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康德倫理學中的性和婚姻論析

      2017-01-27 21:03:26黃光順王福玲
      唐都學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道德性動物性性欲

      黃光順, 王福玲

      (1.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北京 100040; 2.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倫理學研究】

      康德倫理學中的性和婚姻論析

      黃光順1, 王福玲2

      (1.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北京 100040; 2.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康德在性問題上的態(tài)度歷來備受指責,這種批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事實,但還是顯得有失公正。首先,從動物性、情欲、道德性三個維度揭示康德倫理學中人類性欲表現(xiàn)出來的復雜性,即與其他動物的性沖動不同,人類性欲已經(jīng)不僅僅是動物性本能的展現(xiàn),而是同時表現(xiàn)出道德性的內(nèi)涵。其次,婚姻是將性欲控制在道德性許可范圍內(nèi)的唯一途徑,與此同時,婚姻還有利于人性朝著道德性的方向發(fā)展。

      康德;倫理學;性欲;婚姻;人性;理性;道德性

      康德在性問題上的態(tài)度是學者們最不愿意為其辯護的話題,因為他在該問題上的觀點顯得非常極端,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他在《道德形而上學》中討論德性義務和法權義務時對性欲和性行為所持的消極否定的苛刻態(tài)度??档碌倪@一主張甚至引起了很多開明之士的反感。然而,通過考察康德關于人類學和社會歷史的著作,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者們對康德的這一批評雖然不能說是錯誤,但也確實顯得有失公正。本文將通過回顧和反思康德哲學中有關性和婚姻的理論,力圖為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性和婚姻問題提供一點啟示。

      一、康德倫理學中性的三重維度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中將性欲視為純粹的動物性沖動,主張任何形式的性行為都是對自己或他人人格的貶低,康德的這一主張與性問題上的傳統(tǒng)觀點基本一致,因此也被許多具有啟蒙思想的開明學者所指責。然而,除此之外,康德還在《實用人類學》和《人類歷史揣測的開端》中暗示出性欲所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性和道德性的特征,這一觀點則很少被人們重視。因此,我們認為,只有在綜合考察這兩種觀點的基礎上才能對康德在性問題上的立場給予公正合理的評價。

      (一)性與動物性

      從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中討論性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康德在性問題上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其一,對理性本性的尊重要求尊重自然目的論。在關于性問題的傳統(tǒng)學說中,性欲的自然目的就是繁衍物種。以此為根據(jù),康德指責非自然的性行為,如同性戀、人獸性交以及自淫等。其二,性行為極有可能威脅他人的權利和人類的尊嚴,因為性行為意味著將他人僅僅作為手段,而沒有同時將其視為目的。

      根據(jù)自然目的論,性欲的自然目的是繁衍物種,因此,對性的愛是以整個族類的保存為目的的[1]549。性關系是一個人格與另一個人格之間相互使用其性屬性和能力的關系,這種使用要么是自然的(能夠生育后代),要么是非自然的。非自然的使用包括同性之間(同性戀)和人與動物之間的使用,這種使用是對自己人格中人性的嚴重違背,也是對道德性最嚴重的侵犯。因此,康德在性問題上采取了極其苛刻的態(tài)度。他不僅反對將他人僅僅視為滿足自己性欲的手段,同時也反對對自己的性屬性做非自然的使用。例如,當一個人不是受實際對象的刺激,而是受這個對象的想象的刺激而使用自己的性屬性,這就造成了一種與自然目的相悖的欲求[1]549。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程度略低的侵犯,那就是對自己性屬性的不合目的的使用,即不是為了物種繁衍而使用性屬性,這也構成對自己人性和尊嚴的損害。盡管這種違背不那么容易被看出,但康德還是給出了證明其違背道德性的理由,即性欲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人的動物性的擴展,倘若人僅僅是為了滿足性欲而使用自己的性屬性,那么,人事實上已經(jīng)把自己僅僅當作滿足其動物性沖動的手段,因此而放棄了自己的人格性,違背了對自己的義務,剝奪了對自己的一切敬重,使自己不配享有尊嚴。

