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玉
(610200 四川大學法學院 四川 成都)
淺析我國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問題
馬志玉
(610200 四川大學法學院 四川 成都)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人們的交易活動越發(fā)頻繁,交易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是同時引發(fā)了很多的問題,譬如買賣合同中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盡管我國現(xiàn)行《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從《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學到了先進的制度理念,構成了一定的理論體系,但仍存在不足之處。本文首先概述了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制度,指出了我國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制度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建議。
買賣合同;風險;交付;種類物;特定化
(一)我國采用模式
買賣合同風險負擔的一般原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所有權主義”,即誰擁有標的物所有權誰就應當負擔買賣合同的風險;另一種是“交付主義”,即買賣合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隨著交付而轉移。我國合同法關于風險負擔制度的一般原則采用了“交付主義”,“交付主義”體現(xiàn)了“利益之所在,即風險之所在”的原則。
(二)交付不僅限于“現(xiàn)實交付”
由于現(xiàn)代社會交易形式的復雜多樣性,交易形式遠不僅僅停留在現(xiàn)實交付中,為了方便快捷,“觀念交付”逐漸盛行。民法理論將“觀念交付”分為簡易交付、占有改定以及指示交付三種形式。以“占有改定”和“指示交付”代替“現(xiàn)實交付”時,必須先考慮雙方當事人是否有以“占有改定”和“指示交付”代替“現(xiàn)實交付”的合意,以及買受人是不是已經開始享受標的物的利益了。
(三)我國現(xiàn)行買賣合同風險負擔的規(guī)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中解釋了《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其中,第11條,明確規(guī)定需運輸標的物中的承運人是獨立于買賣合同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第12條,明文規(guī)定了出賣人根據(jù)合同約定將標的物運送至買受人指定地點并交付給承運人后,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負擔,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13條,明確賦予了買受人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
(一)缺少對試驗買賣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規(guī)定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免不了要去超市購物。不難看到超市里的促銷活動,試驗買賣便是一種常見的促銷活動。只要當事人認可并表示愿意接受標的物,那么就能與商場營業(yè)員達成買賣合同。試驗買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買賣合同的生效是以買受人接受認可并有表示愿意接受的意思表示為生效要件。
(二)缺少對種類物買賣特定化的規(guī)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十四條雖然也涉及了未經特定的標的物風險負擔的規(guī)定,但是內容過于簡單,僅僅適用在實踐中種類物買賣的出賣人為圖一時方便省事沒有清楚劃分標的物將物混同而與買受人發(fā)生爭議的情形,但是現(xiàn)實復雜多變,簡單的規(guī)定難以適應實踐的需要。
(三)風險負擔制度中違約規(guī)則太過寬泛
譬如《合同法》第148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標的物或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該條規(guī)則表述不夠明確,第一,對于“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第二,表述太籠統(tǒng),“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行為,由于立法的不嚴密容易導致實務混亂,第三,立法并沒有明確違約的性質。
(一)確立試驗買賣的風險負擔規(guī)則
試驗買賣已是消費者們日常購物中不可或缺的購物形式,它反映出交易形式的多樣性。此種買賣附條件,風險也應附條件,因此買方認可前風險仍由出賣人負擔。具體規(guī)則為:試驗買賣中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買方認可前由出賣方負擔,買方認可后由買受人自己負擔。
(二)明確違約的性質并規(guī)范其范圍
在適用違約規(guī)則之前,首先,需明確違約的性質、程度。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際銷售合同公約》的制度,將違約分為根本違約與一般違約。根本違約應是違約一方使買賣合同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受到實質性的損害。一般違約雖使對方遭受一定損失,但是并沒有影響對方的根本性利益,不影響合同的繼續(xù)履行。其次,應將“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約定”擴大范圍,將標的物數(shù)量、形式、包裝等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也包含在其中,最終修改為“與合同不符”這樣就防止出賣人偷工減料,給買受人提供劣質包裝物,或不符合合同約定數(shù)量的標的物,給買受人造成不便。
(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制度
我國應當根據(jù)國情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制度。首先,分析我國的市場經濟現(xiàn)況以及我國與外界聯(lián)系的現(xiàn)況,找出實踐中存在的爭議及相關問題。然后比較兩大法系的規(guī)定,進行分析,制定出與我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買賣合同風險制度。
買賣合同的順利完成需要積極配合,這種配合就是迎合相對方做出必要的準備,經過一定的環(huán)節(jié)程序,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任何一方的消極對待都可能影響合同利益,甚至損害對方的利益。當事人一方面應當遵守法律,另一方面,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買賣合同風險負擔制度也應當全面考慮買賣合同當事人的利益,規(guī)范并完善我國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制度。
[1]石靜遐.《買賣合同》,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黃茂榮.《買賣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王傳麗.《國際經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4版。
[5]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6]常鳳梅.《關于完善買賣合同貨物風險轉移制度的研究》,《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7]王芳.《簡議違約對買賣合同風險負擔的影響》,《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2期。
馬志玉(1990.09~),女,四川廣元人四川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