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軍,姚貴軍,喬宏喜,趙文峰,李惠文,白明濤
(延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站,陜西 延安 716000)
在政府推動、市場拉動和利益驅動下,截至2015年,延安蔬菜種植面積達2.59萬hm2,總產量121.04萬t,產值33.45億元,其中日光溫室累計達0.89萬hm2,已成為延安市繼蘋果之后的發(fā)展農村特色經(jīng)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的第二大主導產業(yè)。日光溫室番茄作為延安市主栽蔬菜品種之一,種植面積達1 066.7 hm2。但是,自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傳入延安市后,嚴重危害著設施番茄的正常生產。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1964年首先在以色列發(fā)生,2002年傳入我國[1],2009年在陜西等10多個省市蔓延,給我國番茄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與其他病毒病相比,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具有爆發(fā)突然、發(fā)病兇猛、擴展迅速、危害性強、防治難度大等特點。該病是番茄生產中的一個難題,需要研究解決,目前生產中主要是針對傳毒介體煙粉虱及黃化曲葉病毒采取農業(yè)、物理、化學等措施進行防控。
為了有效控制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fā)生與傳播,實現(xiàn)對該病害的可防可控,減少生產損失,穩(wěn)定蔬菜茬口及品種布局,保障市場供應,2014-2015年,延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在安塞、甘泉、延川、延長、富縣、子長等縣的蔬菜主產區(qū)相繼實施了“延安市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2 449棚,通過有效的技術措施,延安市秋延后及越冬茬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fā)病率降至10%以下,效果非常顯著?,F(xiàn)將我們總結出的綜合防控措施介紹如下,供番茄生產者借鑒。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從2011年開始傳入延安市,相繼在安塞、延川、延長、甘泉、富縣、志丹、子長、寶塔區(qū)等縣(區(qū))的蔬菜主產地發(fā)生,2011-2014年在多地暴發(fā),減產幅度達到30%以上,嚴重的甚至絕收,每年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達4 000多萬元,危害嚴重,損失重大。全市約有534 hm2設施番茄遭受到該病的危害,其危害呈蔓延趨勢,一度成為延安市番茄種植高產、效益提高及區(qū)域布局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并嚴重影響著全市日光溫室規(guī)模擴張和效益提升。
從發(fā)生情況看,延安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主要在秋延后和越冬茬日光溫室番茄上發(fā)生,定植越早的溫室發(fā)病越重,以7-8月定植的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生最嚴重,定植較晚(9-10月定植)的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病較輕,早春茬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生較少;普通番茄品種發(fā)生重,抗TY品種發(fā)生輕,各番茄品種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粉虱數(shù)量大的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生重,粉虱數(shù)量小的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生輕;全生育期設置防蟲網(wǎng)的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生輕,不設置防蟲網(wǎng)的日光溫室番茄發(fā)生重。
植株感染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現(xiàn)為生長遲緩或停滯,節(jié)間變短,植株明顯矮化,葉片變小變厚,葉質脆硬,葉片褪綠、褶皺、向上卷曲,葉片邊緣至葉脈區(qū)域黃化,葉背面葉脈稍顯紫色,上部葉片癥狀典型,老葉無明顯癥狀,后期表現(xiàn)為坐果少,果實變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實不能正常轉色。染病較早的植株矮化皺縮嚴重,無法正常開花結果,坐果困難,果實僵化不膨大,損失一般在30%~50%,嚴重時損失可達100%;染病稍晚的植株僅上部葉和新芽表現(xiàn)癥狀,坐果少,果實小,膨大緩慢,成熟期果實著色不均勻,果實產量和商品價值大幅度下降,損失一般在20%~30%。
