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清玲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
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
侯清玲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公眾在司法活動中的參與度日漸提高,社會輿論在中國司法體系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認為:在當今社會輿論對司法公正影響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社會輿論可以起到遏制司法腐敗、監(jiān)督司法公正的作用;另一方面,放任社會輿論自我發(fā)展,毫不規(guī)制,也會妨礙其司法公正,形成“輿論審判”。
輿論;司法公正;影響
輿論,是指大眾傳媒通過在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平臺上進行報道、評論以表達社會公眾對某一案件的共同意見,以及社會公眾通過這些平臺主動進行自我意見的表達,從而對司法案件進行評價、建議,對司法審判活動進行必要監(jiān)督,最終促進司法公正的的實現(xiàn)。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機關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應平等、毫無偏頗地對待案件的雙方當事人,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實現(xiàn),最終公正地做出符合法律正義精神的裁判。
(一)監(jiān)督司法運行,防止司法腐敗
輿論監(jiān)督以其影響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在多種監(jiān)督方式中脫穎而出,在我國監(jiān)督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一些腐敗案件往往都是在媒體的曝光下進入民眾的視野,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從而起到打擊腐敗的目的。2010年的“李某門”事件中,李某兒子飛揚跋扈的行為是對現(xiàn)行社會秩序的公然挑釁,引起了廣泛的輿論批判,最后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李某某有期徒刑六年。正是輿論監(jiān)督預防腐敗的最好詮釋。
(二)促進司法人員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公民有行使輿論監(jiān)督的權利,同時,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也必須接受社會公眾的這種監(jiān)督。新聞媒體對一些案件的報道,無形之中使得司法人員所從事的司法活動被放置在陽光之下,迫使司法人員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辦案水平來對社會公眾負責。2009年的在“躲貓貓”事件中因民警懈怠職守而放任牢頭獄霸橫行,導致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被毆打致死。事后,以瀆職罪被提起公訴的民警,就給整個司法系統(tǒng)的工作人員敲響了警鐘。
(三)推進法律完善,實現(xiàn)司法公正
社會輿論一般通過對刑事案件的討論,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法律制度的缺陷,推動部門法修改,呼喚更健全的法律制度的出臺。2003年3月著名的孫某某案發(fā)生后,新聞媒體發(fā)布了許多報道和評論意見,并吸引了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介入討論,提出制度改革建議。在民眾對收容制度強烈的不滿之下,實施了31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在案件發(fā)生后三個月壽終正寢,《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取而代之。這是中國現(xiàn)行法律制度在人權保障上的一次完善。
(一)新聞媒體對案件的不實報道,有?!耙允聦崬橐罁?jù)”的司法原則
一方面,媒體監(jiān)督司法并非完全可靠,部分新聞從業(yè)人員收受紅包,以利益為導向標隨意把控社會輿論走向,進行“有償新聞”,這對新聞媒體在社會公眾中樹立的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媒體經(jīng)常以其認定的帶有個人價值判斷的新聞事實,誤導廣大群眾,通過微博、博客、論壇等形式干擾法官對案件的合理判決。
(二)社會輿論搶先斷定案件,有違“以法律為依據(jù)”的司法原則
媒體在法院未形成最終判決之前,對案件進行有個人價值判斷的報道,甚至以個人道德標準搶先斷案,可能給社會公眾造成對錯已辯的先入為主的錯覺。法官作為社會人,不得不考慮社會大眾的意愿。如果新聞人提供的信息帶有明顯的個人傾向性,報道中刻意夸大有利于一方當事人的信息,隨意忽略有利于對方當事人的信息,違背了輿論監(jiān)督的特有性質,讓媒體充當了“法官的法官”,妨礙司法公正。
(三)討伐性的社會輿論,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
公正是司法活動最終的價值追求。然而,在強大的社會輿論面前,“從速從重”成為司法機關自我釋壓的有效手段。在輿論所堅持的感性主義面前,罪惡者往往十惡不赦,罪無可恕,不死不足以平民憤。然而,此時我們不由得深思,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究竟在哪里?是在無數(shù)不由分說的輿論導向里,還是在高臺壘筑的法律城堡里?在2006年著名的邱某某特大殺人案中,當時有五位法學家發(fā)表公開信呼吁對被告人邱某某進行精神病鑒定以保障審判公正,但無果而終。在當代越來越重視人權的國際大背景下,人權保護無疑是司法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因此,在解決輿論監(jiān)督和司法公正的關系問題時,我們必須綜合權衡它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將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公正的積極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同時,避免和杜絕輿論對司法獨立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相應的制度設計,引導社會輿論對司法良性效應的實現(xiàn)。
[1]王晨.司法公正的內(nèi)涵及其實現(xiàn)路徑選擇[J].中國法學學報,2013(03).
[2]徐迅.中國媒體與司法關系現(xiàn)狀評析[J].法學研究學報,2001(06).
[3]李修源.司法公正理念及其現(xiàn)代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D926.2;G
A
2095-4379-(2017)14-0130-01
侯清玲(1994-),女,漢族,陜西勉縣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