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楊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12)
中專聲樂教學的興趣培養(yǎng)分析
張 楊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12)
科學研究顯示,經過系統(tǒng)的聲樂學習,人類通過對右腦的刺激和鍛煉,能加強左右腦的聯系促進兩邊腦部的協(xié)同工作,從而達到激發(fā)全部潛力的效果,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判斷性思維技能,更可以拋棄成見更加細心地觀察世界,并賦予自身創(chuàng)新的想法及見解,甚至對結果的反思以及提問都能提升自身的能力,聲樂的演唱,本身就是一種社交能力的體現。本文針對中專聲樂教學的興趣培養(yǎng)作一淺析。
中專教學;聲樂教學;興趣培養(yǎng)
聲樂作為藝術中專聲樂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普遍性地把聲樂課作為一個普通的實踐課程來對待,很難引起學校學生乃至教師本人的有效重視,覺得聲樂課就是做做發(fā)聲練習,老師教學生學習一首歌曲的事情。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把教材照本宣科,教一首歌曲就完事了,甚至有的學校都沒有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只是憑著教師的主觀意向來完成一個任務,至于學生有無收獲,下課后便不再多問。教學者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原本很喜歡聲樂這門專業(yè),但是教師如不從學生學習的興趣入手,學生便很難從聲樂學習中有效地得到有利于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的知識。
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普遍死板、不活躍,聲樂教學方式陳舊,甚至有教師只給學生上半節(jié)課的情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減少;教師鋼琴彈奏不流暢,學生單純地模仿,這樣的假性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提不起興趣,不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更有部分中專學校,甚至缺少專業(yè)的聲樂教師,由經驗較弱的外聘教師來上課,效果較差,另外還有學生由于自身年齡偏小、學習目標不明確,對該門課程重視不夠,使得這門課程沒有很好地開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聲樂教學雖是必修課,但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藝術中專聲樂專業(yè)的學生在教學中應區(qū)別于其他院校的聲樂專業(yè)學生,教學中要求教師要解決學生會唱的問題,還要幫助學生懂得聲樂教學法的內容。為了給學生的升學打好基礎,就必須要重視藝術中專學生的聲樂教學,使其能夠使用先進、有效的聲樂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聲樂基礎的訓練。中專的聲樂教學不能與音樂專業(yè)院校的聲樂教學畫上等號,在重視關注學生專業(yè)的發(fā)聲技巧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就業(yè)、升學等學習需求。在社會壓力中長大的中專生們,除了聲樂的基礎學習外,還能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每一個音樂教育者的施教目的。學會用科學地發(fā)聲方法歌唱,和用其來抒發(fā)內心的感情,不僅僅是一種天生的技能,更是后天通過學習培養(yǎng)的藝術素養(yǎng),是達到音樂教學最為直觀的方法。
聲樂課教學主要以唱、想、做、評四個方面為其普遍形態(tài)。不同于其他階段的學生,中專層次的學生是有著其特色學習階段。因為其年齡特點是活躍好動,記憶力更強。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的反復講解發(fā)聲方法,反而讓中專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根據學生的特性,進行主動式教學模式:首先用將要學習的聲樂曲目導入,再進行欣賞、說感受——再聽、找深層感受——識譜視唱、填詞,學完整首曲目后進行歌曲的藝術處理,讓學生有自我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合理安排互動模式,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進行課堂教學,注意引導學生聆聽音樂的能力,必須把音樂課設計得生動有意義,從學生投入的表情中,可以了解到這堂課的有效性;聲樂教師必須自己在授課過程中首先融入其中,充分了解學生的獨特性來加強教師自身語言藝術的訓練及專業(yè)水平,才可以做得更好。
教師可以充分應用信息技術來對本門課程進行一個生動甚至是找出學生感興趣的,但又不違背教學理念的內容,比如當下流行的MV的展示,不禁讓學生眼前一亮,也會無形中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輕松的達到教學目的;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在個性展示中突出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培養(yǎng)其個性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以聲樂作引導、把學生喜歡的當下流行又符合教學內容的歌串在一起通過多方面的滲透,讓學生從喜歡的歌曲中,學到全方面的音樂知識,也同時因為喜歡教學中的歌曲,他們會無形中自發(fā)地接觸一些聲樂曲目,從而可以大大的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在新教改的核心思想中進行完善的備案教材工作,采用多種形式的模式來向學生介紹課程的內容,根據中專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來進行施教。其次,重視開放式教學,基于傳統(tǒng)教學的死板性,針對實訓聲樂課的開展,來向學生進行多角度的音樂展現,比如同學之間可以以小組表演進行,或者是角色扮演,而不是參照傳統(tǒng)死板的方式,大家站在一起唱同一首曲目。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來進行分工安排,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再次,可以多在實踐課上進行互動,適度地在聲樂課中設計一些經典聲樂作品的賞析,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這在素質教育中的反應是非常明顯的。
通過欣賞來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更多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欣賞或者新作品講解后,可以安排聲樂游戲,編排一些簡單的歌劇或音樂劇片段,適當采用在上課時用小組比賽的方式激勵學生。
更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聲樂課不同于單純理論課的學習,它具備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除了基本的演唱技巧,學生還要用情感來抒發(fā)自己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在歌唱中感受音樂的美好,更加細心的揣摩樂曲的思想感情,以情帶聲感染聽眾。
綜上所述,聲樂教學的重點就是要通過學習,讓學生自覺地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但教師必須抓住課堂的目的性,歡樂的學習、歌唱。
[1]宗豐年.淺談如何上好中專學校的音樂課程[J]音樂時空,2013(14).
[2]江林蕓.論怎樣培養(yǎng)中專學生對音樂的興趣[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04).
[3]張小云.新課程中唱歌教學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策略[J]音樂天地,2013(07).
J616
A
張楊(1985—),女,籍貫:山西太原,學歷:教育碩士,職稱: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現就讀于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