病原為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簡稱TY病毒或TYLCV)。該病毒屬于雙生病毒亞組,是一種由煙粉虱傳播的單鏈環(huán)狀DNA病毒[2]。番茄黃化曲葉病毒主要由煙粉虱傳播,其中B型煙粉虱繁殖快、適應能力強、傳毒效率高,是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最主要的傳播介體[3]。煙粉虱的若蟲和成蟲在刺吸寄主汁液過程中傳播番茄黃化曲葉病毒,一旦獲毒可在體內終生存在,屬于持久性傳毒類型[2],因此煙粉虱獲毒后可終生傳毒。嫁接是傳播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另一個途徑,但與其他植物病毒不同,番茄黃化曲葉病毒不經(jīng)由種子、機械摩擦等途徑傳毒[4]。
蔬菜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煙粉虱能周年發(fā)生,尤其B型煙粉虱的持續(xù)發(fā)生,是造成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爆發(fā)的直接原因,因此有煙粉虱發(fā)生的溫室,就能導致該病毒的發(fā)生與流行。據(jù)報道,煙粉虱平均單葉成蟲數(shù)量為5.8頭的番茄溫室,TYLCV發(fā)病率為60%;而單葉成蟲數(shù)量為54.7頭的溫室,TYLCV發(fā)病率達到100%[5]。高溫干燥條件有利于煙粉虱傳毒,也有利于病毒在寄主體內迅速增殖[2]。播種過早,氣溫較高,冬春天氣暖,有利于煙粉虱等害蟲繁殖、越冬及傳毒危害,因此高溫季節(jié)栽培的番茄發(fā)病較重,低溫季節(jié)栽培的番茄發(fā)病較輕。氮肥施用過多,生長過嫩,栽培過密,株行間郁閉,利于煙粉虱發(fā)生,易誘發(fā)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fā)生。多年重茬,番茄長季節(jié)重疊栽培,使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得以周年繁殖并造成交叉感染。肥力不足,植株長勢弱,番茄抗病性降低,易感病。集約化、工廠化育苗,一旦在育苗期染上病毒,就會隨商品苗遠距離傳播,隨后被當?shù)責煼凼秩竞笤龠M行近距離傳播爆發(fā),也是導致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短時間內遠距離、大范圍傳播的重要原因。
調查發(fā)現(xiàn),對煙粉虱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產中沒有設置防蟲網(wǎng),煙粉虱成蟲能在棚與棚及外界之間相互遷飛;二是前茬作物拉秧倒茬后,潛藏于棚內的殘余煙粉虱未被徹底殺滅;三是采用藥劑噴殺時,對善飛逸逃的成蟲和體表被有蠟質的卵殺滅率都不高;四是對于定植前的番茄幼苗未進行集中噴藥防控。煙粉虱世代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易形成為害[6]。
有效防控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須針對傳毒介體煙粉虱及病原黃化曲葉病毒選用抗病或耐病番茄優(yōu)良品種,前期套種玉米,并采取防蟲網(wǎng)保護育苗及全程覆蓋栽培,應用黃板及高效低毒農藥等農業(yè)、物理、化學方法,實施多措并舉、全程綜合防控策略?!邦A防為主、防蟲控病”尤為重要。
6.1.1 選用抗病或耐病番茄品種
充分利用番茄自身的抗病性能是防控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最簡便有效的措施。因此,生產上選用適合當?shù)卦耘嗟哪偷蜏厝豕?、產量高、抗或耐TYLCV性強、商品性好、耐貯運的番茄優(yōu)良品種至關重要。當前延安地區(qū)生產中應用的抗(耐)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性能較好的品種有:迪芬尼、粉迪尼217(瑞士先正達公司),金棚10號、金棚11號(西安金棚種苗有限公司),歐官(美國圣尼斯公司),愛吉107(荷蘭瑞克斯旺公司),堅強二號(大連天地種子有限公司)等。
6.1.2 休棚滅蟲
粉虱在沒有寄主植物的環(huán)境下,生存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 d。因此,在定植前一定要清理菜棚內殘枝、落葉及雜草,翻地休棚,殺滅空棚內的粉虱,清除蟲源。一般休棚10~15 d。休棚結合高溫悶棚方法殺滅殘余蟲源效果更好。
6.1.3 適當推遲播種期
秋冬茬番茄適當推遲播種期,從時間上可避開煙粉虱的危害高峰。7-8月份是陜北地區(qū)溫度最高的季節(jié),也是煙粉虱活動最頻繁的時期,適當推遲番茄播種期,避開煙粉虱高發(fā)期,能較好地防控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爆發(fā)與傳播。在陜北,播種期推遲到8月份,定植期可延遲到8月底至9月份。一般在中伏播種,末伏定植為好。
6.1.4 培育無病蟲幼苗
