)人物塑造的留白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是根據鮑十的小說《紀念》改編而成的?!都o念》講述的是一位小學校長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駱長余作為城里的知識青年自愿到鄉(xiāng)村小學任教四十年,在退休之前為了重新改建校舍獻出了寶貴生命。在小說中,駱先生和招娣的愛情故事只是一條輔線。但是在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時,對原小說內容做了很大改動。電影并沒有把駱長余獻身教育的英雄事跡作為直接表現的對象, 而是選擇了駱長余與田招娣的愛情故事加以演繹。所以說,雖然改編之后的電影名為《我的父親母親》,但是在電影中重點表現母親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尋,父親駱先生顯然做了“留白”處理。
從整部影片來看,經過“留白”處理后父親形象是虛化的。首先我們看到影片沒有從正面去描敘駱先生如何熱愛學生、癡心教學,但是從其編寫識字歌、送孩子們上學,以及去世后學生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送葬等側面描述,可以看到獻身教育的好老師形象;其次影片也沒有從正面寫駱先生對招娣的愛情,這種愛情的表達也是從側面和細節(jié)展現的。例如,駱先生第一次見到招娣后的左顧右盼,又如,他為了偷看生病的招娣被多改造兩年……父親縱然也像小說描寫的那樣,是位盡職盡責的好老師, 同時對招娣飽含深情與愛意,但在影片中已被虛化為背景。這是與張藝謀大膽浪漫的創(chuàng)作思維分不開的。
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的大膽與浪漫,更體現在他在人物設置和塑造上的留白——把父親和母親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合唱轉化為母親一個人的愛情獨唱。這不得不說是張藝謀走得又一部“險棋”。本身就缺乏傳統愛情片的諸多沖突情節(jié),再加上男主人公的淡化和缺席,招娣能否支撐起整部影片?我們發(fā)現,導演做到了這一點。在田野中奔跑的母親、倚在門框羞澀的母親、在風雪中執(zhí)著等待的母親……如果說對駱先生人物形象的處理使用了“留白”的手法,那么與之相應的對招娣的人物形象刻畫則是使用了“潑墨”的技巧。影片中使用了充足的筆墨刻畫了招娣這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細膩的動作和心理,張藝謀用真情與細節(jié)塑造了一個對愛執(zhí)著的母親形象。
(三)鏡頭使用的留白
正如我們前面所分析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既沒有尖銳曲折的矛盾沖突,也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從敘事的層面講,這樣大膽的留白處理反而成就了一段電影史上非常浪漫純真的愛情故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里,在一位普通的姑娘身上發(fā)生的一段干干凈凈的愛情。而從影像呈現的角度講,“再配以可以強化造型的如夢幻般的暖色光效、含蓄造境的精巧留白、天馬行空的鏡頭調度,以及優(yōu)美溫婉的電影配樂,這樣,影像文本就在一種散文化的電影語言中極盡渲染之能事地建構出一種詩意濃濃的影像空間?!雹墼谶@種詩意氛圍的營造中,鏡頭運用的留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部電影中,空鏡頭的運用使得整部影片具有濃濃的詩情畫意。
空鏡頭,也稱景物鏡頭,是指影片中做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相關的人物)的鏡頭??甄R頭是鏡頭運用中的“留白”,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功能和美學意蘊。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影片大量運用空鏡頭:從金黃的麥浪到旖旎的白樺林,從村頭的古井到學校的窗花,從曲折鄉(xiāng)間小路的愛情追尋到古老織布機的愛情詠嘆……這些空鏡頭對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如同散文詩一般真實、溫暖、細膩,讓我們沉浸在一種世外桃源般的浪漫詩意中。
這種鏡頭運用“留白”的美學觀念,常常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如,母親追父親的馬車, 沒追上,把青花碗摔了,母親傷心地坐在地上哭泣。這中間有悠悠大地、青青山林、曲折小路等大量空鏡頭的運用。每次看到這里,筆者都會想到《西廂記》“長亭送別”的一句詞:“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碑斈赣H發(fā)現發(fā)卡丟了,一連早出晚歸找了好幾天, 迎著朝陽出門,披著晚霞回家, 有時出門和回家兩個身影同時疊印在畫面上,讓人體會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傷感, 卻蘊含“眾里尋他千百度”的婉轉詩意。
