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娟紅 廣西石埠乳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對微濾除菌技術提高乳品品質的思考
□ 寧娟紅 廣西石埠乳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本實驗的目的是觀察微濾除菌技術在乳制品處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分別采用熱處理、微濾除菌技術+熱處理以及微濾除菌技術三種方案處理乳制品,檢測處理后樣本的微生物含量及理化指標。對比不同處理方法的處理效果。結果:采用方案3處理乳制品,嗜熱菌計數(shù)為82 CFU/g、芽孢計數(shù)為86 CFU/g、水分含量2.5%、脂肪含量1.0%、乳清蛋白氮指數(shù)(WPNI)含量6.8 mgN/g、乳化性77 ES/min。與其他兩種處理方法相比,處理效果更好。結論:采用微濾除菌技術處理乳品,可有效提高乳品的質量。
微濾除菌技;牛奶;微生物檢測;理化指標
1.1 材料與儀器
實驗需準備材料如下:①準備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及新鮮牛奶;②準備乙醚、硝酸以及無水乙醇等作為分析純;③準備十二烷基磺酸鈉作為生化試劑。
實驗需準備儀器如下:①UHT生產線、無菌操作臺(DL-CJ-1N)、電子天平(JA2003N)、激光粒度分析儀。②離心機、分散機、培養(yǎng)箱、抽脂瓶。
1.2 方法
1.2.1 設計方案
共設計了3種實驗方案。①方案1:將脫脂牛奶于75 ℃環(huán)境下低熱處理15 s,后于55 ℃環(huán)境下濃縮。對濃縮后的物質進行干燥處理,使之形成粉末狀,得到最終樣本。②方案2:采用微濾方法處理脫脂牛奶,于75 ℃環(huán)境下低熱處理15 s。將處理后所得物質蒸發(fā)、濃縮并進行干燥處理,使之形成粉末狀。③方案3:采用微濾方法處理脫脂牛奶,不接受熱處理,直接蒸發(fā)、濃縮并進行干燥處理,使之形成粉末狀。
1.2.2 微生物處理方法
實驗所參考的微生物處理標準如下:按照GB4789.2-2010及GB/T5413.3等標準,測量樣本菌落總數(shù)、水分含量、芽孢計數(shù)及脂肪含量。
1.2.3 理化指標檢測方法
理化指標檢測項目包括乳清蛋白氮指數(shù)及乳化性兩種。檢測方法分別如下。①乳清蛋白氮指數(shù)測定方法: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取粉末狀樣本2 g+20 mL去離子水+8 g氯化鈉至飽和。37 ℃水浴環(huán)境下保溫30 min,過濾,收集濾液,取樣本10 mL檢測。②乳化性檢測方法:取粉末狀樣本40 mL+10 mL大豆油,高速剪切1 min,取底部物質0.05 mL,加入0.1%SDS溶液,測定樣本的乳化性。公式:ES=A×t/△ A。
1.3 觀察指標
(1)觀察三種方案下樣本微生物指標的變化情況,包括嗜熱菌及芽孢2種。(2)觀察三種方案下樣本的理化指標包括水分含量、脂肪含量、WPNI含量及乳化性共4項指標。。
2.1 三種方案下樣本微生物指標的變化情況
通過對三種方案下樣本微生物指標的變化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①未經處理的樣本,嗜熱菌計數(shù)為238 CFU/g,芽孢計數(shù)為226 CFU/g;②采用方案1檢測所得結果:嗜熱菌計數(shù)為120 CFU/g,芽孢計數(shù)為110 CFU/g;③采用方案2檢測所得結果:嗜熱菌計數(shù)為80 CFU/g,芽孢計數(shù)為81 CFU/g;④采用方案3檢測所得結果:嗜熱菌計數(shù)為82 CFU/g,芽孢計數(shù)為86 CFU/g。
2.2 三種方案下樣本的理化指標
通過對三種方案下樣本的理化指標的觀察,得出如下結果。①方案1:樣本水分含量1.8%、脂肪含量2.2%、WPNI含量6.1 mgN/g、乳化性67 ES/min。②方案2:樣本水分含量3.8%、脂肪含量1.0%、WPNI含量6.6 mgN/g、乳化性72 ES/min。③方案3:樣本水分含量2.5%、脂肪含量1.0%、WPNI含量6.8 mg N/g、乳化性77 ES/min。
對比三種方案下樣本的理化指標檢測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方案1處理乳制品,水分含量、WPNI含量過低,乳化性低,脂肪含量過高。采用方案2處理乳制品,較方案1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根據(jù)國家食物衛(wèi)生部門的要求,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及營養(yǎng)成分等指標,均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1]。牛奶中,脂肪球的顆粒較多,且直徑多在0.1~22.0 μm,較細菌直徑大,容易覆蓋細菌,對牛奶的處理效果造成影響[2]。
微濾除菌技術要求首先采用微濾的方法處理牛奶,以將其中的微生物有效濾出。該技術下,氧化鋁膜的直徑為1.8 μm,與大部分脂肪球的直徑相比,數(shù)值較小。經過濾后的牛奶,脂肪的含量會顯著降低,由脂肪球所覆蓋的微生物,同樣能過被有效清除。采用上述方法對牛奶進行加工與處理,乳品的品質往往更高。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經微濾除菌技術處理的牛奶,嗜熱菌計數(shù)為82 CFU/g、芽孢計數(shù)為86 CFU/g、水分含量2.5%、脂肪含量1.0%、WPNI含量6.8 mgN/g、乳化性77 ES/min。與其他兩種處理方法相比,牛奶的微生物含量更低、營養(yǎng)更高,證實了該技術在提高乳品品質方面應用的有效性。
采用微濾除菌技術處理乳制品,可有效降低乳制品內的微生物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提高乳制品的WPNI以及乳化性,對產品營養(yǎng)水平的提升以及品質的保證,具有重要價值。
[1]聶振泰,盧宜杏.高活力液體木瓜蛋白酶靜態(tài)分離與動態(tài)除菌生產技術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6(7):124-129.
[2]孔凡丕,劉鷺,張書文.陶瓷膜微濾除菌技術提高超高溫滅菌乳品質[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17):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