      事實上,康德在性問題上的苛刻態(tài)度不僅表現(xiàn)在他反對對性屬性的濫用,甚至對于一般的性欲,康德也并沒有表示積極的贊同,充其量只不過是消極的許可。在他看來,性關系是一個人格與另一個人格之間相互使用其性屬性和能力的關系。雖然,康德承認性欲也有可能與真正的愛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聯(lián)合甚至是一種審美或道德意義上的欲望,但他并不認為愛就因此改變了性欲的本質(zhì)特征。他說:“性欲沖動與道德上的愛真正說來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雖然在實踐理性的限制性條件之下,它也能夠與后者發(fā)生緊密的結合。”[1]550因此,他主張任何形式的性享受(如婚姻、賣淫)都源自對他人性屬性的使用,而這將不可避免地貶低他人和自己的人性,損害他人的尊嚴,同時也使自己不配享有尊嚴。

      (二)性與情欲

      在康德看來,性欲不是愛的形式,因為愛旨在促進他人的善,而性欲則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性偏好。性愉悅是感官所提供的最強烈的愉悅,因此有可能發(fā)展成情欲。根據(jù)康德的人類學理論,所有情欲都源自人類獲取對他人的優(yōu)越性和統(tǒng)治他人的欲望。情欲分為自然的情欲和文化(獲得)的情欲,前者包括自由偏好和性偏好,后者包括求名欲、統(tǒng)治欲和占有欲。康德認為,性欲有可能發(fā)展成情欲,并與統(tǒng)治欲和占有欲結合在一起。在兩性關系中,“一方必須服從另一方,并且交互地一方在某一點上勝過另一方,以便能夠控制或者統(tǒng)治另一方。因為在相互不可或缺的兩個人的要求相等時,自愛所造成的就全是爭吵。在文化的進程中,一方必須以異質(zhì)的方式占優(yōu)勢:男人通過自己的體力和勇氣勝過女人,女人則通過控制男人對自己的偏好的天賦而勝過男人。”[3]400由于非社會的社會性*參見Kant,Anthropology History and Education,Gunter Zoller and Robert B.Louden(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年版,第110~111頁。傾向,人總是想要通過控制別人來獲得優(yōu)勢,這是根植于人性中的情欲的表現(xiàn),是理性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因此,在性這種純?nèi)粍游镄詻_動的欲望上,人的動物性就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也更容易通過征服對方來獲得一種優(yōu)越感。

      性偏好是對一個對象最強烈的感官愉悅,感官愉悅不僅僅是在反思中所獲得的感性愉悅,更是在對另一個人格的享受中所獲得的愉悅(某種程度上的占有欲)。因此是一種欲求能力,確切地說,屬于欲求能力的高級階段——情欲。它不僅僅是對對象的好感,一種感性的愉悅,而且還包括從占有欲和統(tǒng)治欲中所獲得的愉悅。這暗示了人的性欲與純?nèi)粍游镄詻_動的區(qū)別。在此,我們可以看出,康德并沒有將性欲完全等同于動物性本能。性欲在人身上表現(xiàn)出了非社會性的一面,人試圖在他人身上尋找占有欲和統(tǒng)治欲的滿足,在此,性欲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情欲,威脅著人類平等的尊嚴和價值。至此,康德對性欲問題依然持消極的否定態(tài)度。如前所述,他雖然也承認性欲可能與愛結合在一起,但這種結合也是偶然的、不穩(wěn)定的。因為,在他看來,性偏好作為一種情欲內(nèi)在地包含著貶低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屬性,這與道德上的愛是不相容的。

