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
淺談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女性美
王 敏*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歷來在我國封建傳統(tǒng)社會中,婦女不受重視。女子的地位遠遠低于男性,處在社會的底層。但蒲松齡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對婦女的非人待遇和陳腐的傳統(tǒng)觀念,他在《聊齋志異》中繪聲繪色地描寫了許多勇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而又個性鮮明的女子形象。這些女性形象無一不沖破封建閨范的枷鎖,也無一不大快人心。在書中蒲松林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對封建社會下被束縛和壓迫女性的愛憐和眷顧之心,也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女性無限的欽仰和敬佩之情。
女性;外貌;性格;心靈
在聊齋故事循序漸進地發(fā)展的時候,蒲松齡為我們譜寫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美女篇章。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對女性人物的外貌描寫往往妙筆生輝,令人嘖嘖稱贊。如“端妙無比”,“嬌麗無雙”,“無妝艷艷”等等,在蒲松齡的筆下她們大多有嬌好的容顏,嫻靜的妍姿,溫婉的性格。比如公孫九娘“笑彎秋月,羞暈朝霞”;聶小倩“冰肌玉骨,足翹細筍,嬌艷尤絕”;胡四姐“嫣然含笑,艷麗欲絕”等等。在《聊齋志異》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美麗的女子一出現(xiàn),男子們從此就失魂落魄,輾轉(zhuǎn)難眠。如青風“弱態(tài)生嬌,秋波慧流,人間無其麗也”;嬌娜“嬌波流慧,細柳生姿”。這一秋波流露出女子的智慧和聰明,細柳形容女子的腰肢體態(tài)之美,蒲松齡屈指可數(shù)的幾筆就把她們的體態(tài)美和神態(tài)美刻畫出來,給人以精神上的審美享受。作者在對這些女性的形象打磨塑造時,把人物的神韻和體態(tài)結(jié)合起來,展現(xiàn)了形神兼?zhèn)涞拿缹W思想。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對于女子來說女子是愛情和婚姻的附屬品。但在愛情的選擇和婚姻的經(jīng)營中,聊齋中的女性也展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魅麗和姿態(tài)。在愛情和婚姻的歷程中,她們敢做敢當,敢愛敢恨,在追求自己愛情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在家庭生活中,她們冰雪聰明捍衛(wèi)女子的尊嚴,勇于爭取自己的婚姻權(quán)利,她們的才情才能讓男兒望其項背。除此之外,蒲松齡還是一位善于刻畫細節(jié)的作家,在他的筆下創(chuàng)造了各式各樣的女性人物。在蒲松齡的丹青妙筆既展現(xiàn)了熱烈追求純真愛情的女性,又展現(xiàn)了奮勇反抗封建權(quán)勢的女性,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各自的氣節(jié)和性格上的特點,如同化工賦物,各呈異彩。如在《俠女》,《商三官》,《庚娘》等篇章中都是通過復仇的情節(jié)來表現(xiàn)對暴虐的反抗,表達出對現(xiàn)實的不屈服和對不公命運不妥協(xié)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表現(xiàn)的是不同凡響的俠氣;一個表現(xiàn)的是秀外慧中的謀略;一個表現(xiàn)的是臨危不亂的膽識。嬰寧,小翠她們都是一樣的聰明機靈,一樣的活潑好動。嬰寧的歡聲笑語中透露著天真無鑿,小翠的明辨是非中透露著干練果斷。嬰寧是生存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亦幻亦真的環(huán)境中,不帶一點人間世俗的污穢。而《小翠》中的小翠性格開朗,天真活潑,為母報恩主動嫁入癡兒。聶小倩雖為鬼類,但是卻仍有良知。孤魂野鬼的她受到妖物的鉗制威脅,吞人血攝噬心肝以供妖食。但是她想要寧采臣幫助她脫離苦海,可見她還是一心向善。這些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在蒲松齡的筆下都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讓人產(chǎn)生由憐之心。
這些女性形象,她們“雖為花妖狐媚,但多具人情”。在作者的筆下,她們個個國色天香。除了外表美,最可貴的是她們的心靈,她們或蕙質(zhì)蘭心,或剛正不阿。在《聊齋志異》描寫女性的篇章中,既有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賢良淑德一面,同時又體現(xiàn)了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才貌雙全的一面。蒲松齡從實際的生活出發(fā),以自己的美學理想為原型,塑造了許許多多的女性形象:在這其中,有的善刺繡;有的能織紉;有的琴藝高超;有的舞藝精湛;有的工于繪畫;有的擅長賦詩。否定單純從外貌來衡量女性美丑的世俗觀點,是蒲松齡的高人一籌之處。如在《阿繡》篇中的阿繡可以說是個對于美的追求者,集外貌美和心靈美于一身。她變幻為劉子固念念不忘的民間阿繡,與其歡會希望能夠和她相媲美。雖然劉子固并不鐘情于狐女阿繡,但狐女阿繡不計前嫌幫助民間阿繡脫離危難,化失意為情義將民間阿繡送回劉子固的身邊,成就了他們倆的美好姻緣。在《紉針》篇中的夏氏也是一個心地善良,正直仗義的婦女。夏氏知道了范氏哭訴富室黃家指名要她的女兒做妾抵債的原委,當即暗下決心,“因邀入其家,款以酒食。謂之曰;‘母子勿戚,妾當竭力’”。這對“雖有薄蓄”的夏氏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由于救人心切,她表示“當?shù)滟|(zhì)相付”,并以三日為期。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jīng)講過;“美就內(nèi)容而言,它和善相同?!睋Q言之,就是善良和諧的事物就必然給人以強烈的感官美感享受。以上諸如此類的女性形象,她們內(nèi)心的善良忠厚在潛移默化中感染人,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人的性情。這一切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那樣親切自然,透過夏氏急人之難的舉止,我們似乎看到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靈。而《聊齋志異》之所以獲得如此盛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從鮮明的個性刻畫中揭示出女性的心靈美。
在蒲松齡窮困潦倒的一生中,《聊齋志異》這部小說能夠躋身于世界優(yōu)秀小說之林,是和它在人物描寫上所取得的現(xiàn)實主義的成就分不開的。他以細膩的筆觸不僅揭露了封建科舉制的罪惡現(xiàn)實,批判和鞭撻了殘暴的知識分子,還通過人物外在特征的真實描寫,揭示出人物內(nèi)在的美丑。這些女性的心靈在其花容月貌之下,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展示出獨特的追求,集中地體現(xiàn)了蒲松齡對女性的謳歌,讓后人領略到超凡脫俗的審美享受。
[1]蒲松齡.聊齋志異[M].長征出版社,2000.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人民文學出版,1973.
王敏(1994-),四川南充人,西華師范大學,本科生。
I
A
1006-0049-(2017)14-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