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王月平
正陽縣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示范推廣規(guī)程
正陽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王月平
應選擇土地平整,土壤耕層20 cm以上,有機質(zhì)含量≥1%,全氮≥ 0.064%,速效磷≥ 12mg/kg,速效鉀≥100mg/kg。
正陽縣應選用優(yōu)質(zhì)、早熟綜合抗逆性強的小麥品種,半冬性小麥品種選用衡觀35、矮抗58、西農(nóng)979等;弱春性品種選用鄭麥7698、眾麥2號、平安7號等。
(一)深耕耙實
利用大型機械深耕(深耕達30 cm,可2年深耕1次),將秸稈翻入土中,耕后耙磨,粉碎坷垃,達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
(二)土壤處理
地下害蟲重發(fā)區(qū),要結合整地每667 m2用10%辛硫磷顆粒劑或3%甲基異柳林顆粒劑3 kg,或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300 mL,加水、拌細土制成25 kg毒土,犁地后耙地前均勻撒施垡頭,隨耙地混入土壤。
(一)施肥原則
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提倡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合理分配氮肥的基/追比例(高肥力麥田6:4、中高肥力麥田7:3),推廣“前氮后移”技術。
(二)施肥指標
每667 m2產(chǎn)量600 kg以上的,施底肥純氮8~9 kg、五氧化二磷7.5~8.0 kg、氧化鉀 7.0~7.5 kg、硫酸鋅 1.5~2 kg,拔節(jié)期追施純氮 5~6 kg;每667 m2產(chǎn)量550~600 kg的,底施純氮8~9 kg、五氧化二磷7~8(7.0~7.5) kg、硫酸鋅 1~1.5 kg,拔節(jié)期追施純氮4~5 kg。
(三)底施化肥
將有機肥和用于底肥的磷肥、鉀肥、微肥及氮肥的60%在犁地前撒施地面,隨耕地翻入土中,40%的氮肥在耙地前撒垡頭,隨耙地混入土壤,做到分層施肥。
(一)種子包衣
選用2.5%適樂時進行種子包衣,對防治小麥紋枯病、銹病、白粉病等病害有較好的效果。
(二)藥劑拌種
未進行種子包衣的,可用40%甲基異柳磷25 g或40%辛硫磷50 g,加2%立克秀可濕性粉劑或2.5%適樂時40 mL,加水4 kg,拌麥種40 kg,堆悶6~8 h,晾干后播種。播種時要嚴格掌握藥、水、種比例和數(shù)量,以免造成藥害影響出苗。
(一)適時播種
正陽縣半冬性小麥品種播種期控制在10月8—18日播種;弱春性品種在10月16—25日播種。
(二)合理密植
在適播期內(nèi),土壤肥沃、地力水平高的麥田:種植半冬性品種每667 m2基本苗14萬~16萬株、弱春性品種每667 m2基本苗16萬~18萬株。
(三)足墑勻播
適播期內(nèi),要足墑下種,墑情不足的地塊,及時造墑播種;播種時做到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種機械行進速度5 km/h,播深3~5 cm。
(四)行距配置
高產(chǎn)田塊采用17 cm×17 cm×30 cm帶狀種植或17 cm×30 cm寬窄行種植。
(一)冬前管理
1.要區(qū)分苗情,分類管理。壯苗要及時中耕除草,增溫保墑;弱苗于分蘗后早追肥,促苗轉(zhuǎn)壯,爭取安全越冬。
2.化學除草。麥田化學除草的最佳時期在冬前(11月中旬至12月上中旬),晚播后延,防治野油菜和澀拉秧,用無殃或巨樂每667 m21袋,對水30~50 kg噴霧;防治野燕麥用6.9%驃馬(大麥田禁用)乳油50 mL,對水40~50 kg,在燕麥3葉期噴霧。
3.澆好越冬水。土壤墑情不足的麥田,應在12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在3 ℃左右時進行田間澆灌,要小水細澆,避免發(fā)生大水沖刷麥根和田間積水現(xiàn)象。
(二)春季管理
1.看苗巧施追肥。早春弱苗和脫肥田,應于返青前后每667 m2施尿素5~8 kg;壯苗應本著前氮后移的原則,在拔節(jié)期追施,以免追施過早,滋生大量無效分蘗,推遲兩極分化;超過90萬旺長麥田,除采取控制措施外,追肥應推遲至拔節(jié)期,每667 m2施尿素3~4 kg。同時如遇墑情差,追肥后要及時澆水,充分發(fā)揮肥效。
2.中耕。中耕可同時起到增溫保墑和松土除草的作用。
3.化除。對年前未實施化學除草或化學除草不徹底的田塊采取噴藥進行化除。
4.及早防治病蟲害。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前,是防治紋枯病的最佳時機,每667 m2用50%多菌靈100 g加20%井岡霉素水溶粉劑25 g,混合噴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搞好“倒春寒”的預防與補救。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準確預測寒流的發(fā)生與降溫情況,做好防控預案。澆好拔節(jié)水,保持適宜的土壤墑情,提高小麥的抗寒能力,避免或減輕“倒春寒”的發(fā)生與危害。若發(fā)生凍害要及時搞好以澆水、病蟲害防治和葉面追肥為主的田間管理,減輕不利氣象因素帶來的影響。
(三)中后期管理
一是重點搞好小麥“一噴三防”工作。要結合病蟲害防治、葉面補肥,將防病、治蟲藥劑與葉面肥混合作一次性噴灑。其具體方法是:每667 m2用20%三唑酮100 g,或25%戊唑醇25 g加高效氯氰菊酯50 mL加磷酸二氫鉀200 g對水30~50 kg噴灑。重點噴灑植株的中上部。二是保持麥田適宜土壤墑情。根據(jù)土壤墑情澆好灌漿水,保證籽粒灌漿需水,同時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小麥漬害。
推廣小麥蠟熟末期收獲,并進行田間排雜,以提高小麥商品性,達到豐產(chǎn)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