      盡管康德認為性是通過利用對方的性屬性來滿足自己的性享受,但事實上,這里更強調(diào)男性對女性的利用。根據(jù)康德的人類學理論,男人無論在生理上還是經(jīng)濟上和社會上,都對女人擁有優(yōu)勢,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這種優(yōu)勢使他們很容易造成對女性尊嚴和權利的侵犯。事實上,在人類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對女性的性侵犯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普遍的特征*參見Allen W.Wood,Kantian Ethic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年版,第228~323頁。。女性在性問題上所處的這種劣勢地位早已以不同的模式滲透在家庭生活、社會習俗和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時至今日,人們對女性未能保持“貞潔”的指責遠遠要高于對男性的指責,康德在性問題上的這種嚴謹態(tài)度無疑暗示了對人類尤其是女性的保護。

      (三)性與道德性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在康德哲學中,性與道德是完全不相干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道德性正是在對性欲這種動物性沖動的克制中體現(xiàn)出來的。那么,性欲這種人類的本能欲望是否真的與道德性水火不容呢?康德是否真的將二者的對立貫穿始終呢?回顧康德在1786年所寫的《人類歷史揣測的開端》一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地探討性的本質(zhì)。在這篇論文中,康德通過對《圣經(jīng)》的重新解釋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在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道德性首先體現(xiàn)在對待性欲的問題上。性欲是構成人類社會性、甚至是道德性的因素。占有他人的性屬性,并同時保持對其應有的尊重,這是社會性的表現(xiàn),也是道德性的開端。

      首先,與純粹的動物性沖動相比,人的性欲的優(yōu)越性表現(xiàn)在有想象力的參與??档抡f:“性的吸引力在動物那里僅僅基于一種短暫的、絕大部分是周期性的沖動,對人來說卻能夠通過想象力而延長,甚至增加,對象越是脫離感官,想象力雖然就越是有節(jié)制,但同時卻也越是持久和一貫地推進自己的工作,而且由此就防止了一種動物性欲望的滿足所帶來的厭煩?!盵3]166由于有了想象力的參與,性欲的目的在人類身上不再僅僅表現(xiàn)為繁衍后代,性的內(nèi)涵也不僅僅是動物性的沖動。想象力促進了人類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與他人交往的意識,同時也賦予了性欲社會性的特點。人類的性欲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性愛的追求預示了對他人的欣賞和對自己的尊重,而這些正構成了發(fā)展人類道德關系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康德認為,《圣經(jīng)》中的無花果葉也不是用來遮羞的,而是對人的動物性欲望的拒絕,因此是“理性的一種重大得多的表現(xiàn)的產(chǎn)物”[3]166。無花果葉暗示了人對動物性沖動的拒絕,借此,性欲在人類身上發(fā)展為一種持久的愛。在想象力的參與下,拒絕反而使人增強了對對象的吸引力。在康德看來,對他人的尊重這種道德性的表現(xiàn)正是源于由性欲所產(chǎn)生的這種對對象的欣賞。在此,性欲所承載著的繁衍物種的自然目的反而變成偶然。雖然,康德并沒有明確對這種觀點表示贊同和欣賞,但是他對性欲、理性和道德性的這種表述已經(jīng)暗示出他對該問題的意識。事實上,正是與其他動物的不同的“非自然”的性欲表現(xiàn),才使人類提升到純?nèi)坏膭游镄灾稀?/p>

