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琪
摘 要:本文根據(jù)自己多年的語文寫作經(jīng)驗和體會,詳細闡述了高中語文寫作技巧與方法,希望能為廣大同學們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 寫作技巧 方法
一、線型結(jié)構轉(zhuǎn)化成板塊結(jié)構
(一)精心安排線索。線索是統(tǒng)攝和連綴各個場面、材料的紐帶。它體現(xiàn)了各個場面、材料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思路。線索的類型,一般有實物線、人物線、情感線、主題線等四種。當你在構思謀篇選擇材料時,就要同時考慮怎樣安排一條貫穿材料的線索,并以之連綴各個場面,將情景與材料組合成有機的文章意境。
(二)巧妙設置場面。一篇文章重點寫好幾個場面就行,但是這幾個場面如何剪輯組合,如何安排次序等,都要精心構思設計。場面如能設在關鍵處,或動情處,就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展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場面設置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文章的成敗。
(三)形象描述材料。寫景狀物,論述觀點,求其窮形盡相;刻畫人物,表達思想,求其神情畢肖;描述故事,闡發(fā)感悟,求其引人入勝。這景物、人物、故事、事實、名言,便構成了形象生動的精彩背景材料。描繪背景材料可從多角度入筆:或視覺,或嗅覺,或觸覺,或聽覺,或味覺,或時間,或空間,或邏輯。
二、俗套題文轉(zhuǎn)變成文題效應
我們在寫作時常?!拔摹迸c“題”保持高度統(tǒng)一,其實,個性化的文章布局正好相反,它給人一種新穎、懸念的感覺,產(chǎn)生文題個性效應。
(一)“大題”要小作。現(xiàn)在作文中常見一些諸如“習慣”、“心愿”、“生活”等題材范圍十分寬泛的“大題目”,很多同學看后無從下筆。正確的對策應是什么呢?
“大題小作”的創(chuàng)新布局便是其中的對策之一。其方法是把題目具體化,增加題目的限制詞,縮小題目的選材、謀篇范圍。假如有個題目為《變了》,對于這個“大題”,“小作”的辦法就是在審題時加上限制詞“誰的什么”變了,這樣一來,切口小了,就好寫了。
(二)題面要突破。一般的文章審題,首先要看清題目字面限定的“框框”,這樣行文才不至于跑題,但是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還需弄清題目字面隱含的信息,進而突破題面含義,打開思路,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文章。
(三)“穩(wěn)”中要求新。在寫作中常會遇到十分熟悉甚至寫過的題目,而寫這類題目總是容易沿用舊的故事和人人皆知的觀點以求“穩(wěn)”。太“穩(wěn)”就很容易出現(xiàn)老面孔,這是個性作文的大忌。因此,要想文章進入“個性發(fā)展”的層次,就要力求“穩(wěn)”中出新?!胺€(wěn)”中求新須做到“三要”:①思想要敏銳。思想陳舊難以跳出舊框框,也就很難寫出有新意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銳的人,才能把握時代脈搏,筆端常有新“泉”涌出。能否捕捉新材料則是衡量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②思維要多向。面對一道作文題,要多角度地考慮立意,然后進行比較篩選,力避眾說,“喜新厭舊”,新意自出。有時甚至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攝取新穎的觀點或主題。③挖掘要深入。在一般立意的基礎上,要向縱深處多角度挖掘。這樣,即使是陳題也會出新意。
三、變思維無序為內(nèi)容整合
該怎樣進行個性布局呢?首先應弄清題目要求,然后根據(jù)要求,打開記憶的大門,搜尋出平時生活中積累的各種信息(包括生活經(jīng)歷、知識、情感等);調(diào)動各種形式的思維,展開聯(lián)想、想象;緊緊圍繞中心,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選擇最佳角度表現(xiàn)中心;對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點,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詳寫什么,略寫什么都應該想清楚;個性化的構思布局應力求做到新穎、精巧。一般來講,可以從以下幾種方法入手布局:
(一)片斷組合法。這種構思方法,就是在題目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選擇幾個生動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斷,或事件情節(jié)片斷,或景物描寫片斷,把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共同表現(xiàn)一個主題。用這種方法寫人記事,可以在較短的篇幅內(nèi),立體地、多角度地表現(xiàn)人物、敘述事件、描寫景物。片斷組合的構思,可以給作者留有相當廣闊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天地,使思路開闊,縱橫馳騁。值得注意的是,片斷組合,絕不是大拼盤,應做到所選擇的片斷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寫片斷應始終圍繞中心展開。
(二)情感激射法。情感激射是一種以情感為輻射的端點和射線而形成的立體網(wǎng)狀的文章構思方法。也就是作者對某一事一物一景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從而讓自己的感情縱橫激蕩,形成洶涌澎湃的情感潮,或一浪高似一浪地向縱深推進,或浪花四溢,向不同的方向回蕩。這種構思,可以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情的感染,適合于抒情性的記敘文。用這種方法構思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主線,維系著全篇。這種情感,因個人的心情、處境、修養(yǎng)、志趣、愛好的不同而異,形成的情感也就迥然不同。這種構思,可以形成很多風格迥異的文章,同樣一個材料,同樣一個主題,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風格,表達不同的感情。
(三)由此及彼法。由此及彼是一種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而引起和這一事物具有某種關系的其他事物的聯(lián)想的思維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總有著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我們從某一事物(此)出發(fā),按照審題立意的要求,聯(lián)想到其他相關事物(彼),讓它們共同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這就是“由此及彼”的構思法。由此及彼的構思,可以使文章開合自如,由此物聯(lián)想到彼物,由物聯(lián)想到人,由某一景聯(lián)想到某一種思想、情操等等。這種由此及彼的構思,并不局限于一物一景一人,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而丁……只要它們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就可以采用這種構思。當然,這里說的“此”與“彼”一定要有某種聯(lián)系,不能主觀地硬性搭配。
(四)“框架鑲嵌”法?!翱蚣荑偳丁钡臉嬎迹褪菍⒛骋蝗宋锘蚰骋皇录糯蟮揭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這個特定環(huán)境,或為自然景物,或為社會背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人或事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有聲有色地展示出來。除了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作框架外,議論也可以作為記敘文的框架,通過文章首尾的議論的框架,使記敘部分的主題突出。還有以記敘為框架的,即以某人某事為中心人物、事件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