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覓得清香入饌來
◎張 艷
此刻那個叫館陶的美麗小鎮(zhèn)應(yīng)該正是游人如織,蜂蝶飛舞的時候吧。因為桃花開了,花博園里的各色植物都蘇醒了,新一茬黃瓜正在下架,少女們正捏了各色谷物輕盈地拈粘于畫布上。
了解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你得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與之發(fā)生普通的起居飲食,才有可能觸摸到它骨子里的東西。進入館陶賓館,放下行裝,我便拎了相機出門,沿著賓館的街道向南走去。清新的氣息喚醒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感。我摸摸扶欄,摸摸路旁的法桐,哦,法桐樹已經(jīng)蘇醒,神經(jīng)噴張。
我一向偏愛植物,植物是有靈光的,與植物在一起,心是安的。你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小小的手指甲是用鳳仙花染紅的,過家家的菜是偷偷揪的嫩黃瓜扭兒,我們的項鏈?zhǔn)歉吡幻状饋淼模t黑發(fā)亮,并不遜色于昂貴的寶石。那時候,植物給我們的快樂很多,后來長大了,生活中遇到了各種難題,這些難題已不是僅僅能靠植物就能解決的,但植物是站立在小徑分岔路口時明晰的路標(biāo),一根草,一朵花,一棵樹都已植進了我們的生活密碼,參與到它們美麗的一生中,我們的人生也是美麗的。
從80年代就開始種植黃瓜,享譽“中國黃瓜旅游之鄉(xiāng)”的翟莊村,是我們此次行程的首站,“棚架滿清香,招回一片涼。龍須卷瘦綠,鳳頸挽鵝黃。白石添詩意,東坡洗酒腸。本來西域種,中土也稱王”。好個“中土也稱王”的美譽,短短40個字就把黃瓜、把翟莊這個小鎮(zhèn)描摹得栩栩如生。這還不算厲害,在鎮(zhèn)上隨便一人家的墻壁上,連畫都是碧綠的黃瓜拼接而成的,更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數(shù)根形態(tài)可掬的黃瓜竟能拼出一個漂亮的“福”字來。是為“黃瓜添?!?,這是黃瓜小鎮(zhèn)人最實實在在的期盼啊。
路邊有老人,臉上寫滿歲月,見了我們,并不說話,一臉慈祥,目光靜靜地跟著我們走。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嘗嘗獲得全國金獎的“館青”牌黃瓜,熱情的小鎮(zhèn)人笑笑,說不急不急,100多道菜的黃瓜宴才是咱這里氣派的吃食。走著看著,稀罕的是,看到“黃瓜酒坊”四個大字,黃瓜竟然可以用來釀酒?這真的是小鎮(zhèn)人獨特的創(chuàng)意,看著兩口大肚子的酒缸,我們已經(jīng)大涎口水,可惜酒還沒有釀成。鄉(xiāng)人詞語不豐富,不知該怎么對我們形容黃瓜酒,只是不停地說:很好喝,很好喝。看他們認真的態(tài)度,我相信,這黃瓜釀成的酒一定很好喝。
小鎮(zhèn)人喜歡把所有的食物都用黃瓜來修飾一下,青菜里有黃瓜,大餐里佐黃瓜,就連包餃子的面粉也是黃瓜汁液和面,腌制的咸菜都是碧綠生脆的小黃瓜。主人把自制的腌黃瓜拿出來讓我們嘗,一雙手伸出來,都是粗皮糙肉,可以想像出他們平時的辛勞。腌瓜綠的綠,黃的黃,真真兒是可以下飯的藝術(shù)品。這味道怎么形容呢?用汪曾祺先生的那句“味道不但咸而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淡淡的甜味”更為貼切。在我老家喜歡將老黃瓜用粗鹽抓腌后放在袋子里,壓以重石,壓出多余水分放在太陽下曝曬,吃時加大蒜、紅醋和辣椒炒,味道咸酸脆口。小鎮(zhèn)人的這種做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臨走時,醬瓜的主人又塞過來一小包裹,手觸之下感覺冰涼發(fā)軟,打開原來是晾曬好的黃瓜干,一股咸香撲面,兼有太陽的味道,心生感激。想起有次翻書,見一封清人胡介寫給康小范的信,“筍茶奉敬,素交淡泊,所能與有道共者,草木之味耳”。
其實美食美不美,舌頭的感覺不是唯一的,小鎮(zhèn)的景小鎮(zhèn)的人小鎮(zhèn)的勤勞,這才是人身安心安的好歸宿,因為只有放下心來,才有春再來,才有纏枝再上藤,也才有美麗的陶山清香的“館青”的錦花萬里路。
