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 張其遼
淺談鉆孔灌注樁質量問題成因及控制措施
陳橋 張其遼
目前水利工程基礎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適用于基礎軟弱的泵站、水閘、橋梁等工程。鉆孔灌注樁是一種地下隱蔽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工序若控制不當,很容易出現(xiàn)質量問題,從而影響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
總結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出現(xiàn)的各類質量問題,主要有樁基偏位、塌孔、斜孔、頸縮、斷樁、樁身離析、鋼筋籠鋼筋保護層過小等7類,現(xiàn)對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質量問題的防范及控制措施,在此作簡要介紹。
1.主要原因
發(fā)生樁基偏位的原因主要有:鉆孔灌注的施工場地一般比較松軟,施工過程中原樁位很容易發(fā)生移動或被破壞;鉆孔灌注樁施工時,多部機械裝備在場內(nèi)同時施工,場內(nèi)布置比較混亂時,很容易發(fā)生樁基位移。
2.控制措施
在鉆孔前應對場地進行平整,定位放線必須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經(jīng)嚴格校核無誤后方能進行樁基施工。
在施工場地周圍和場地內(nèi)容易發(fā)生位移的地方,根據(jù)施工需要設立一系列的控制樁。在鉆機就位前,利用樁位與控制樁之間的位置關系,再次復核樁位,保證樁位的準確性?;蛱崆皩犊组_挖至地表以下0.5~1.0m處,再在孔內(nèi)設置樁位點,然后再進行復核。
1.主要原因
塌孔是在鉆孔工程中的鉆孔出現(xiàn)的失穩(wěn)現(xiàn)象。塌孔直接造成埋鉆、斷樁、混凝土灌注量加大,經(jīng)濟效益大幅度降低。
當?shù)貙又械纳皩舆^厚,而泥漿壓力不夠時,容易造成塌孔;鉆孔時不注意孔的垂直度,易發(fā)生樁孔傾斜質量問題;鋼筋籠運輸起吊過程中,不按施工規(guī)范起吊,會導致鋼筋籠變形,刮破孔壁而造成塌孔;成孔至灌注混凝土間隔時間過長,會導致樁孔失穩(wěn)坍塌。
2.防止塌孔的控制措施
防止塌孔措施包括采取大于4d的隔孔施工工藝;護筒按規(guī)定要求埋設,避免開鉆筒體傾斜、孔口土體坍塌、護筒沉陷導致水位下降;鉆具吊繩下放速度與成孔速度一致,避免空中鉆頭擺動幅度過大而造成四周孔壁受力不勻;避免成孔時間和孔壁暴露時間過長;砂性土護壁泥漿要具有一定粘度,能有效形成護壁泥皮。
樁基傾斜使樁基在豎直方向上的承載力大大降低,是基礎工程的重大隱患,施工過程中必須加以重視,嚴格控制斜樁的產(chǎn)生。
1.產(chǎn)生斜孔的原因
產(chǎn)生斜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鉆機垂直度不準確,鉆孔中地基出現(xiàn)單面沉降,地層中側向土質不同,鉆孔中遇到堅硬土質以及鉆孔的震動和泥水的浸泡導致鉆機容易發(fā)生傾斜等。
2.防止產(chǎn)生斜孔的控制措施
鉆機應設置導管裝置;為增加樁機穩(wěn)固性而加大樁機支承面積;不定期校核鉆架和鉆桿垂直度;下放鋼筋籠前做井徑、井斜測試。
樁孔頸縮將導致樁的截面變小,樁基承載力降低,混凝土鋼筋保護層變薄,有的甚至裸露,鋼筋銹蝕嚴重,形成很大的工程隱患,甚至影響整個建筑物的安全。
1.頸縮的原因
鉆進成孔時,地層在應力釋放過程中,緩慢發(fā)生變形,導致孔徑變小而造成頸縮現(xiàn)象。
2.防止頸縮的控制措施
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加快成孔的速度,鉆孔完成后,經(jīng)檢查無頸縮質量問題,應立即安裝鋼筋籠,并加速澆筑混凝土,縮短灌注時間,達到以混凝土側壓力抵消孔內(nèi)釋放應力的目的,以減少孔壁變形的時間,有效地減少孔徑變形程度。
1.斷樁的主要原因
