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英
(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高校歷史專業(yè)課堂教學互動模式研究
楊興英
(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的教學模式開始受到西方教育模式的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信息化時代的大發(fā)展,人們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加豐富多彩,和各種信息技術一起成長起來的高校學生已經對知識的接受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差。本文主要對互動式教學及其重要性做介紹,并研究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歷史專業(yè)的具體應用,希望提高高校歷史專業(yè)的教學效果。
高校歷史;課堂教學;互動模式
古人有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高校的歷史專業(yè)的教學對學生們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然而由于教學模式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導致很多學生在歷史專業(yè)的學習上沒有特別高的興致。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模式,豐富課堂氣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應該在各個高校廣泛推廣和應用。
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以皮亞杰、維果斯基、斯滕伯格等為代表的建構主義理論,這個理論主張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習是在學習者和環(huán)境的互動過程中產生的[1]?;邮秸n堂教學模式以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建構為基礎,根據(jù)其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和需要,老師因材施教,協(xié)助學生完善和更新自我知識的建構?;邮浇虒W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認知和內化知識的過程。
互動式教學也可以被稱作聚焦式教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有分析案例、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等,讓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而老師只作為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設計互動式課堂教學,老師需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1)創(chuàng)造能夠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學習的環(huán)境;(2)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3)創(chuàng)建一個容易使用的機制,能夠讓學生學會表達概念;(4)對學生的行為模式采取某種記錄方式收集;(5)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反饋給教師[2]。
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優(yōu)勢,受到老師和學生們的青睞,開始在各個高校應用,包括:(1)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邮浇虒W的豐富形式,使學習過程變得豐富,學生更容易感興趣,更容易融入到學習中;(2)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增強了學生內化知識的能力。學習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知識的吸收和內化,如果學生不愿意學,多少的教學都無濟于事?;邮降恼n堂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學習的主導者,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更容易讓學生產生的學習熱情,為自己而學;(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設置懸念、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做更多的思考,并且聯(lián)系時代背景、歷史上的相似事件等等,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歷史中所學的知識;(4)減輕老師的教學壓力。高校的教師由于很多時候要兼任很多教學任務,工作比較繁重,互動式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大大降低教師的工作量,騰出更多的精力引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的效果。
歷史專業(yè)幾乎在每一個高校都有設立,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歷史專業(yè)的人才。高校歷史專業(yè)的學習內容一般有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中外關系史、史學導論、專題史等等。歷史專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后一般從事的方向有科研、黨政機關、新聞出版社、高校歷史老師等等。不管是哪種就業(yè)方向,在大學生逐漸增多的現(xiàn)代,都對歷史專業(yè)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高校歷史專業(yè)必須轉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
(一)創(chuàng)建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
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創(chuàng)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比如在課程導入中,播放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影視片段、紀錄片、圖片或者新聞事件,播放相關的音樂,提前讓學生預習課程內容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分享,并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和學生一起探討等等。例如在講到百家爭鳴時,老師引導學生提前對儒家、道家、法家等的思想做了解,講述各個流派的一個故事,并將班里的學生依據(jù)其喜好分成各個流派,彼此爭辯,在爭辯中更加深入了解各個流派的主張。老師把課堂充分教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沉浸在課堂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方法的革新
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與學生本身已有的經驗有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教學。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在歷史專業(yè)中的教學也可以稱為故事教學法。主要是歷史老師選擇一個故事案例,針對案例進行知識的擴展和分析。比如以楊貴妃在馬嵬坡自縊為中心主體,分析楊貴妃被逼自縊的原因,由此展開對唐玄宗時代的歷史講解。同時,讓學生在中外歷史中找出與馬嵬坡之變相似的事件,并比較異同之處,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在歷史專業(yè)中的教學以時代背景、故事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學習。一般來說分為三個教學階段,包括感知、理解和深化。以隋朝大運河的開鑿為例,首先是播放隋朝大運河的紀錄片,將學生帶入到隋朝,體會隋煬帝命令開鑿大運河時引起的社會動蕩;其次,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隋煬帝、朝臣、隋朝百姓、現(xiàn)代人,對大運河開鑿的利弊展開辯論,在辯論中了解隋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歷史事件;第三,學生總結隋朝大運河開鑿的價值,做出客觀的評價。
3.合作學習
在現(xiàn)代社會,合作精神是每一個人走向職場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高校歷史專業(yè)的互動式課堂教學中,也強調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小組討論,老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討論的內容,讓學生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比如一直飽受爭議的近現(xiàn)代人物李鴻章,在以往的教材和教學中傾向于將其定位于賣國賊,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開始對李鴻章有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等,另一方面他積極為清政府爭取利益,建設近代海軍、北洋水師,參與洋務運動等等,可以讓學生依據(jù)清朝的歷史背景對李鴻章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派小組代表闡述小組內商議的觀點。這種方式更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并在討論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
4.設置懸念法
互動式課堂教學中老師還可以采用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為什么會有“杯酒釋兵權”這一做法,讓學生分析其原因。如果趙匡胤沒有這一做法,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結合歷史上的相關故事展開聯(lián)想。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趙匡胤不采用這一做法,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能夠保證自己的皇位坐得穩(wěn),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加深對各個朝代皇權統(tǒng)治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高校教學中也開始應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比如PPT、微課等等,輔助互動式教學在課堂上的開展。高校歷史老師應該積極參與微課的錄制,并上傳到網(wǎng)絡上,利用微課的短小精悍,讓學生提前學好理論知識的學習,就能夠將課堂上的時間更多用于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而PPT的應用基本上已經在各大高校普及,歷史老師在授課中一般都會使用,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過,老師在制作PPT時要注意課件的生動形象性、邏輯性清晰性,讓學生更易于接受。 除了課堂教學和微課教學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學習,比如觀看歷史劇、紀錄片等等,紀錄片《楚國五百年》,講述秦朝歷史的《大秦帝國》、講述漢朝歷史的《漢武大帝》、講述唐朝故事的《貞觀之治》、講述明朝故事的《大明王朝1566》、講述清朝歷史的《雍正王朝》等等,都是比較好的歷史劇。學生在娛樂中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并且老師可以以影視劇中的片段為講解內容,讓學生分析其背景,并提出影視劇中存在的歷史錯誤,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
高校歷史專業(yè)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引導作用,強調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學生和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利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設置懸念法等教學方法,在多媒體輔助下,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提高歷史學習的成效。
[1]李卓,周亞東.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堂互動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2):53-54.
[2]劉華.論互動式教學法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10):184-185.
[3]陳連軍.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引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4):150-152.
G642
A
楊興英(1968-),女,侗族,貴州銅仁人,史學學士,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