      再次,康德甚至認為,在人類歷史上,道德性首先體現(xiàn)在對待性欲的態(tài)度上。他說:“端莊,即一種通過良好的風度(對可能激起輕視的東西的掩飾)引起別人對我們的敬重的偏好,作為一切真正的社會性的本真基礎,為作為一種道德生物的人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初的暗示。——這是一個微小的開端,但卻由于給思維方式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而是劃時代的,它比接踵而至的一連串數(shù)不清的文化擴展都更為重要。”[3]166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在社會狀態(tài)下,每個人都有尋找伙伴,并在相互合作中得到他人認同的需求,這種需求最直接地體現(xiàn)在兩性關系中。端莊,在此就是指在兩性關系中為了引起他人的認同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風度,這正是人類社會性的表現(xiàn)。因此,性欲在人身上表現(xiàn)為除了動物性沖動之外更加復雜的情感需要。動物性的性沖動所獲得的僅僅是性屬性所帶來的快感。人的性愛則以性為媒介包含了更多社會性和道德性的因素。道德性作為人性的一種向善的稟賦正是通過社會性而不斷發(fā)展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康德事實上也意識到了人類性欲的多重屬性??偟膩碇v,康德一方面承認人類的性欲與動物的性欲不同,它與道德性相關。道德性最初體現(xiàn)在人類對待性欲的態(tài)度上。另一方面,康德又堅持主張性欲的本質(zhì)就是動物性沖動的擴展,主張任何形式的性行為都在不同程度上貶低了自己和他人的人性。這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是否意味著康德哲學的內(nèi)在矛盾呢?對此,我們可以從兩個視角來分析這一問題。首先,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康德在該問題上確實存在內(nèi)在矛盾的可能。畢竟他在《道德形而上學》中對性和婚姻問題的討論與他在人類學和社會歷史方面的著作中所表達或暗示的觀點顯得極不和諧。其次,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視角來理解康德的這一“矛盾”??档略凇兜赖滦味蠈W》和相關講義中將自己視為一個道德教育者和道德理論者。他認為自己有權利在陳述真理時運用修辭學上的夸張,盡管他同時也意識到了一些限制和例外。而之所以如此大膽地主張這種嚴格的觀點,是因為在他看來,濫用自己的性屬性,損害自己和他人人格中的人性是對道德性最高程度的侵犯[1]549。他的這種苛刻態(tài)度正是要警醒人們防止對道德性的這種腐蝕和損害,強調(diào)人類應該從動物性提升到人性和道德性上。

      二、康德倫理學中的性和婚姻的關系

      如前所述,康德認為,性關系從根本上來講是人的動物本性的擴展,人為了這種動物本能的享受使自己委身于另一方。在這一行為中,人同時使自己和他人成為物品,這與其人格中的人性是相抵觸的。然而,性欲畢竟是人性的本能,人不應該也不可能根除這一本性。那么,如何將性欲控制在道德性的許可范圍內(nèi)呢?在康德看來,婚姻是解決該問題的唯一途徑。康德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與他在性問題上所堅持的立場是一致的。

      康德認為,自然的性關系包括兩種:純粹出自動物本能的性沖動和遵循法則的性關系。前者一方面使自己屈從于動物性的沖動,貶低了自己的人格,損害了自身的尊嚴;另一方面,由于他將他人僅僅視為滿足自己欲望的手段,因此也損害了他人的尊嚴。遵循法則的性關系就是指婚姻,即兩個不同性別的人格結合以便終生彼此占有其性屬性。如前所述,性行為不可避免地會損害彼此的人性尊嚴,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交互地將對方視為滿足自己性享受的工具,這種交互使用以婚姻契約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雙方專有的權利。這樣一來,夫妻雙方就“重新獲得了自身并且重建了自己的人格性”[1]427。在康德看來,婚姻賦予性關系一種補償性的特征?;橐龅哪康木褪峭ㄟ^一種契約關系確保對人性的貶低至少是相互的和自愿的。因此,遵守婚姻的契約就是維護夫妻彼此的權利,保護彼此的人格性免受或少受傷害,也就是在尊重對方。因此,婚姻是對夫妻雙方人格尊嚴的一種維護。在婚姻內(nèi)部,夫妻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占有的關系。這種占有既包括平等占有彼此的人格,也包括平等占有物質(zhì)財富。另外,自然的性關系不可避免地會生育后代,這是自然的一個目的。但是,康德認為,婚姻并不必然地將這個目的強加給夫妻,否則一旦生育停止,婚姻也就自行解體。

