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清陵
醴陵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控分析
帥清陵
目的 對我市首例人感染H7N9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為今后制定人感染H7N9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調查病例的發(fā)病經過、可能的感染來源、傳播途徑等。結果 確診1例,經救治無效后死亡?;颊邿o明確的活禽接觸史?;颊叩拿芮薪佑|者中均未發(fā)現異常臨床表現。在1~3月份15份污水和禽飲水標本檢測檢出7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禽類來源于外地州市或外省。結論 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關鍵風險因素,暫無確切證據人傳人。需加大監(jiān)測范圍、時間和拓展血凝素基因分析。
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防控
2017年3月12日12時,株洲市天元區(qū)疾控中心接到株洲市中心醫(yī)院1例(居住地所轄醴陵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立刻派出流行病學、檢驗人員前往株洲市中心醫(yī)院對病例進行了核實調查,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確認為醴陵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F將該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如下。
1.1 流行病學調查
按照衛(wèi)計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1],使用流行病學規(guī)范調查表格進行調查。
1.2 診斷標準
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7年第一版)》進行診斷。
1.3 實驗室檢查
標本來源及采集時間:(1)3月12日入院當日采集病例深部痰液標本。(2)對40名病例密切接觸者其中7人采集咽拭子、血清標本。(3)選擇兩所定點醫(yī)院開展對重癥流感病例的采集咽拭、血清標本,排查3例。(4)對患者家周圍開展外環(huán)境采樣14份,均為禽類飲水或宰殺污水。(5)對醴陵市城區(qū)活禽交易市場禽類經營人員38人進行健康監(jiān)測,重點排查流感樣病例1例。(6)在批發(fā)活禽交易市場,開展外環(huán)境樣監(jiān)測,每月采集5份宰殺禽類污水或禽飲水標本[2]。
2.1 基本情況
患者,男,38歲,已婚,漢族,醴陵市所轄鄉(xiāng)鎮(zhèn)農民,2012年患尿毒癥,自購透析機在家透析,每天4次。家有禽類,但無禽類飼養(yǎng)史和明顯接觸史,居家周邊禽類無異常情況,10天內除醴陵市城區(qū)醫(yī)院購買透析包,無其它外出史。
2.2 疫情確認
3月13日17時,根據株洲市疾控中心國家流感網絡實驗室檢測結果,株洲市中心醫(yī)院網絡上報醴陵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株洲市疾控中心將病例信息反饋至醴陵市疾控中心,天元區(qū)疾控中心和醴陵市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學、實驗室人員分別前往醫(yī)療機構和患者家(醴陵市)調查此次疫情。
2.3 流行病學調查
2.3.1 診療經過 2017年3月9日下午,該病例出現發(fā)熱、頭暈、咳嗽等癥狀,患者自購藥,效果欠佳。3月10日患者自認為是尿毒癥加重,于上午10時駕車前往株洲市中心醫(yī)院腎內科就診。3月12日病情加重,經院內專家會診不排除人感染禽流感的可能,13日采樣經株洲市疾控中心檢測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核酸陽性。病情進一步加重,3月16日病例經搶救無效死亡。
2.3.2 活禽與市場暴露情況 患者平時生活規(guī)律,未飼養(yǎng)禽類和明顯接觸禽類,但家中有10余只禽類,采患者家及周圍禽類飲水或污水14份標本送株洲市疾控中心檢測均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陰性。
2.3.3 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與觀察 調查發(fā)現共有40名密切接觸者,其中家人8名,醫(yī)務人員32名。至3月20日止,除1名家屬出現咳嗽、咽痛呼吸道癥狀,其余39名密切接觸者均未出現呼吸道癥狀[3]。
2.3.4 密切接觸者 3月13日我中心采集了患者5名留家家屬咽拭子、血清標本各5份送株洲市疾控中心國家流感網絡實驗室檢測均為流感病毒陰性。
2.3.5 活禽交易市場外環(huán)境監(jiān)測 在1~3月份15份污水或禽飲水標本檢測檢出7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禽類來源于外地州市或外省。
3.1 本病例流行病學特點
該病例流行病學特點:(1)男性;(2)年齡38歲;(3)患尿毒癥,免疫水平低,因為每天需要透析,身體存在可能感染的傷口;(4)無明顯活禽接觸暴露史;(5)當地未發(fā)生禽流感動物疫情,家及周圍禽類飲水、污水未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標本,傳染源存在的可能性較小;(6)城區(qū)活禽批發(fā)市場外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檢測出陽性結果,存在傳染源;(7)有城區(qū)醫(yī)院購買透析包史;(8)病情進展迅速,發(fā)病7日死亡。
3.2 暫無人傳人的科學依據,但不排除有限的人傳人
本起人禽流感疫情感染源可能暴露于被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環(huán)境或媒介物,病例的傳播可能是由環(huán)境或禽傳到人的傳播。但其它地方報告病例存在感染的同一株H7N9病毒,與環(huán)境分離株H7N9禽流感病毒不屬于同一來源,存在有限人傳人[4]。
3.3 禽傳人分析
本病例在家及周圍禽類飲水或污水中均未檢測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標本,提示家及周圍禽是傳染源的可能性很小。在2017年1~3月份的活禽市場外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檢出7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標本,提示活禽市場是傳染源的可能性很大。鑒于病例未去過活禽交易市場,免疫水平低,易于常人感染[5-6],身體存在可能感染的傷口,通過醫(yī)務人員或其他人或媒介間接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較大[7]。在今后人禽流感監(jiān)測工作中,針對職業(yè)人群、免疫水平低重點人群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抗體水平監(jiān)測,加大人禽流感外環(huán)境監(jiān)測范圍、時間,拓展人感染禽流感血凝素基因分析,最新人禽流感疫情反饋的病毒耐熱性、適應生存能力變異,將有待更深入的分析研究[8]。
[1]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3版)[J]. 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4,12(2):123-125.
[2] 劉英,申運動,李燕婷. 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J]. 上海預防醫(yī)學,2013,25(9):493-495.
[3] 陳兵,馬智超,饒東平,等. 深圳市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學調查[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1):2924-2925.
[4] 韓明鋒,冉獻貴,趙鳳德,等. 國內10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點初步分析[J]. 傳染病信息,2013,26(2):68-70,81.
[5] 劉軍. 山東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及血凝素基因分析[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5,10(10):888-891.
[6] 楊娟. 流感病毒亞型H7N9超靈敏檢測免疫傳感器的研究[D]. 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623.
[7] 呂秀華. 城鎮(zhèn)居民對H7N9禽流感傳播途徑認知及其因素分析——基于343位受訪者的調查[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6(2):208-211.
[8] 陳恩富,柴程良,孫繼民,等. 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與防控對策[J]. 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3,29(5):625-627.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alysis of the First Human Infection of H7N9 Avian Influenza in Liling
SHUAI Qingling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ectio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ling City, Hunan Province, Liling Hunan 4122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first human infection with H7N9 in our c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7N9 infection in the future.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possible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Results One cases was diagnosed and die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invalid. The patient had no definite contact history with live birds. No abnorm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close contacts of the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March, 15 samples of sewage and poultry water samples were detected, 7 positive for H7N9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nd avian origin from foreign states, cities or provinces. Conclusion Exposure to live birds is the key risk factor for human infection with H7N9 avian influenza virus, and there is no definite evidence for human to human transmission.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monitoring range, time and extend the analysis of hemagglutinin gene.
H7N9 avian influenza;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511;R181
A
1674-9316(2017)14-000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4.001
湖南省醴陵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科,湖南 醴陵4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