煙粉虱特別偏嗜番茄幼苗,番茄植株受害愈早發(fā)病愈重,所以預防要從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避免苗期感病。育苗前要徹底清除苗床及周圍病、蟲、雜草,減少蟲源和中間寄主。同時要采取“隔離育苗+黃板誘殺+高效低毒農藥防治”方法進行綜合防控。育苗技術要點:一是在遠離病害發(fā)生的地方育苗;二是在番茄苗床使用0.25~0.27 mm孔徑的防蟲網(wǎng)覆蓋隔離育苗,防止煙粉虱成蟲侵入;三是每4~5 m2苗床懸掛1塊黃色粘蟲板,進行監(jiān)測和誘殺煙粉虱成蟲;四是有煙粉虱成蟲進入育苗床時,及時用高效低毒農藥進行殺滅。
6.1.5 種植玉米進行控蟲避病栽培
6.1.5.1 溫室前面或大棚周圍種植玉米。在棚外溫室前面距前放風口l m處沿大棚東西向種植3~4行玉米(或高粱等高稈禾本科作物),以形成作物隔離帶,阻擋外界粉虱進入棚室,降低煙粉虱寄生取食番茄的能力,從而減少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傳播與發(fā)生。
6.1.5.2 番茄行間套種玉米。大棚內在番茄行間套種玉米能遮陰并降低棚內溫度、增加濕度,這種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不利于煙粉虱的存活和繁殖,減少了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傳播媒介,并且不利于病毒復制和病害的加劇[6]。此外,種植玉米可以減少煙粉虱取食番茄的幾率,從而降低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fā)病率。陜北秋延后大棚番茄應用該措施在生長前期防病效果尤為明顯。
番茄行間套種玉米關鍵技術:一是要提前種植玉米,一般在番茄定植前15 d左右播種玉米;二是要將玉米種植在番茄栽培壟的寬行內,即作業(yè)行;三是每間隔(即株距)1 m點播1穴,每穴點播2粒玉米種;四是將番茄定植在玉米行兩側的壟背上,每壟2行,株距0.45 m左右;五是要注意控制玉米的生長高度,不能影響番茄正常生長,一般控制在1.2 m以下;六是在玉米影響到番茄葉片的光合作用、白天棚溫降至30 ℃時,及時砍掉玉米(注意齊地面砍除玉米植株,不能拔,以免損傷番茄根系),以使番茄正常生長;七是不要在番茄棚周邊種植南瓜、茄子、辣椒、甘薯、菜豆等作物,以免成為煙粉虱的中間寄主。
6.1.6 加強田間管理
一是定植前及時清除棚內外雜草和殘枝落葉,以減少蟲源;二是定植前2~3 d,用噻蟲嗪或吡蟲啉等殺蟲劑噴淋1次苗床,殺滅秧苗上的煙粉虱,嚴防定植時將煙粉虱帶入棚內,同時用敵敵畏、異丙威等煙劑密閉熏蒸溫室,徹底殺滅棚內煙粉虱,確保無蟲定植;三是在移栽時要淘汰有病蟲秧苗;四是在伏天定植時,覆土埋平番茄苗的營養(yǎng)塊即可,注意不要將土覆到番茄幼苗基部的莖稈上,以防高溫烤傷秧苗基部莖稈或地下害蟲(蠐螬等)危害,引起死秧;五是將棚內溫度控制在35 ℃以下,濕度控制在70%以上,以防高溫傷苗,降低植株抗病能力,有條件的在高溫強光時使用遮陽網(wǎng)遮光降溫,沒有條件的可在棚膜上涂泥漿或放花簾遮光降溫;六是及時整枝打叉,加強肥水管理,保持田間濕潤,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在番茄進入初果期后可適當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碧護、蕓薹素內酯、愛多收、葉面寶、增產靈等營養(yǎng)元素,增強植株耐病性,降低發(fā)病幾率;七是對于在3穗果后才發(fā)現(xiàn)病狀的植株,可不拔除病株,只剪去上部出現(xiàn)病癥部分,保留下部無發(fā)病癥狀的葉片、果穗和葉腋發(fā)出的新芽或形成的側枝(因TYLCV對番茄植株向上感染,而向下不感染)[6]。
6.1.7 及時清除感病植株
在植株生長期間,發(fā)現(xiàn)感病植株時,結合整枝及時剪除感病部分莖葉或拔除感病植株,做無害化處理,防止擴散,切斷番茄黃化曲葉病毒侵染源。
6.2.1 設置防蟲網(wǎng)
生長期全程應用防蟲網(wǎng)防控煙粉虱,切斷毒源傳播。技術要點:一是在棚室上、下通風口及門口均設置0.25~0.27 mm孔徑的防蟲網(wǎng),阻止溫室內外煙粉虱互相遷飛,必要時可在防蟲網(wǎng)上噴涂觸殺型殺蟲劑;二是要在棚室消毒處理前完成防蟲網(wǎng)的覆蓋;三是在覆蓋防蟲網(wǎng)時,要增大預留通風口的寬度,因覆蓋防蟲網(wǎng)后,降低了通風速率,因此要增大通風口以保證正常的通風效果。
6.2.2 設置黃色粘蟲板
煙粉虱對黃色有強烈的趨性,利用其趨黃習性,在生長期全程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進行監(jiān)測和誘殺煙粉虱成蟲。技術要點:一是在溫室內約15~20 m2懸掛1塊黃色粘蟲板;二是將黃色粘蟲板均勻懸掛于植株行間,黃板底部置于植株上方,與植株頂端大致相平或高出10~20 cm;三是隨著植株的生長,及時調整黃色粘蟲板懸掛高度。
6.3.1 防控煙粉虱
采取措施,及早防控傳毒媒介煙粉虱,是控制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傳播發(fā)生的關鍵。重點要做好對善飛的成蟲和體表被有蠟質卵的防治。
定植前,可用20%吡蟲啉濃可溶劑1 500~2 000倍液,或25%阿克泰(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或1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750倍液,或20%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或l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或40.7%樂斯本乳油800~1 000倍液等噴淋苗床,徹底殺滅幼苗上的煙粉虱,杜絕傳毒隱患。
