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軍 張曉云 李路 王波 張麗榮
消化內鏡技術對消化道早癌的診斷與治療價值分析
鄒永軍 張曉云 李路 王波 張麗榮
目的將消化內鏡技術應用于消化道早癌患者中,分析其臨床診斷和治療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參照組采用外科的剖腹手術,實驗組采用消化內鏡下的黏膜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影像質量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的形態(tài)的影像質量評分為(2.9±0.5)分,胃小凹分型的影像質量評分為(3.8±0.6)分,毛細血管的影像質量評分為(3.6±0.6)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與參照組患者的(2.3±0.3)分,(1.8±0.2)分,(2.3±0.3)分,20.00% 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36 0,17.320 5,10.614 4,χ2=13.484 2,P<0.05)。結論在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應用消化內鏡技術能得到顯著效果。
消化內鏡技術;消化道早癌;臨床診斷;治療價值
消化道早癌是患者存在的消化道相關病變發(fā)生浸潤至消化道的黏膜下層部位,對患者危害極大[1]。消化道早癌患者予以介入治療方法之后的5年生存率大約為90%,晚期患者的狀況比較差。盡早診斷以及盡早治療有助于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生存率進一步提升[2]。消化內鏡檢查結合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病理是對其確診的一個關鍵,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相關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消化內鏡技術已經從以往的單純診斷轉變?yōu)樵\治結合的手段。筆者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7年1月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分析將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中的價值和意義。
選取我院診治時間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消化道早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60例患者均經由病理檢查得以確診。將采用外科的剖腹手術方法的30例患者作為參照組,將采用消化內鏡下的黏膜切除術方法的30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參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60.55±1.57)歲;實驗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為21~74歲,平均年齡為(60.53±1.5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消化道早癌患者應用外科的剖腹手術方法,保證切除端和腫瘤的邊緣之間距離應大于5 cm,根據癌腫位置予以大部分的切除處理或全部切除處理,之后將消化道重建。將消化內鏡下的黏膜切除術方法在實驗組消化道早癌患者中應用,予以患者靜脈麻醉,使用消化內鏡進行診斷,對患者病變相關組織的范圍予以明確后,對患者的病變相關組織進行染色,和病灶的周圍需距離2 mm,對界限進行標記,對患者的黏膜下層進行靛胭脂注射,每點予以2~3 ml靛胭脂以及1∶10 000的腎上腺素鹽水,應用圈套電凝方法抑或透明帽方法將患者凸起的病變組織予以完全的切除。
(1)記錄并統(tǒng)計參照組以及實驗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影像質量評分數據(包括形態(tài)的影像質量評分數據、胃小凹分型的影像質量評分數據、毛細血管的影像質量評分數據),影像清晰評定為4分,影像較清晰評定為3分,影像暗淡評定為2分,影像模糊評定為1分。(2)記錄并統(tǒng)計參照組以及實驗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數據。
對本研究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有關數據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數據采取例數(n)或率(%)表示,行χ2檢驗,影像質量評分數據采?。ň鶖怠罉藴什睿┍硎?,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組中,形態(tài)的影像質量評分為(2.3±0.3)分,胃小凹分型的影像質量評分為(1.8±0.2)分,毛細血管的影像質量評分數據為(2.3±0.3)分;實驗組中,形態(tài)的影像質量評分為(2.9±0.5)分,胃小凹分型的影像質量評分為(3.8±0.6)分,毛細血管的影像質量評分為(3.6±0.6)分。實驗組患者的形態(tài)的影像質量評分、胃小凹分型的影像質量評分、毛細血管的影像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36 0,17.320 5,10.614 4,P<0.05)。
參照組中,有6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0%;實驗組中,有1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484 2,P<0.05)。
消化道早癌具有比較高的病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3-4]。早期的及時診斷以及治療能使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生存幾率提高[5-6]。對于1 cm以下的直腸類癌應用內鏡下的黏膜切除術處理,相對比較安全和有效,而大直徑的病變常常存在遠處淋巴結的轉移或其深層次的黏膜下層相關浸潤,應予以綜合分析處理[7-8]。相關研究表明,于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診斷以及治療中應用消化道內鏡相關技術,具有比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和比較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也比較少,對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促進作用[9-10]。筆者對實驗組患者應用消化內鏡技術進行診斷和治療,患者的形態(tài)的影像質量評分、胃小凹分型的影像質量評分、毛細血管的影像質量評分得以明顯提升,與參照組相關數據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36 0,17.320 5,10.614 4,P<0.05)。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于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將消化內鏡技術應用,能獲得良好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周皖.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2B):90-91.
[2]韋凱揚.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中消化內鏡技術的應用價值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0):259-260.
[3]魏濤.消化內鏡技術對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治療價值[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19):81-82.
[4]黃淼.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5,6(22):194-195.
[5]陳廣建,謝碧梅,劉潔.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研究 [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6(11):67-68.
[6]韓坤,宋瑛.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4,35(32):7191.
[7]邵薇.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的效果探討[J].心理醫(yī)生,2017,23(16):118-119.
[8]孫趁意.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5):61-62.
[9]王廣.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1):452.
[10]李潤芳,雷驍.消化內鏡技術在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7(3):100-101.
讀者 作者 編者
醫(yī)學論文中常見的統(tǒng)計學問題
醫(yī)學統(tǒng)計學在科研工作中日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者一般都能正確運用科研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科研工作,但也有些作者在論文中誤用、錯用和濫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導致論文質量不高或者結論錯誤而發(fā)生誤導,醫(yī)學論文中常見的統(tǒng)計學問題主要包括:
缺少統(tǒng)計分析;未說明統(tǒng)計分析方法;抽樣方法與描述不符;未設對照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有誤;忽視重復測量特性;相關分析不考慮實際意義;對P值含義理解錯誤;僅看統(tǒng)計結果,無視專業(yè)意義;多因素分析結果表達有誤;等等。
The Value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Digestive Tract Cancer
ZOU Yongjun ZHANG Xiaoyun LI Lu WANG Bo ZHANG Lirong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Endoscopy, Jilin Provincial Hepatobiliary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130062,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value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Methods60 cases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used surgical laparotom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digestiv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The image quality scor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image quality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9±0.5) points, the image quality score of gastric pit type (3.8±0.6) points, the image quality score of capillaries was (3.6±0.6) points,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3.33%,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ose of the patients were (2.3±0.3)points, (1.8±0.2) points, (2.3±0.3) points and 20.0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636 0, 17.320 5, 10.614 4, χ2=13.484 2,P<0.05).ConclusionDigestive endoscopy can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digestive tract cancer.
digestive endoscopy technique; early digestive tract carcinoma;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value
R735
A
1674-9308(2017)25-005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25.031
吉林省肝膽病醫(yī)院消化內鏡科,吉林 長春 1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