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冠媛 呂 青
西安工業(yè)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盧卡奇總體性思想研究*
趙冠媛**呂 青*
西安工業(yè)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盧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學家,他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通過對總體性的思想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重新的解讀,打破了往常研究者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和認知。他的總體性思想使人們逐漸意識到所謂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錯誤認知和理解,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產生和演進都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盧卡奇;總體性思想
(一)對于庸俗經濟決定論的批判
盧卡奇認為我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繼承并不是不加批判的全盤接受,而是注重方法論的繼承與發(fā)展。即以“總體性”為核心的辨證方法。馬克思主義的正統(tǒng)性在于方法而不是結論。公式化地繼承馬克思對“經濟與上層建筑”的解釋,把經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忽略對上層建筑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則是片面的。盧卡奇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不能完整地了解和把握資本主義社會。即一味地強調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性而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不科學的。要想把握和促進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既要看到經濟基礎的重要性,還要注重上層建筑(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
(二)是對資產階級哲學的批判
盧卡奇認為哲學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但同時歷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的發(fā)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總體”形成之初,其內部主客體之間是協(xié)調發(fā)展的,它能夠正確地反映社會的客觀結構,但當這個“總體”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它不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客觀結構,則會被新的“總體”所代替。以資產階級為例,它最初是作為革命的主體推翻了封建社會,但當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其內部的矛盾也會日益突顯甚至與之發(fā)生沖突,此時的資產階級就無法客觀、正確地反映社會結構,最終被無產階級所替代。因此,盧卡奇認為總體性思想是不僅僅要研究上層建筑問題,看到上層建筑的重要作用,還要從歷史的整體演進過程研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發(fā)展中看到其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
(一)總體性與物化理論的邏輯關系
盧卡奇的物化理論是通過總體性的思想表現出來的。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僅物變成了商品,人或勞動力也成為了商品。資本主義社會的大機器化生產導致無產階級的生產活動始終處于機械化的狀態(tài)之下,他們逐漸從主體轉變?yōu)楸粍拥目腕w,也就是所謂的“勞動的物化”。物化一方面使勞動產品的有機整體變成孤立的局部,另一方面它使人的主體性消失,破壞了主客體的社會關系。盧卡奇認為資本主義的物化迫使人們?yōu)榱诉m應社會的需求而去發(fā)展某種才能,它扼殺了人們自主選擇的權利,盧卡奇指出要從總體性思想把握這個社會,就要采取正確的理論策略消除物化。而消除物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辯證法對社會的發(fā)展進行總體性的把握,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內部存在的矛盾,從而透過物化現象發(fā)現人本身。
(二)總體性與階級意識的邏輯關系
首先,盧卡奇認為無產階級要想爆發(fā)革命就必須有自己的指導理論,也就是所謂的階級意識。但是階級意識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的。當資本主義社會達到高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且資產階級失去了對歷史的總體性把握之時,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才可能會出現。因為資產階級建立之時,其內部主客體的關系是較為協(xié)調的,但當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其內部矛盾就會愈加突出,人的主體性地位也會發(fā)生轉變。這時候無產階級就會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而形成自己的階級意識。其次,盧卡奇認為總體中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實質是主體和主體的統(tǒng)一,也就是“總體即主體”。在他看來,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人們逐漸意識到生產創(chuàng)造出的客體即是自身的時候,自由和必然就會達到統(tǒng)一。
盧卡奇的總體性思想對之后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發(fā)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葛蘭西則對所謂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進行了批判,他認為那些經濟決定論者一味注重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而忽略了對上層建筑問題的關注。因此,他提出從總體性的思想出發(fā),對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尤其是上層建筑進行重新的認識和解讀。正是總體性的思想使葛蘭西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文化領導權”的概念,也促進了后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上層建筑問題的關注。除此以外,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中,對總體性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提出,當一個社會高度發(fā)達的時候,它就會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的融合,成為一個對人的無所不在的總體性統(tǒng)治,使人成為一個喪失總體性的單向度的人。后來,阿多諾把總體性等同于主體總體性,他主張以具體的、非同一性的思想來取代總體性,從而社會的總體性受到了批判。但是在這種批判聲中詹姆遜能夠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他認為盧卡奇的總體性為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后馬克思主義奠定了認識論基礎。
[1]孫全勝.《歷史與階級意識》中的“總體概念”[J].宜賓學院學報,2011(7).
[2]楊生平.試論盧卡奇“總體性”思想與《歷史與階級意識》[J].貴州社會科學,2009(10).
[3]歐陽謙.盧卡奇的總體性思想辨析[J].教學與研究,2012(4).
*西安市2017年度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w14)。
趙冠媛(1992-),女,陜西咸陽人,西安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呂青(1966-),女,浙江縉云人,西安工業(yè)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文化哲學與社會發(fā)展研究。
B
A
1006-0049-(2017)14-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