定植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蘸根或定植后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7 500倍液灌根進行預防。
植株生長期,在粉虱發(fā)生初期,交替使用20%啶蟲脒可溶性液劑3 000倍液,或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24%螺蟲乙酯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或11%吡蟲啉·茚蟲威(印響)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綠浪(百部堿+川楝+煙堿)乳油1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 80%氟蟲腈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等高效低毒農藥噴霧防治。
煙粉虱數(shù)量較大時,保護地可將噴藥和熏煙結合起來防效更佳。熏煙劑667 m2可用15%、22%、30%敵敵畏煙劑0.3~0.5 kg熏蒸;或每667 m2用干燥鋸末2~3 kg與80%敵敵畏乳油150~200 mL均勻混合,分堆點煙密閉熏蒸;或每667 m2用15%、20%異丙威煙劑0.3~0.4 kg,或10%滅蚜煙熏劑0.3~0.4 kg等熏蒸。熏煙于傍晚進行,點燃后密閉棚室12~14 h再通風。
為了延緩煙粉虱抗藥性的產生,每種藥劑連續(xù)使用不宜超過2次。其中撲虱靈、阿維菌素、吡蟲啉具有廣譜性、持效期長、易降解等優(yōu)點,對煙粉虱低齡若蟲的防效較好,并能減少煙粉虱的產卵量,阻止卵孵化。印響、啶蟲脒、阿克泰對煙粉虱若蟲和成蟲的防效較好。
6.3.2 防控番茄黃化曲葉病毒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屬雙生病毒,當前還沒有能將其殺滅的特效藥劑,田間一旦發(fā)現(xiàn)病株,要立即清除并掩埋,同時噴藥控制植株繼續(xù)發(fā)病。
抑制病毒可選用NS-83增抗劑1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銅(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或番茄黃化曲葉病毒靈600倍液,或2%寧南霉素水劑500倍液,或40%烯·羥·嗎啉胍可溶性粉劑600倍液,或6%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40%病毒必克500倍液+1.8愛多收3 000~5 000倍液+0.1%硫酸鋅,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0.04%蕓薹素內酯葉面噴霧防控,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蔓延。
參考山東壽光控制該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藥劑配方,有效控制感染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植株出現(xiàn)病狀。一是用33%金毒克(30%鹽酸嗎啉胍和3%三氮唑核苷)20 mL+2%抗毒鷹TM(胺鮮酯和抗病毒因子)15 mL+21%過氧乙酸水劑30 mL+15%糖醇鋅液20 mL+清水15 kg,混勻后噴灑全株;二是用20%病毒克(氨基寡糖素、三氮唑核苷、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20 g+碧綠(蕓薹素、赤霉素、吲哚乙酸)20 mL+綠泰寶(0.05%核苷酸等水劑)30~50 mL+2%胺鮮酯水劑15 mL+清水15 kg,混勻后噴灑全株,5~6 d防治1次[6]。
[1]王富,李文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J].中國果菜,2009(7):31-33.
[2]宋建軍,劉紅宵,仇燕,等.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fā)生分布與防治對策[J].北方園藝,2010(7):147-150.
[3]糾敏,周雪平,劉樹生.煙粉虱傳播雙生病毒研究進展[J].昆蟲學報,2006,49(3):513-520.
[4]于力,朱龍英,萬延慧,等.上海地區(qū)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鑒定及嫁接接種法研究[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09,28(1):115-118.
[5]李艷紅,戴率善,劉宗泉,等.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fā)生程度影響因子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國蔬菜,2009(9):24-25.
[6]朱永春,朱振華,丁卓,等.防治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三項實用技術[J].中國蔬菜,2014(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