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月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210000)
試析包豪斯教育的發(fā)展之路
原 月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210000)
在西方藝術教育史的河流中,包豪斯教育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西方現(xiàn)代時期的眾多藝術院校里,包豪斯可以說是名氣最大的一所了。1919年,包豪斯的故事開始了,它的誕生是處在一個世界波動不斷的時代,也許就是因為身處特殊年代,才使包豪斯能夠如此的卓越與獨一無二。1933年4月11日,包豪斯就被剛剛上臺的納粹政府查封了。包豪斯僅有短短的十四年,但它不僅演繹了一段藝術的故事,影響了藝術教育史的走向,還表現(xiàn)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包豪斯;德國;獨一無二
20世紀初的德國現(xiàn)代化剛剛起步,工業(yè)化發(fā)展的腳步已經不斷地督促其在工業(yè)生產設計方面的不斷發(fā)展。最初的藝術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德國發(fā)展的腳步。這時包豪斯應運而生---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
1871年德國完成國內政治統(tǒng)一, 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和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發(fā)展,進而形成了國內統(tǒng)一的市場。幾乎可以說19世紀是德國的世紀。
德國,不是一個原材料出產國,資源問題也隨著德國高速工業(yè)化而顯現(xiàn)。國內的資源短缺,嚴重的限制著德國的發(fā)展。同時,德國的優(yōu)勢是依靠于國家所特有的熟練工人的技藝以及它的工業(yè)力量,生產出精細復雜的優(yōu)秀產品用于出口。而生產出這些精美的產品與歐洲其他國家抗衡,就需要大量的設計師,社會對設計師需求也隨之與日俱增,而想要滿足這源源不斷的需求,就必須教育處大量的相適應人才。藝術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從19世紀末葉開始,德國人就開始尋找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把工藝與美術緊密的結合起來。并且可以代替原有的學院體系。1914年的德國,全德共有81所從事藝術教育的各式各樣的機構。這其中至少有63所開設了工藝系,但是都無法做到那種所謂的新的教育方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包豪斯應運而生。
包豪斯(Bauhaus),全稱“公立包豪斯”(The State Bauhaus),開始于魏瑪。包豪斯學校的歷史并不長,僅從1919年誕生到1933年迫于納粹壓力而結束。雖然短暫,但她的成立標志著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誕生,它的教育方式對于20世紀初來說是首創(chuàng),至今部分方式仍被沿用。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對世界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的師生們也在建筑、設計藝術美術領域等方面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影響深遠的作品。
包豪斯起名者是該校的第一位校長瓦爾特?格羅皮烏斯。這個名字是極有內涵的,名詞Bau的字面意思是“建筑”,在德語中它會讓人產生一些其他有趣的聯(lián)想。在中世紀,建筑工人、裝潢師和泥瓦匠的行會都會被叫做Bauhutten,并且,從這個行會中還衍生出來互濟會。Bauen還有一層意思是“種植作物”,格羅皮烏斯肯定是希望每當人們聽到他的校名,都會聯(lián)想到播種、培育、以及碩果累累這樣的含義。在包豪斯,能夠訓練工匠們讓他們能把自己的技藝與建筑方案相結合。他們的團結合作應該以中世紀的行會為榜樣。在學校內部,要形成一個像互濟會一樣同心協(xié)力的團體。
包豪斯顯得與其他學院大為不同。它首先把“教授”這個詞掃地出門。格羅皮烏斯驕傲的向外界宣告了這一點。在他看來,“教授”這個稱呼散發(fā)著學院作風的迂腐氣息,包豪斯反對學院氣。格羅皮烏斯不僅不用教授這個詞,還把教師們稱為“大師”,把學生稱為“學徒”和“熟練工人”。 包豪斯的學生在通過了考核后,就會在魏瑪?shù)墓ど坦芾聿块T登記注冊,以學徒的身份完成接下來的學業(yè)。這些學生要定時去作坊學習,定時去上形式大師的課,假期也極短。他們的自由也是與美術學院的學生無法比的,非常少。這也表明了,格羅皮烏斯有意于將學習以工藝為基礎,是真實的、勞作的一部分。