      在婚姻中,當妻子或丈夫一方在沒有性欲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為了履行妻子或丈夫的義務而強迫自己與另一方發(fā)生性關系呢?這種行為履行了婚姻的義務,但卻違背了人對自己的義務,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取舍?是尊重自己的意愿,維護自己人格中人性的尊嚴,還是履行契約規(guī)定的義務?根據(jù)康德的權利理論,婚姻保障了妻子或丈夫利用對方的性屬性的權利,任何一方的拒絕都在某種程度上侵犯了對方的權利。但是,根據(jù)義務原則,對自己的義務是對他人義務的前提和基礎[1]543,因此對自己的義務、尊重自己的意愿是更為根本的義務。由此推論,夫妻雙方都有理由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接受或拒絕對方的性要求??档卤救丝赡芤惨庾R到了該問題的復雜性,因此將其置于決疑論部分,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判斷的空間。我們認為,這一兩難的抉擇本身也暗示出康德在婚姻問題上所持觀點的缺陷。如前所述,康德將婚姻關系視為純粹的相互利用關系。在婚姻中,男人憑借生理上、經(jīng)濟上和社會上的優(yōu)勢利用女人以滿足其性欲、統(tǒng)治欲和占有欲的需求;同時,女人則利用自己軟弱的天性駕馭男人,通過控制男人對自己的偏好的天賦而勝過他??档聦⒒橐鲆暈橐环N赤裸裸的相互利用關系的觀點,遭到了黑格爾的嘲諷。黑格爾說:“把婚姻理解為僅僅是民事契約,這種在康德那里也能看到的觀念,同樣是粗魯?shù)?,因為根?jù)這種觀念,雙方彼此任意地以個人為訂約的對象,婚姻也就降格為按照契約而互相利用的形式?!盵4]在黑格爾看來,婚姻的實質(zhì)是倫理關系,婚姻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是身心靈肉的融合,是自我與他人的統(tǒng)一。黑格爾對康德的批評無疑是中肯的。盡管如康德所說,婚姻保證了夫妻雙方相互使用對方性屬性的合法性,它通過一種補償性的特征將對人性尊嚴的損害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使彼此重獲了自身,重建了人格性。但是,性屬性畢竟不是一般的外在物品,它是一個人人格統(tǒng)一性的組成部分,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婚姻關系等同于通過契約來規(guī)定的對性屬性的相互使用。

      回顧康德道德哲學的主題思想——“人是目的”,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上述嚴格主義立場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叭耸悄康摹钡拿}要求: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將自己和他人人格中的人性視為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康德并不反對將人格中的人性視為手段,而是主張,我們在將自己和他人視為手段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和他人同時也是目的,應該得到尊重。如前所述,性沖動是人的動物性的擴展,放縱自己的性沖動無疑就是赤裸裸地貶低自己和損害他人。然而,在性關系中,雙方又都不可避免地會淪為彼此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如何能夠同時將其視為目的、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呢?換言之,如何在這一問題上體現(xiàn)“人是目的”的思想,如何做到尊重人呢?首先,從人的性欲本質(zhì)來看,與動物性的性欲不同,人的性欲中有愛的因素參與,盡管在康德看來,愛不能因此而改變性的本質(zhì),但性與愛的結合畢竟有利于人的道德性的完善。在愛的情感參與下的性行為中,雙方已經(jīng)不再僅僅是彼此的手段,而是同時獲得了愛和尊重,這正符合“人是目的”的思想。其次,婚姻以契約的形式,一方面確保雙方的自愿參與,另一方面也將忠誠視為一種規(guī)范性的要求。忠誠,既是對彼此不可避免地被工具化的一種補償,同時也是一種相互尊重。除此之外,康德的婚姻理論還暗含了這樣一條至今被絕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的原則,即相互信任是婚姻關系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有尋求親密伙伴,向他或她坦露情感的需要??档抡f:“人是一種注定要有社會的存在者(雖然畢竟也是非社會的存在者),而且在社會狀態(tài)的培植中,他強烈地感到有向他人開放自己的需要?!盵1]586這種需要首先就體現(xiàn)在兩性關系中,只有在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每個人這種社會性的需求才能得到滿足。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康德在性和婚姻問題上的嚴格主義態(tài)度與其“人是目的”的思想緊密相關。一方面,他要堅決防止人類在這一問題上將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手段,因此,以極為嚴厲的立場表達了其苛刻的主張;另一方面,他又試圖告訴人們?nèi)绾卧谶@一問題上做到將自己和他人“同時視為目的”,因此,他將道德性的因素,如愛、尊重、忠誠、信任等規(guī)范引進來。康德通過對性和婚姻之赤裸裸的分析,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作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人,一方面表現(xiàn)出動物性的本能需求,一方面又表現(xiàn)出超越于動物性之上的崇高和道德性??档聜惱韺W的使命就在于讓人從有限的、動物性的存在提升到無限的、神圣的存在,這種提升的過程就是道德性逐漸培養(yǎng)和完善的過程,而這也恰恰構成了人的使命,踐行這一崇高使命的原則正是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的思想。

