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喆
吉林警察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完善
趙 喆
吉林警察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下,未成年犯罪的日趨增多,且逐漸趨于年輕化、犯罪類型多樣化以及犯罪手段殘忍等特征。對于這些未成年人犯罪特征的出現(xiàn),需要人們更加注重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承擔問題討論。然而,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存在較大的缺陷,主要存在于立法以及刑法上。本文從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象及原因進行分析,闡述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存在的缺陷,針對缺陷提出相關的制度完善的建議。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缺陷;完善
近年來,未成年犯罪逐漸呈上升趨勢,對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的研究,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發(fā)生。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由于自身原因、社會環(huán)境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未成年人無法判斷是非善惡,對一些犯罪行為無法認識到其危害。因此,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進一步完善,有助于未成年能夠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避免發(fā)罪行為的出現(xiàn)。
(一)自身原因
未成年人處于心智不全的階段,他們無法獨立的對自身行為進行明確判斷。有些犯罪行為,未成年人存在好奇心理,并對其進行模仿,但是卻無法認識到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后果。然而,在社會發(fā)展迅速的今天,未成年犯罪逐漸趨于年輕化,未滿14歲的未成年犯罪人數(shù)也逐漸增多。在這些發(fā)生的眾多未成年犯罪事件中,這些未成年人對這些犯罪行為并不是無故意實施的。
(二)家庭環(huán)境
家庭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有著很大影響,特別是對未成年人性格塑造也有很大影響。但是,我國有很多留守兒童,在沒有父母的照看下,沒有父母關注其成長,在性格及人格成長的階段沒有監(jiān)護人進行引導,使得未成年出現(xiàn)人格缺陷,從而出現(xiàn)了犯罪的性格特點來危害社會。
(三)社會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也會產生很大影響,未成年人進入社會自然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的危害。特別是現(xiàn)在的信息化社會,信息傳播的內容也自然會影響著未成年人的成長。很多未成年人熱衷于媒體,而媒體中存在的一些暴力、色性等內容,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的成長。
(一)立法缺陷
我國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制度主要存在于《憲法》、《刑法》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中。對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處理的法律規(guī)定主要存在于《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雖然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有很多,但是這些法律法規(guī)缺少必然的聯(lián)系,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制定不夠全面。比如在對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改善,卻無法及時對學校教育、社會管理等方面進行有效解決。社會力量對未成年人保護時職責不明,各有各的權力行使范圍,而立法及司法對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解釋不夠明確,可執(zhí)行性不強。
(二)刑罰措施以及非刑罰措施存在的缺陷
1.刑罰措施的缺陷
在司法實踐中對未成年人犯罪刑罰措施存在的缺陷主要有:第一,教育目的無法實現(xiàn),比如對未成年執(zhí)行拘役的是在看守所,對未成年人犯以及成年人犯沒有區(qū)分,致使未成年人在看守所中很容易受到成年人犯的影響,對未成年人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第二,對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影響未成年人未來的發(fā)展。另外,對未成年人犯所適用的有期徒刑也存在問題,比如未成年人犯長期在看守所服刑,很容易形成穩(wěn)定的犯罪人格,在成年后也會重新走上犯罪道路。若是未成年人沒有足夠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長期服刑的未成年人在刑滿釋放后無法適應社會生活。所以,各國都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期做了明確限制,而我國卻沒有對此進行限制,需要我國對其進一步完善。
2.非刑罰措施的缺陷
目前,我國非刑罰措施有很多種,主要是訓誡、賠償、賠禮等。而非刑罰措施種類很少,無法滿足社會實踐的需求。此外,國家對未成年人非刑罰處罰存在斷層,等級性不夠明顯。比如訓誡、賠禮道歉等方式,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實踐很短,教育的效果并不好;賠償上將未成年人責任轉移到監(jiān)護人身上,對未成年人并沒有任何影響;而父母對未成年人的管教沒有得到社會監(jiān)督,效果并不明顯。我國不像國外有社區(qū)刑,對具體的未成年人犯罪行為沒有明確的層次,需要我國學習借鑒。
3.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問題的確定不夠合理
我國對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不負有刑事責任,其犯罪行為也不加以追究;而十四到十六周歲被認為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對已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完全負刑事責任。而現(xiàn)在未成年人成熟比較早,有一定的自我控制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應當負有相應刑事責任。
4.從寬處理的范圍不夠明確,法官自由裁量權比較大
在我國的量刑中,對十四到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需要從輕或減輕處罰。但是,對刑罰減免多少并沒明確規(guī)定,在判決時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比較大,其主觀意識對量刑有很大影響。這就造成在處理案件時,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一)立法要完善
對于立法上存在的缺陷,國家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強的真對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法規(guī)。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原因,以及司法工作的特點及原則,對現(xiàn)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進行立法完善時,特別注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對其要有針對性,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進行嚴格執(zhí)行。對于已經制定的法律法規(guī),可以用司法解釋的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在立法完善時,將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相區(qū)分,制定不同的標準,在刑罰、刑種等方面也要進行區(qū)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結合現(xiàn)有法律,制定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符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及非刑罰措施的特殊法律體系,做到未成年人法律的系統(tǒng)化。
(二)明確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幅度
對于法官自由裁量權比較大的問題,需要法官提升自身素質,對法官素質定期進行考核。從法規(guī)上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規(guī)定具體化,制定具體的減少或減輕刑事責任的幅度數(shù)值。并以數(shù)據(jù)為基準,減少基準為目的。
(三)對非刑罰措施的建議
1.制定監(jiān)管令
監(jiān)管令可由法院向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發(fā)出,明確要求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要嚴格執(zhí)行監(jiān)管。要求監(jiān)護人嚴格監(jiān)管未成年人在公共場所尋事鬧事,監(jiān)督未成年人不得吸煙喝酒,不得進網吧等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的場所。
2.制定擔保釋放
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情節(jié)較輕,且對社會危害不大的,可對其進行擔保釋放。這就需要監(jiān)護人繳納一定的保證金或者提供保證人,確保未成年人在保釋期間不得進行違法犯罪行。若是未成年人違反規(guī)定,不僅要對未成年人進行行政拘留,還要沒收保證金,并對未成年人的刑罰進行重新量刑。
3.社會幫助教育
社會幫助教育需要對未成年人提供思想及行動上的指導,幫助未成年人克服心理障礙,早些走向正軌。政府可以建立社會幫教指導會,對未成年人心理進行專門的教育指導。在對未成年人犯幫助教育階段,未成年人的自由應受到限制,也可以實行必要的獎懲制度,對表現(xiàn)好的未成年人進行必要的獎勵,以促使未成年人早日走向正途。
對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其出現(xiàn)的原因,探究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制度的方法,建立一套適合未成年人犯罪以及避免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體系。加強監(jiān)護人對其進行嚴格監(jiān)管,在社會幫助教育的指導下,引導他們走出犯罪的迷途,走向正軌。
[1]周彧.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完善[J].現(xiàn)代交際,2017(14):75.
[2]毛琪.淺析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制度存在的問題及立法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5(31):37-38.
[3]白雁.展望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的完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02):84-90.
D924.1;D669.5
A
2095-4379-(2017)32-0206-02
趙喆(1993-),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吉林警察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