包豪斯還有一點不同就是它鼎鼎有名的“基礎課程”,取代了素描。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材質進行實驗,并且對傳統(tǒng)大師的畫作等內容展開研究探討,這使包豪斯的學生在理論上量大質好。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近距離的學習伊頓、克利、康定斯基對色彩和圖形的探索研究。伊頓認為色彩向人們傳達的普遍化的情緒狀況,圖形也傳達著類似的信息。而康定斯基對基礎課程的貢獻是分析繪圖以及對色彩與圖形的理論研究。他提出色彩的“四個主音”,即亮暖色、暗暖色、亮冷色、暗冷色。
在學生入學后首先就開始為期六個月的這個“基礎課程”。這是一段試讀期,如果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的學習,表現(xiàn)出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即可參與接下來的教學課程。1963年,伊頓著文說到:“策劃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只是要為那些來上課的學生度量一下,他們自身蘊含多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還要幫他們把這份潛力解放出來。”這在剛開始引起了輿論的嘩然,很多人認為包豪斯沒有充分的吸收以前的美術學院的優(yōu)點,反倒是扼殺了它。認為包豪斯連工匠都培養(yǎng)不出來,更別說畫家了。但是事實卻是讓人們驚訝的,基礎課程確實影響到了工藝作坊里的制成品。在很多時候,基礎課程才是藝術指導和形式啟發(fā)的源泉。
還有一點別于其他美術學院,學校建立在基礎課程與作坊訓練之上,這是格羅皮烏斯理想中的包豪斯的基礎。包豪斯旨在將工藝學院的實踐課程與藝術學院的理論課程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一種藝術與工業(yè)的嘗試。它是作坊式的教學體系。學生會作為學徒在某一項上被工藝大師專門的進行培訓,還有美術家的一旁指導。包豪斯的教學者們這樣聲稱“藝術是教不會的。但工藝和手工技巧卻是可教授的”。
1931年,納粹勢力控制了德紹市議會,并對包豪斯大肆批判。沒有去宣揚德國特有價值觀的包豪斯被解釋為猶太傾向,布爾什維克,大多數(shù)師生被認為是猶太人。1932年學校被封了門,納粹打碎了教室的門窗玻璃,破壞了教學用具。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國首相,納粹剛剛上臺就徹底查封了包豪斯,遣散了學院的所有教工人員,就這樣包豪斯徹底結束了。
包豪斯的關閉,師生們被遣散各地。盡管很多師生們移居他國,他們都仍秉持著包豪斯的根本方式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工業(yè)設計等。隨著包豪斯的理念被播散到世界各地,這倒反而使包豪斯在世界上迅速聞名起來。
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將它與工匠大師、全國工業(yè)界建立起持久的聯(lián)系,提高手工技藝的地位,企圖阻止大多精湛的手工技藝將要絕跡這一趨勢。包豪斯在對藝術教育史的影響上,最主要的就是在基礎課上的探索,影響了建筑與設計課程。設計基礎知識、基礎設計等取代了一直作為核心的素描寫生課程。它的這一教學傳統(tǒng)直到今日仍在影響著專業(yè)藝術學院和公立學校中的藝術課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由于那些包豪斯的前師生們的對包豪斯精神的不放棄與追求,包豪斯的建筑風格已經成了世界建筑史上重要的一筆和當時的重要國際建筑風格。它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攝影、建筑和新聞設計甚至服裝都有影響。
包豪斯的思想源于建筑與設計中的兩個方面,都有著十分矛盾的地方,既有正統(tǒng)性又對傳統(tǒng)有偏見。但也許正是因為存在這種矛盾性,才使包豪斯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的語言。這或許是它卓越的原因,無論如何,包豪斯在人類視覺藝術的創(chuàng)造史和教育史上,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原月(1991.06-),女,福建廈門人,學術碩士在讀,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藝術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