與西方愛情故事的大膽浪漫相比,東方愛情故事更加含蓄內斂。所以張藝謀選擇了一個干凈透明的鄉(xiāng)村愛情。這個東方愛情的東方神韻正是靠“留白”等中國美學觀念在影像深層的運用得以體現?!耙坏┛v向影像的深層,在張藝謀鬼斧神工般的建構下,影像泅染上了一層純凈空靈的深遠意境,這張看似柔軟純白的紙于是便具有了一種有如飛天緩緩降落人間那種飄逸的東美學神韻,氣格由此也就顯得格外的韻動感人,使得每一個觀者的心靈都經受不住其美學的感召而怦然心動直至情緒飛揚?!雹?/p>
二、“意象”的運用
意象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核心理論范疇,也是中國首創(chuàng)的審美范疇。它的最早源頭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辭》:“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勝任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雹莺唵蔚卣f,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電影作品中,意象是比情節(jié)更小的單位,一般由描寫物象的道具、動作、符號元素等構成?!段业母赣H母親》是一部典型的反映中國人愛情觀以及中國國情的電影,它是屬于東方文化范疇的。按照一般的思維,西方文化圈的觀眾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對于影片所要傳達的主題,可能會出現難以理解的情形。然而,事實上,這部影片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它是怎樣向全世界觀眾傳遞感動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張藝謀成功地運用了包括道具、動作、符號元素等在內的豐富的意象系統,通過這個意象系統傳達出共通的情感,將東方愛情傳達給世界觀眾。
(一)道具意象
為了展現招娣和駱先生的愛情故事,導演在片中重點設置了“青花碗”和“紅發(fā)卡”這兩個小道具,這兩個小道具見證著父親母親戀愛的全過程,是他們之間執(zhí)著純真的愛情故事的見證。
青花碗代表著招娣對駱先生的感情,在影片中,青花碗傳情達意的地方主要有四次。第一次在影片的開頭,招娣與駱先生一見鐘情,送公飯時每天變換三個花樣,用青花碗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只為了先生能夠吃上一口。青花碗的第一次出現代表著招娣含蓄的愛情;第二次出現在父親派飯到招娣家, 飯后招娣問: “你認得這個碗嗎?”在這里,這一句臺詞充分表現了母親的性格:她不是一個忸怩作態(tài)的小女孩,而是一個勇敢坦誠的姑娘。姥姥說: “瞎了招娣一片心”, 一語道破母親的心聲。青花碗標示出母親直率坦誠的愛戀;第三次青花碗的出現代表著母親執(zhí)著地追求愛情。父親被打成“右派”,沒有吃她做的蘑菇餡蒸餃就被馬車帶走了。 招娣拼命追趕但依然沒有趕上,最后青花碗摔落一地。招娣的哭聲讓人感覺到這段愛情的辛酸,青花碗摔碎代表著這段感情的受挫;青花碗的第四次出現代表著姥姥理解、默認支持父親母親的愛情。駱先生吃完飯走后, 姥姥認為他們“不是一路人”。后來, 姥姥被母親對父親那昏天暗地、死去活來的愛感動了。為了“給姑娘留個念想”,青花碗又被鋦上了,這也預示了父親母親之間的愛情有了新的希望。
詩經有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如果說青花瓷碗的幾次出現表明了母親對父親的愛戀之心,那么紅發(fā)卡便代表著父親對母親愛的回應。父親去城里給母親買來了紅發(fā)卡,因為“配你那件紅色衣服好看”,母親戴上后讓人感覺“人面桃花相映紅”。當父親被強行帶走后,母親不僅打碎了青花碗,還失去了這個珍貴的愛情信物,于是我們看到一連好幾天, 幾十里山路上到處是母親孤單、疲倦又無助的身影, 此處所采用的疊化手法凸現了母親焦灼而又倔強的心理。在又一次失望回家后,母親意外地在大門口找到了發(fā)卡,這時候鏡頭給了發(fā)卡一個特寫,這不僅代表著發(fā)卡的失而復得,更預示著這段感情有了希望。
在影片中,青花碗和紅發(fā)卡不再是簡單的道具,而是被導演賦予了豐厚的內涵,成為影片中表達男女愛情的意象。它們在影片中不僅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能使這段簡單的愛情故事編得富有意蘊和詩意。
(二)動作意象