在混凝土樁澆筑過程中,由于混凝土供應不足造成混凝土無法連續(xù)澆筑,孔內(nèi)混凝土達到初凝,導致后續(xù)混凝土無法與之有效結合,從而形成斷樁;在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導管不慎拔出混凝土面或導管發(fā)生漏水,泥漿混入混凝土中,也很容易形成斷樁;在混凝土澆灌過程中,由于孔壁坍塌或泥漿含砂量過高,因為沉淀、浮漿稠度過大,混凝土上返困難,造成灌注中斷,形成斷柱。
2.防止斷樁的控制措施
在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中,確?;炷翝仓倪B續(xù)性。每盤混凝土時間間隔不得超過30min,若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每隔10min在小范圍內(nèi)上下活動導管2~3次,延長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在灌注過程中,每小時灌注量不小于10m3。
鉆孔中使用的泥漿經(jīng)過實驗確定,不能使用含砂量過高的泥漿;在灌注混凝土時,要認真組織、確保連續(xù)快速。
在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中,應嚴格做好灌注記錄,保證導管始終埋入混凝土內(nèi)一定深度,不使混凝土混入泥漿。
樁身產(chǎn)生離析是非常嚴重的質量問題,它嚴重影響樁基的承載力,甚至造成整個樁基的失敗,關系到整個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1.樁基產(chǎn)生離析的主要原因
樁底產(chǎn)生離析質量問題,主要是導管底口距孔底距離過大或導管直徑過細,第一斗料對孔底沖擊力過小,無法迅速排除孔底的泥漿和部分沉渣;發(fā)生樁身離析的主要原因是因導管漏水或混凝土質量問題而引起的,導管漏水混入泥漿而造成離析,混凝土拌合物質量不符合要求也容易造成離析。
2.防止樁身離析的控制措施
適當減小導管距孔底的距離,一般應保持在0.5m以內(nèi);對不同孔徑的鉆孔應采用不同直徑的導管。在澆灌過程中要仔細檢查導管的密封圈,清除導管接口上的雜物,確保連接的可靠。
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鋼筋籠的保護不足是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嚴重的甚至出現(xiàn)鋼筋外露質量事故,影響灌注樁的工程質量。
1.產(chǎn)生原因
形成鋼筋籠鋼筋保護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鋼筋墊塊設置不當。在施工過程中,鋼筋籠設置的保護層墊塊一般都制成中間插有鋼絲的小方塊,這種墊塊接觸面較小,但孔壁受泥漿的浸泡變軟,墊塊被擠壓到孔壁中,鋼筋籠緊貼孔壁導致鋼筋籠保護層不足。
2.防止鋼筋籠鋼筋保護層過小的控制措施
在施工實踐中,改進使用不小于樁身混凝土強度的混凝土導正輪,導正輪厚度不小于5cm,鋼筋籠每隔3m設置一組,每組4個。這樣可以有效地克服鋼筋保護層的通病,鋼筋籠不會刮碰孔壁,鋼筋表面不被粘土污染,鋼筋籠下放時阻力也減小。
其次是鋼筋籠發(fā)生變形。鋼筋籠在加工、運輸、堆放或吊放過程中,因為外力的作用,導致鋼筋等發(fā)生變形,從而使鋼筋保護層某些地方過大,某些地方不足。在鋼筋籠吊放到鉆孔之前,一定要保證其設計形狀。
以上對鉆孔灌注樁施工的7類通病和質量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防止質量問題的相應控制措施。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樁基的承載力,甚至影響水工建筑物的質量和安全,掌握鉆孔灌注樁的詳細施工工藝,了解各種質量問題的成因,有助于及時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確保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從而確保水利工程的質量和安全運行■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南縣水務局2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