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四川廣漢 618307)
基于跨文化視角下中英茶文化對比分析
張 帆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四川廣漢 618307)
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下,受地理環(huán)境和人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中英茶文化在語言和文化行為方面,不但具有不同點,還具有差異性。本文基于跨文化視角下,對中英茶文化的異同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異同的原因。
跨文化視角;英漢語言;茶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寫照,“跨文化交際”是指文化知覺和符號系統(tǒng)的不同足可以改變人們交際活動的交際形式。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茶文化是由四個層次組成,即:物態(tài)、制度、行為、心態(tài)文化。其中制度文化屬于經濟史學學科研究范疇,主要形成與人們從事茶葉生產、消費過程中,是指社會行為規(guī)范,如:稅收、內銷等;物態(tài)文化已經形成了一門完整、系統(tǒng)的科學,包括品茶時作用的茶葉、水、茶葉的栽培等,是指人們從事茶葉生產的活動方式和茶產品的總和;而行為文化是指約定俗稱的行為模式;心態(tài)文化是指人們由茶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1]
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詞的概念意義和詞的內涵意義。因此,研究中英茶文化就要對其語言的內涵進行分析和比較。
1.1 中英茶文化語言的共同點
首先,英文茶的部分詞義與中文的意義基本相同,英文“tea”是指茶葉、茶樹、喝的茶以及沒有茶葉的飲料,而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茶”是常綠灌木,是指油茶樹,是用茶葉做成的飲料,或者、某些飲料的名稱。其次,中文中對茶有關的詞語、表達,茶的基本意義保持不變,英文也是如此,如:綠茶,英文為“green tea”;茶葉箱,英文為“tea chest”。
自古以來,茶在中國和歐美國家都大受歡迎,茶與文學都有不解之緣,人們不僅喝茶,還寫茶、詠茶,因此在兩種語言中,都有很多對茶的贊美和喜愛的表達,如:十七世紀中葉的英國,茶還是一種稀有物資,在英美文化中,通過文學傳播,茶這種舶來品很快成了英美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如:英國散文家愛迪生在《旁觀者》報上說,在上午十點左右的時間中,時髦的女子有喝武夷茶的習慣,而22點左右的時間中,她們又會坐在桌子旁邊喝茶,并指出:老茶客能分辨各種茗茶,對于文學作品有鑒別力的人如同茶客品茶一樣,也能分辨清楚各種文體和風格。再如:Samuel Johnson、布里亞·薩瓦蘭等都在他們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茶。而對于一般的中國百姓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茶也是非常重要的,開門的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并且茶在中國還體現了文學世界中的身后底蘊,如:古代文人騷客認為,茶是高雅的、脫俗的,是用來修身養(yǎng)性和助興之物的,他們的“琴棋書畫詩酒茶”,被譽為文人七件寶。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近百處提到了“茶”。由此可見,中英文化中對茶的評價是相同的。[2]
1.2 中英茶文化語言的異同點
首先中文茶字和其英文對應的部分概念意義不同。英文tea有中文茶字所沒有的概念意義,有些人會把下午五六點鐘的便餐也成為tea,茶點、茶會也叫tea;另外中文關于茶生產和管理的諺語,英文沒有。中國茶的諺語說明了文化發(fā)掘對生產、經濟的直接促進作用,從茶的諺語中,可以看到許多有關茶的生產、種植、制作等經驗,如:明代時期的“七月鋤金,八月鋤銀”,是一條關于茶樹管理的重要諺語,意思是最好在七月和八月中給茶樹鋤草。而由于不產茶葉,在英國有關茶的生產、種植、制作等諺語或表達基本是沒有的。另外,英文中諸多與tea有關的成語和諺語已經不再對應中文茶字的基本概念意義,如:“a cup of tea”充分體現了茶在英國人心中重要的地位,與茶有關的英文表達中tea的概念意義改變。由此可見茶在英國人心中的位置是任何飲料都代替不了的,他們對茶情有獨鐘。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進入了現代多元文化時代中,為了能夠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我們要在保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正確評價自己的文化和正確看待別人的文化,不斷吸取他人文化的長處,并更新自己文化的不足。在對飲茶的要求、習慣上,中國是功夫茶,是以文化、身心為追求,而英國是保健茶,是以簡單為追求。
