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河北師范大學(xué) 050024)
為什么真定人愛看戲
劉 靜 (河北師范大學(xué) 050024)
真定,即歷史上的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三國時代的常勝將軍蜀漢名將趙子龍便是誕生于此。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zhèn)”。直到公元1723年,為了避清王朝皇帝胤禛的名諱,將用了1000多年的真定改為正定。
元代真定路是京師大都的南大門,是出入大都的重要門戶,因臨近全國的政治中心而成為南北交通要沖。便利的交通成為促進元代真定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極為有利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真定極其繁華?!恶R可·波羅游記》曾夸耀此地是一座“貴城”,“恃工商為生,饒有絲,以織金錦絲羅,其額甚巨”,幾與南宋杭州并駕齊驅(qū)。元代著名詩人納新也在《河朔訪古記》中描述稱,真定路極其繁華壯麗,“豪商大賈并集于此”,一派歌舞升平的城市盛景。
在元曲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中國的北方曾形成了三個元曲創(chuàng)作與演出的中心,即真定(今河北正定)、平陽(今山西臨汾)、大都(今北京)。與后兩個“中心”相比,真定作家群具有形成時間早,且文化素質(zhì)高的特點,他們對元曲的繁榮作出了較大貢獻。真定作家群何以領(lǐng)一時之風(fēng)騷,真定人為何那么熱衷于戲曲。這就不得不提及幾位歷史關(guān)鍵人物——“封龍三老”、史天澤史樟父子、白樸、李文蔚、戴善甫、侯正卿、尚仲賢等。
“封龍三老”是金元時期的詩人和名宦,三人關(guān)系密切。“三老”中的元、李二人在真定路所轄封龍書院授徒講學(xué),白樸、李文蔚等是其學(xué)生,侯克中、史樟等亦與之交?!叭稀迸c真定路及當(dāng)時北方許多軍政大員來往密切,這為他們身邊學(xué)生進入仕途、得交顯宦創(chuàng)造了條件。真定元曲作家較少怨世、憤世之作,便與他們交往的人物和生活的環(huán)境大有關(guān)系。
戲曲史料《錄鬼簿》中在散曲作家中列有史天澤,史天澤對真定元曲的繁榮可謂是至關(guān)重要。史天澤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是終元一朝惟一官至右承相的漢人。他好賢樂善,金亡后歸依的名士頗多,他均待以賓禮,并在一起講究經(jīng)史,推明治道。他對賦詩和寫雜劇也有興趣,與一些雜劇作家來往密切,元初真定雜劇的興盛當(dāng)與他的支持有關(guān)。元雜劇興盛時,前期作家共56人,其中活躍在真定的劇作家有白樸、李文蔚、尚仲賢、史樟、戴善甫、侯克中、汪澤民7人,創(chuàng)作雜劇45種,形成了以白樸為首的作家群落。其中白樸的創(chuàng)作成就僅次于關(guān)漢卿,位居“元曲四大家”一時間,真定名家云集,佳作頻出,成為元代早期僅次于元大都的戲劇活動中心。這些繁榮的背后,與史天澤這個漢人高官的保護與扶持是緊密相連的。
劇曲作家中列有史樟,并未標明其父子關(guān)系,致使元曲史中一對父子作家鮮為人知。通過考證史天澤父子的生平事跡及思想性格,進一步了解史氏父子繼往開來,秉承先祖兼濟天下的大志和優(yōu)秀品格,他們不僅仁義忠信,更兼喜愛填詞作曲,文武兼?zhèn)?與眾多曲作家以上乘的經(jīng)典之作,奠定了真定成為元雜劇中心和搖籃的歷史地位。
元曲四大家中白樸地位顯赫,白樸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是真定(現(xiàn)在的正定)成就了他的元曲生涯。白樸50歲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真定度過的,主要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也寫過不少詞、曲。白樸的雜劇,火爆了瓦市勾欄,鑄就了元曲巔峰,形成了以白樸為代表的真定元雜劇作家群。被中國建筑專家梁思成評價為“莊嚴過于羅馬君士坦丁的凱旋門”的陽和樓(在正定),以及陽和樓前的木牌坊、石獅子、青磚灰檐的民居店鋪,碧瓦紅墻的寺院廟宇,加深了白樸的藝術(shù)積淀,點燃了他的藝術(shù)才華,使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坦誠的胸臆、高妙的才情與新鮮活潑的民間文學(xué)形式水乳交融的狀態(tài)。一場又一場狂歡火爆的民間歌舞,一個又一個的歲時節(jié)日,滋養(yǎng)了他創(chuàng)作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使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市井色彩、通俗之美。在白樸和一批聚集在真定的雜劇作家的努力吟唱中,真定崛起為元初雜劇興盛的中心之一。
真定人李文蔚與劇作家白樸交往密切,也是元代著名的劇作家,曾任江洲路瑞昌縣尹。作雜劇12種?!堆嗲嗖~》是他的代表作。
戴善甫也是元代戲曲作家,真定人。所作雜劇有:《紫云亭》《風(fēng)光好》《玩江樓》《紅衣怪》《伯瑜泣杖》等五出。
侯正卿也是元代真定人。所作《關(guān)盼盼春風(fēng)燕子樓》一出。
與此相關(guān)的是,在元雜劇演出方面,真定也是名角會聚,演出頻繁,推進了元雜劇的繁榮,促使真定成為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中心。是元雜劇深深流淌在真定人血液里的另一重要元素。成為 “吃瓜群眾”的重要生活內(nèi)容。當(dāng)時,真定還是元代戲劇中心。在真定,白樸結(jié)識了尚仲賢、李文蔚、侯正卿、史樟等一批著名的雜劇作家,并與雜劇演員天然秀及其他歌妓、樂工來往密切,這就為真定成為一時間劇作家群聚,名角匯聚,演出劇務(wù)鏈條的形成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促使真定形成元雜劇的文化名城,吸引著全國元雜劇的粉絲們集聚這里,更加帶動了當(dāng)?shù)厝罕妼υs劇的關(guān)注。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真定路因為地理位置優(yōu)越,經(jīng)濟繁榮,政治受保護,文化領(lǐng)域里備受崇尚的元雜劇走在前列,元雜劇在真定形成了以白樸為首的作家群落,這些作家、書會、名角、演出等的集聚,促使真定成為全國元雜劇的大都會,滋養(yǎng)著真定人,豐富著真定人的生活,促使元雜劇融進真定人血液里,形成了真定人“一言不合”就看戲的風(fēng)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