如果說此次造訪美麗的黃瓜小鎮(zhèn)有些許遺憾的話,便是沒有親嘗那兩大缸黃瓜釀的酒,它到底有著怎樣的清冽、綿醇與芳香?讓人想像繽紛,以后若是有人問我酒是哪里的香,回答:黃瓜酒坊。
你在小鎮(zhèn)等著我
鄉(xiāng)間彎彎曲曲的土路居多,路的兩側(cè)是一片片青青麥苗,有蓄勢待開的桃花。土路就在麥和桃的迎送下蜿蜒起伏著伸向樹影婆娑的村落,伸向一座煥發(fā)生機的小鎮(zhèn),伸向深邃遼遠的天際。天空蒼茫、空曠、寧靜。腳踏上松軟的泥土,質(zhì)感而踏實,伴隨著我們的有不時隨風(fēng)傳來的清草味兒、麥苗味兒和泥土味兒,甚至偶然夾雜著的牛糞味兒都那樣沁人心脾。
我們走過青磚瓦房,穿過墻壁畫滿造型各異的畫作的小巷,徜徉在七彩胡同,數(shù)枚玉米棒閃亮亮地拼起一個大大的葫蘆造型,這創(chuàng)意我敢說只有陶山,只有小鎮(zhèn)的人才想象得出。玉米棒上面竟然還喜慶地粘上了“福祿壽”三個大字。更不能作罷的,高粱穗一支一支風(fēng)情地擺上了房梁,既是裝飾又巧妙地儲藏著。小鎮(zhèn)人把手邊的食材利用天意的恩賜和勤勞,把美換一種方式留存著,這就是生活的樂趣,也是生活的智慧。
而把智慧與樂趣發(fā)揮到極致,還有更震撼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糧食用來充饑,糧食用來釀酒,但糧食可以用來作畫,你聽過嗎?是的,糧食原料制作出糧食畫作,田園風(fēng)景畫人物肖像畫,且每幅作品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在館陶,在糧畫小鎮(zhèn)的壽東村就是一個真真兒的事實。
聰明的小鎮(zhèn)人用他們的智慧與靈巧的雙手,粘、貼、拼等新穎獨特的方法,采用永久的保存技術(shù),將輕盈小巧的黍子、通透紅亮的高粱、黃燦若霞的粘米、乖巧細滑的綠豆制作出了匠心獨運的糧食畫。
畫作拼有字跡,一小女孩兒隨著媽媽觀畫,手指劃過畫作,奶聲奶氣地大聲念著上面的字:“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fēng)吹水綠參差”,不認識的字就用“么”音來代替,快樂得像樹上的喜鵲??鞓返臍庀魅?,我們也跟著大聲念起來:“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fēng)吹水綠參差”,故意把明明認識的字也學(xué)著小女孩兒讀成“么”音,一起將歡快的音符抖落在了這生動的畫作里。
小鎮(zhèn)活動中心的大電子屏上詩情畫意地正傳出甜美的女聲:“古運河畔飄香的五谷/是我捧出的甜蜜/美麗鄉(xiāng)村的春風(fēng)/邀你留下快樂的足跡……心與心的約定/我在小鎮(zhèn)等著你……”伴隨著音樂,唯美的畫面閃動,這些都不像是真的,像海市蜃樓,唱得仿佛夢語,看得仿佛夢境。淳樸的小鎮(zhèn)人把她們最美的東西一一呈現(xiàn)出來,等著我們。
所有的這些,刺激了我們每一寸肌膚,每一處神經(jīng),每一根汗毛。用什么來記住難忘的瞬間呢?有的人記日記,有的人用影像,有的人憑氣味,有的人靠食物。對于我們,保留小鎮(zhèn)里隨時能觸碰到的物品,是我們安放在記憶里用來尋找和懷念的最好方式,它似坐標(biāo)清晰地指引我們的方向。于是我買下了一幅六寸方的糧畫,畫上是一少女正仰望著藍天,長長的睫毛下一雙眼睛晶亮、純潔。想念小鎮(zhèn)的時候,我會看一看這獨一無二的風(fēng)景。
耳畔又想起甜美女聲深情地邀請:心與心的期待/我在小鎮(zhèn)等著你/我在小鎮(zhèn)等著你……好哦,你在小鎮(zhèn)等著我,你一定在小鎮(zhèn)等著我,我會不辜負這摯誠,不辜負這美好,有一天,我集谷物的芬芳,集天地的靈氣,集一面即緣的思念還會來赴你的約定。
張艷,女,河北省滄州市人。測繪本科學(xué)歷,供職于河北省地礦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zhì)大隊。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xué)會會員,滄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寫字較早,一直崇尚文字的空靈與雋美,文字樸實、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