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廢名
明媚的時刻
作者|廢名
■詩歌不分國界,無論古今,都是靈魂所渴求的節(jié)奏。風(fēng)格多樣的中外詩歌與讀詩心得貫穿古今,讓世界變得詩意盎然,走入詩的領(lǐng)域,愛上詩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薦詩丨劉宛妮
深夜讀書
釋手一本老子《道德經(jīng)》之后,
若拋卻吉兇悔吝
相晤一室。
太疏遠(yuǎn)莫若拈花一笑了,
有魚之與水,
貓不捕魚,
又記起去年冬夜里地席上看見一只小耗子走路,
夜販的叫賣聲又做了宇宙的言語,
又想起一個青年的詩句
魚乃水之花。
燈光好像寫了一首詩,
他寂寞我不讀他。
我笑曰,我敬重你的光明。
我的燈又叫我聽街上敲梆人。
我也想起冬夜里許多聲音,鴉叫,狗叫,雪上的車輪聲,怕冷的呼氣聲,無家可歸的乞討聲。
烏鴉總在寒冷的傍晚準(zhǔn)時出現(xiàn),那么白天它們在哪?溫暖的時節(jié)它們在哪?
在我沒有路過的許多瞬間,踏三輪車的老叟,可有人給他溫暖?
不總是有機(jī)會思索這些“宇宙的言語”,即使明白它們道說著宇宙。
廢名另一首詩寫:“深夜一枝燈,/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星之空是鳥林,/ 是花,是魚,/ 是天上的夢,/ 海是夜的鏡子?!睙羰且粋€啟發(fā)的意象,仿佛一個閘門,將詩人溶解在“身外之海”里了。
讀圣賢書所帶來的“拋卻吉兇悔吝”的時間是寶貴的。不讀寂寞,只去聽世間平凡的聲音,也能明白拈花一笑喻指一切親近中的疏遠(yuǎn),疏遠(yuǎn)也可無限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