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弛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高中數(shù)學分組教學可行性研究
張 弛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何為分組教學?分組教學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什么?分組教學應該如何實施?諸如這樣的問題如果不能搞清楚,那么分組教學將很難順利開展。分組教學模式最早出現(xiàn)于歐美教育強國,它強調(diào)課堂教學以分層次的組別為單位,小組內(nèi)成員有責任、義務彼此分享教學心得,并互利互助。分組教學以“整體性、主體性、發(fā)展性”三大原則為依托。分組教學要求減少個體差異,充分發(fā)揮小組的整體能力,彌補個體能力不足的劣勢,從而增強小組間學習能力。分組教學的“組”是職能單位,該單位需要合理搭配,盡量發(fā)揮組內(nèi)要素的個體性特長彌補組間不足。實踐證明,分組教學法適用于大部分理科教學活動,對于藝術(shù)類強調(diào)個體差異性的學科適用性相對較差。
(一)從心理學角度闡述
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過程遵循著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過程,認識在經(jīng)歷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認識達到了最高境界,也最不容忘卻。認知是一個過程,有快有慢,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快與慢最終都能達到理性認識。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學習,最初也是感性認識,一種基本的表象認識,在練習中不斷摸索最終達到理性認識,但是這一過程由于不同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著差異,而有快有慢。在教師統(tǒng)一的講授下,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會存在很大差異。分組教學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縮短個體認知的差異,盡量將認知能力接近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這樣就不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了。通過合理的分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上少走彎路。
(二)從教育學角度闡述
教育學強調(diào)教學過程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等原則,高中生從生理到心理基本處于相對穩(wěn)定階段,還沒有達到絕對穩(wěn)定,不適于長時間理論灌輸,因此從教育學的角度講,學生知識的習得應遵循因人而異原則,但是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很難保證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教師往往更多關注于學習較好的學生,無法顧及到全體學生,所以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合理的分組教學可以將個體差異縮小,這樣有利于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同步指導,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授課速度要分層次
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忽視了個體認知的差異性,不利于認知能力較慢的學生進步。所以打破班級授課制是分組教學的第一步,也就是先分層次。在認知水平相近的人群中建立不同層次,這樣彼此間由于認知速度接近,不容易造成授課“快”和“慢”之分,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與經(jīng)歷應對每一名學生。通過分層次教學,班級的授課速度相對穩(wěn)定,充分重視個體差異性,使個體效能最大化,讓每名學生都自由發(fā)展,這樣對整個班級來說才能達到最優(yōu)。學生分層次的主要依據(jù)是: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氛圍。
(二)教學目標要分層次
在分層次教學的基礎上,教學目標的細化格外重要。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分層次組別的實際能力,既要做到盡量照顧每名學生的真實認知能力,又要顧及班級整體進度,盡量滿足全體學生的訴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么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分組分層的教學模式,從而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所制定的目標要求。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就被激發(fā)出來,積極性也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上課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三)課后作業(yè)要分層次
課后作業(yè)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課后作業(yè)的安排與設計應該圍繞分層次教學來實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范圍,讓學生的層次性清晰可見。在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作業(yè)交由小組內(nèi)完成,這種做法也稱之為“組間合作”,即每個小組都會領到屬于自己本組的任務習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敖M間合作”可以使學生在討論中分享彼此的解題思路,這對于對層次較低的學生有輔導作用。在不同層次間,學生也會有不同的作業(yè),例如:在分層級教學中,高階組別在完成基本習題的基礎上,額外還要完成少量的進階習題,但是注意一定要控制“量”。普通組別中首先考慮書后基礎習題,重點加強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四)教學評價要分層次
教學評價是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通過教學評價,學生可以有效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進而積極展開反思。高中學生的自信心基本來自于教師的認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個人傾向影響。現(xiàn)階段,高中數(shù)學教學評價過于機械化,一般而言僅以期末或其中考試成績?yōu)閰⒖紭藴?,維度過于單一,這不利于學生彼此合作。建立多維度評價機制本身也是分層次教學評價的要求,評價不能單考察成績,還要從小組合作、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考察。在實際操作中,老師應多鼓勵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而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于發(fā)言、樂于分組談論,并樂于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
高中數(shù)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視了個體差異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所以分組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分組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認知能力差異的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師生之間增加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分組分層教學是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shù)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1]劉宇.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中旬),2014(12):216.
[2]金延鋒.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4):66.
[3]陳斌斌.分組分層教學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數(shù)學教學),2014(10):81-83.
[4]李國立,李軼群.高中數(shù)學分組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5):11-13.
[5]王文,劉暢.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分組分層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5(10):185-186.
G
A
1006-0049-(2017)19-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