《我的父親母親》的英文題名為“The Road Home”,日文題名為“初戀のきた道”(《初戀到來的小路》)。在這些譯制的外文片名中都包含了“路”這個詞。在三元屯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上,招娣常常展現給我們奔跑的狀態(tài)。這個奔跑有初次見到駱先生后情竇初開的羞澀跑開;有在路邊等放學的駱先生時,邊跑邊偷看的可愛模樣;更有渴望追上被帶走的駱先生的急切心情……
影片中對于招娣形象的刻畫正是在這種奔跑的動作中被強化的。沒有直接的語言獨白或者旁白,沒有富有沖突的動作動機,影片只是非??桃夂驮娨獾厝娀墟繁寂艿膭幼?,但是這個動作顯然被導演賦予了獨特的含義,那就是招娣作為一個農村姑娘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這種導演欣賞的對愛情執(zhí)著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奔跑中被強化,成為展現女主人公性格的動作意象。正如我們前面所強調的,這部電影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激烈的矛盾沖突,這種動作意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影片的動作和情緒得到積累和釋放,同時這種動作意象也非常切合影片的抒情風格。
(三)符號意象
相信會有觀眾注意到,在《我的父親母親》的開始段落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老年母親的家中掛著一個非常大的《泰坦尼克號》的電影宣傳畫。很多人認為這是創(chuàng)作者的一個疏忽,但其實這是電影美工師精心設計的,這個細節(jié)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同時能夠展現出幾十年后三合屯的精神風貌。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細節(jié)在有意無意間會引起我們對兩部愛情電影的對比。
同為1998年的愛情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愛情不同于《泰坦尼克號》里的愛情。在《泰坦尼克號》里,杰克和露絲的愛情是曲曲折折、蕩氣回腸的;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洛先生與招娣的愛情是含蓄質樸又不失深沉雋永的。張藝謀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元素的符號意象,把這段愛情做了中國符號意象的表達,以其象征和詩意贏得了世界觀眾。
張藝謀被稱為中國電影界的“色彩大師”,攝影師出身的他在電影中非常注重色彩元素的運用。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張藝謀把紅色運用到了極致。
大紅色的棉襖、紅色的圍巾、紅色的發(fā)卡,母親年輕時這樣的裝扮將我們帶回到20世紀的中國農村。不僅如此,梁上的“紅”代表的是中國民俗的展示,紅色在中國代表著吉利喜慶;最重要的,紅色象征著母親對愛情熱烈的追求。
三、結語
留白和意象是影片《我的父親母親》從中國傳統美學吸收的精髓。留白的使用使得整部影片含蓄雋永,給觀眾巨大的想象空間;意象的使用使得整部影片氣韻生動,帶來豐富的韻味詩意。正是由于張藝謀成功地將中國古典美學中“留白”、“意象”等審美范疇與電影敘事表現完美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功地用視聽手段表現出東方愛情的神韻。
現在我們經常強調藝術的民族性,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藝術更應該如此。中國的詩電影只有植根于中國底蘊豐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淀中,同時運用電影化的手段進行完美地展現和融合,中國電影的詩性電影語言才能真正具有“中國式詩意”。
注釋:
①②張衛(wèi).《我的父親母親》創(chuàng)作談[J].當代電影,2000,(1):52-55.
③④肖文.純情與詩意的雙重交響——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意境審美分析[J].電影評介,2003,(3):56.
⑤李學勤.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我的父親母親》創(chuàng)作談[J].當代電影,2000,(1):52-55.
[2]肖文.純情與詩意的雙重交響——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意境審美分析[J].電影評介,2003,(3):56.
[3]李學勤.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周涌.影視劇作元素與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