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波
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診斷的作用探討
黃清波
目的探究分析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雙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為患者開展心電圖檢查,對照組給予患者肺血管造影檢查,分析其準確性及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觀察組準確率為88.89%,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電圖診斷急性肺栓塞的準確率較高,且患者的不良反應少。
急性肺栓塞;心電圖;肺血管造影;不良反應;準確率
急性肺栓塞在臨床中屬于具有較高死亡概率的疾病。相關研究表明[1],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死亡概率為15%左右,而在急診室當中,急性肺栓塞的誤診及漏診概率較高。心電圖檢查在目前臨床中屬于對心臟疾病進行診斷較為常用的措施,該項診斷措施具備準確率高、無創(chuàng)及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更易于為醫(yī)患所接受[2-3]。本文為分析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作用,特選取疑似急性肺栓塞的患者進行研究,其詳細內容見下文所示。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雙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3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齡為(55.89±2.26)歲;平均病程為(2.07±0.62)周。觀察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為(55.91±2.32)歲;平均病程為(2.14±0.57)周。兩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肺血管造影檢查,于患者的鎖骨下開展靜脈穿刺,利用視頻進行觀察,在穿刺口插入56F端孔導管,以此經過右房、三尖瓣以及右室,直至到達肺葉肺動脈處。取20 ml造影劑借助高壓注射器進行注射,流速應當控制在10 ml/s,肺血管造影檢查以每秒12幀的頻率進行檢查。觀察組:給予患者心電圖檢查,使用12導聯(lián)型心電圖儀分別在疾病發(fā)作期以及疾病平穩(wěn)期進行檢查,依據(jù)常規(guī)的操作方法為患者開展檢查,針對診斷難度較大的病例,應當開展重復檢查,以此對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給予保證。若患者的SIQⅢTⅢ存在異常,且有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存在,右胸前導聯(lián)T波與ST波發(fā)生改變,右心負荷有明顯上升,即可判定有肺栓塞存在。
對以上兩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分析兩組的準確率。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診斷準確率為88.89%,相比于對照組(91.67%),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下:觀察組中,確診患者32例,漏診患者2例,誤診患者2例,其準確率為88.89%。對照組患者中,確診患者33例,漏診患者2例,誤診患者1例,其準確率為91.67%。
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下:觀察組患者中未有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其概率為0.00%;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存在頭暈癥狀,1例患者有頭痛癥狀,2例患者發(fā)生惡心癥狀,其概率為13.89%。
急性肺栓塞具有發(fā)病急、病情發(fā)展快等特征,臨床中多數(shù)患者均未有典型性的癥狀表現(xiàn),使得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誤診及漏診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4-5]。心電圖與肺血管造影為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檢查措施,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心電圖檢查有無創(chuàng)、安全性高、快速以及準確性高等優(yōu)勢,利用該項技術診斷疑似急性肺栓塞,更易于為患者所接受[5-7]。采用心電圖對患者開展檢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不同癥狀的患者均有心電圖改變情況存在,且改變的程度均不同。分析其原因,發(fā)現(xiàn)急性缺氧、右室擴張以及勞損等均為導致心電圖改變的主要原因。若患者有嚴重的臨床癥狀存在,且肺栓塞的面積較大,病情較為危急,其開展核素造影以及CT肺動脈造影檢查的難度較高,選用心電圖為此類患者開展檢查的臨床價值更高[8-9]。由于心電圖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性,因此患者接受該項檢查后不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性更高,更易于為患者所接受,且可以將患者檢查過程中的依從性提升[10]。但是使用心電圖為患者開展檢查的過程中,醫(yī)生應當綜合分析與考慮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病發(fā)前后的心電圖檢查情況進行對比;由于疾病的診斷指標較多,但是未有特異性存在,醫(yī)生應當更加全面與科學的評價患者的病情;在檢查的過程中對疾病是否誘發(fā)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等進行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病癥,有利于臨床及時為患者開展針對性的救治措施,對疾病預后的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均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準確率為88.89%,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心電圖對急性肺栓塞進行診斷,不僅可以將診斷的準確率提升,而且可以減少由診斷所誘發(fā)的不良反應,具有效果顯著及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
綜上所述,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可觀。
[1]韓鵬達,高丁. 心電圖在院前急救中對急性肺栓塞診斷評估的探討[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7,45(4):50-52.
[2]張興月,胡天佑,張一梅. 急性肺栓塞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7,23(13):2581-2587.
[3]賈寧,譚麗玲,王明生,等. 72例急性肺栓塞的心電圖變化及其對危險分層作用的探討[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2(2):283-285.
[4]林慧艷,顧曉峰,李海玲. 床旁超聲在高危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6,23(2):191-192.
[5]褚曉波. 急性肺栓塞72例臨床診治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6,23(3):314-315.
[6]王東升,梅曉冬. 探討心臟彩超及心電圖對肺栓塞診斷的臨床價值[J]. 臨床肺科雜志,2015,20(10):1824-1826.
[7]吳春華. 急性肺栓塞心電圖特點及臨床分析[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147.
[8]侯銀靜,秦明照,劉謙,等. 不同性別急性肺栓塞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綜合臨床,2016,32(7):611-614.
[9]支力大,張洪波,顧承東,等. 急性肺栓塞125例臨床分析[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7,31(2):82-85.
[10]譚國娟,曹曉琳,張舜欣,等. 超聲檢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診斷及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2):137-140.
The Role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HUANG Qingbo Electrocardiogram Room, Chong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002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ole of EC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Methods72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odd even number grouping method.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CG examinatio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ulmonary angiography. The accur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89%,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EC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s high,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are less.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ECG; pulmonary angiography;adverse reactions; accuracy
R563
A
1674-9308(2017)27-004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27.023
重慶市中醫(yī)院心電圖室,重慶 400021
讀者 作者 編者
醫(yī)學論文中名詞術語的運用
醫(y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