      三、結語

      盡管我們可以在康德哲學中尋找到性與道德、性與社會性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我們還是很難完全消解康德在性和婚姻問題上的苛刻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甚至為一些民主人士所反感。然而,我們在指責某些哲學理論與直覺相悖,在批判康德性和婚姻理論之局限性的同時,也應該試著從中尋找可能的合理之處,在批判和繼承的基礎上探索更加完善的原則。正如Allen W.Wood所說:“讀康德,最重要的不是康德說了什么,而是要在此基礎之上正確解讀他所提供的原則,以及如何從這條原則出發(fā),做合理的推論?!盵5]康德在性和婚姻問題上的原則雖然不能完全運用于解決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卻也不失為一條反思性的原則。

      隨著人類對自身認識的深化,性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羞于啟齒、遮遮掩掩的話題,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構成了當今社會最為敏感的話題之一。與此同時,有關婚姻的問題也變得層出不窮,引起人們的普遍思考。同性戀、婚外情、離婚等現(xiàn)象成為人們不可回避的話題,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經(jīng)營高質(zhì)量的婚姻、如何確?;橐鲋L久和穩(wěn)定、如何看待第三者、如何看待賣淫合法化等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具有理論研究的必要性,更具有指導現(xiàn)實實踐的急迫性??档赂挥凶R見地提出了“人是目的”的口號,其核心就是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自主選擇,尊重人性的發(fā)展和完善,這種發(fā)展和完善是以道德性為最終指向的,而真正的道德也必然是符合人性而不是壓抑人性的??梢哉f,這是我們在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的性和婚姻問題時應該堅守的原則。

      首先,任何形式的性行為都不能夠僅僅以滿足自身動物性沖動為理由,更不能以出賣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為交換條件。以賣淫合法化為例,根據(jù)康德性和婚姻的理論,賣淫從其本質(zhì)上來講就是將自己的性屬性作為獲得經(jīng)濟利益的手段,這種意義上的性關系既不符合自然目的論的要求,更沒有道德性可言。性交易使交易雙方僅僅成為彼此的工具和手段,將自己和他人同時降格為純?nèi)坏膭游?,這從根本上違背了尊重人性的要求,徹底損害了自己作為道德存在者的價值,貶低了自己和他人的人格,既使自己不配享有尊嚴,同時也沒有尊重他人的尊嚴。性交易從根本上貶低了人性,是對人性尊嚴最根本和最嚴重的侵犯,因此,性交易與人性尊嚴及道德相悖。賣淫合法化就意味著從法律上將賣淫確立為一項權利。然而,權利之所以應該得到法律的保障,是因為它具有道德性的根據(jù),其實質(zhì)是維護人的自由本質(zhì),捍衛(wèi)人的尊嚴。

