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謠言要負三重法律責任
“反正這信息又不是我編的,真的假的,也不能怪我”“我就是好心才轉發(fā),別人不都在轉么”……很多市民都表示“謠言很可惡”,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又不自覺地成為那個傳播謠言的人。還有一些人認為,警方每次抓的都是謠言的“制造者”,自己只是動手轉發(fā),無傷大雅。
事情真的如此嗎?據悉,散布謠言將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二是行政責任。如果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guī)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三是刑事責任?!缎谭ㄐ拚福ň牛芬?guī)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警情、災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此,警方提醒廣大網民要做到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若無法核實消息來源時,可上網搜索有關信息,或直接向警方反映。
(《山西晚報》20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