2.1 中英茶文化行為的共同之處
在飲茶的過程中,大部分中國人和英國人都喜歡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各種物品,這種飲茶方式叫“混飲”,如:中唐喜歡加桔皮、薄荷,回族細化以茶葉、龍眼干、冰糖混合沖泡成蓋碗茶。而英國人喜歡往茶里加牛奶和糖、蜂蜜等。如:佛手柑油調制的格雷伯爵茶,阿薩姆紅茶等少數品種,都是英國人隨心所欲創(chuàng)造的口味,成了經典而獨特的民族茶產品,享譽世界。
2.2 中英茶文化行為的差異點
我國漢族的飲茶方式——“清茶”,這與英國人的飲茶方式不同,清茶可以顯示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清高”,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損茶本味與真香的配料,講究的是一杯清茶在手,主要以清飲雅賞的沖泡茶為主,是用開水泡茶,寓意坐享“清?!?,沿襲著明清時的飲茶傳統(tǒng),喝的就是那股清新芳香的氣味。而英倫三島四面環(huán)海,終年陰冷潮濕,因此,英國人都喜歡喝湯濃味醇、營養(yǎng)豐富、性暖的紅茶。中國不單單只喝紅茶,還有綠茶、花茶、烏龍茶等種類繁多,主要喝茶葉沖泡出來的茶。而英國人主要喝袋裝的茶葉末,英國人從印度、肯尼亞進口紅茶,然后對茶葉本身進行了改造,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成為袋泡茶,一小袋只泡一杯茶,連袋一起放進熱水杯中,把苦澀的茶水變成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飲料。這與中國人將整片茶葉放在開水里大相徑庭。另外中英茶具也不同,中國茶具造型優(yōu)美、種類繁多,茶具有茶杯、茶匙、茶刀等;在茶道精神上也有不同。中國茶道擁有茶文化哲學思想,不只是起著休息和娛樂的作用,還具有“和、靜、怡、真”四諦,把茶作為精神的激勵和情感的寄托。而英國人品茶強調一種優(yōu)雅的格調,更為活潑和更重社交,如:維多利亞下午茶會簡樸而不寒酸,華麗卻不庸俗,是英國紅茶文化的核心內容。在影響方面,中英茶文化也具有不同,自唐宋以來,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飲茶早已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習慣,如:“民不可一日無茶”是中國人生活的一個剪影。[3]并且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雖然千差萬別,歷史文化也不一樣,但是飲茶卻是共同愛好,茶成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而受現代文明進程的影響,茶成了香濃味醇、營養(yǎng)豐富的生活必需品,英國人用本民族的牛奶和糖將苦澀的茶變成了甜飲料,尤其是進入平民百姓家后,飲茶成了習慣化、儀式化的生活內容。
英美國家還在很多地方保留著中國茶文化的特點,這是由于英美國家的茶是從中國傳播過去所造成的。但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上的不同,導致二者茶文化具有了差異。首先,英國人喜歡標新立異、改革創(chuàng)新,如:袋泡茶的發(fā)明,英國屬于海洋型文化,交通發(fā)達。而中國屬于內陸型文化,講究人情世故,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文化圈子狹隘和保守,擁有比較保守的文化傳統(tǒng),如:用不同的茶具招待不同的客人。同時,中國文化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主張“天人合一”,因此中國人更喜歡喝清茶,喝清茶體現了中國茶文化的精神核心——“和”,體現出了人們對自然之物和心靈凈化的追求。而英美文化倡導天人相分,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因此,他們創(chuàng)造除了冰茶、袋泡茶,甚至還通過觀察杯中剩留的茶葉渣來占卜命運,“read tea leaves in a cup”,就是經過他們不斷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得來的。[4]
[1]劉艷艷.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的茶文化翻譯教學探析[J].福建茶葉.2017(03)
[2]戈芮卿;賀瑾.跨文化教學視角下茶類詞匯翻譯策略[J].福建茶葉2017(01)
[3]朱德芬.英“茶語言”及其文化歷史淵源[J].中國市場.2006(35)
[4]余悅.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當代歷程和未來走向 [J].江西社會科學.2005(07)
張 帆(1979-),男,重慶人,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ESP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