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過量服用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藥可能導致肝衰竭,這是真的嗎?
真相:一些常用非處方感冒藥都含有一種名為對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用于輔助治療感冒中常見的頭痛和發(fā)熱癥狀。對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認的安全有效、不良反應較少的解熱鎮(zhèn)痛藥,但長期大劑量用藥可致肝腎功能異常。
這種危險多發(fā)生在同一時間服用多種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制劑,或加大劑量(超過對乙酰氨基酚24小時最大安全劑量4克)、長期服用的情況。有研究表明,長期酗酒者服用大劑量對乙酰氨基酚會導致肝毒性增加,即使正常劑量下也可引起部分人特異性肝損傷。兒童和具有基礎(chǔ)肝臟疾病的病人使用此類感冒藥導致肝臟損傷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感冒藥中的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潛在危害,但并不需要因此視其為洪水猛獸。藥物都具有不同的不良反應,只有正確使用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它們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