      其次,婚姻應該以性為載體,以愛為核心,以尊重為紐帶,婚姻最終的走向是道德共同體,婚姻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塑造完善的道德的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道德并非狹義上的利他主義,而是包含發(fā)展和完善夫妻雙方人格和人性的要求。由性帶來的激情并不能保證婚姻的長久和穩(wěn)定,伴隨著婚后繁瑣的家務,激情會逐漸淡化,愛雖不會瞬間消逝,但也不再那么強烈。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經(jīng)常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夫妻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從康德哲學的視角來看,人性的發(fā)展和完善包含兩個層次:第一,發(fā)展和完善一般的理性能力,滿足生存的需要;第二,發(fā)展和完善道德性的能力,即純粹實踐理性的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歸宿。因此,真正保衛(wèi)婚姻的策略是意識到滿足生存需要后的方向和歸宿,要致力于雙方人性朝著道德性的方向發(fā)展。否則,在實現(xiàn)第一階段的發(fā)展后,人就容易迷失方向。止步于第一層次的滿足,各種各樣的婚姻問題也將隨之抬頭,究其問題的實質(zhì)是未能順應人性的發(fā)展和完善。

      [1] Kant,PracticalPhilosophy[M].Paul Guyer(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 Allen W.Wood,KantianEth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227.

      [3] Kant,AnthropologyHistoryandEducation[M].Gunter Zoller and Robert B.Louden (e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4]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77.

      [5] Allen W.Wood.Kant on Duties Regarding Nonrational Nature[M].ProceedingsoftheAristotelianSociety,SupplementaryVolumes,1998(72):189-228.

      [責任編輯 王銀娥]

      Analysis of Sex and Marriage in Kant’s Ethics

      HUANG Guang-shun1, WANG Fu-ling2

      (1.CenterforHumanResourcesManagement,ChinaRadioInternational,Beijing100040,China;2.SchoolofPhilosophy,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Kant has always been criticized for his attitude towards sexuality. Such criticism is true in a way, however, it is also unfair in some wa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sexuality in Kant’s ethic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dimensions: animality, lust and morality. Different from animal sexuality, human sexuality is not merely the reflection of sexual instinct, but also manifests human morality. Besides, Kant insists that it is only through marriage that human sexuality could be brought under control in a moral way, on the other hand, marriage is beneficial for humanity to develop towards morality.

      Kant; ethics; sexual desire; marriage; humanity; reason; morality

      B82-052

      A

      1001-0300(2017)03-0043-06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尊嚴概念的層級研究”(15CZX060)

      2016-11-08

      黃光順,男,浙江蒼南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干部,倫理學博士,主要從事倫理學研究; 王福玲,女,山西汾陽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講師,倫理學博士,主要從事倫理學研究。

      猜你喜歡
      道德性動物性性欲
      動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切從食欲及性欲開始
      胡塞爾視域下王陽明心學中的“意”之研究
      大觀(2017年1期)2017-03-16 11:00:14
      關于性欲的故事
      特別健康(2017年10期)2017-03-07 01:49:03
      新聞的道德性和新聞倫理的基本問題
      道德與文明(2016年6期)2017-02-21 17:39:53
      康德“德性”概念的三個層次
      道德與文明(2016年5期)2016-12-07 01:08:02
      教育是一項道德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求知導刊(2016年8期)2016-04-21 20:00:42
      男人性欲強烈也是病嗎?
      婦女生活(2016年3期)2016-03-11 22:05:35
      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形成的危害與控制
      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現(xiàn)狀及對策
      玉树县| 河北区| 兴仁县| 宁蒗| 云和县| 铜陵市| 康马县| 襄汾县| 南靖县| 新田县| 石景山区| 明光市| 宣恩县| 衡阳市| 逊克县| 平利县| 乌苏市| 故城县| 屯留县| 庄河市| 佛教| 荔波县| 聂拉木县| 遂宁市| 济源市| 科技| 恩施市| 英超| 青阳县| 开鲁县| 和田市| 南宁市| 图们市| 普兰店市| 石嘴山市| 珠海市| 绥棱县| 邳州市| 泰安市| 博乐市|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