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旺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84-01
1.當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現(xiàn)狀
1.1隨意、模糊的教學目標。所謂"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并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標。"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
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不斷提高和繼續(xù)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學目標隨意模糊的狀況,其主要表現(xiàn)為:無目標型。個別老師曲解了新課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課堂開放性的講法,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教師缺乏相應的指導;目標隨意型。教學目標確立得當與否能決定課堂的成敗。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認真地確定學習目標。很多時候教師卻忽略了教學目標,或者目標的制定非常隨意,這直接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目標羅列型。有些課堂教學目標總是想做到面面俱到,但最終的結果是空洞龐雜,面面不到。
1.2花哨的教學形式,甚微的課堂實效。課堂教學的形式化主要體現(xiàn)為教學活動形式化和教學內容形式化。
(1)教學活動形式化。目前的課堂教學過于注重形式,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課堂變活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但其背后卻隱藏了盲從和浮躁。課堂教學的浮躁性非常嚴重,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看著很熱鬧,但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并未真正激活。為了活動而活動的現(xiàn)象非常多,從表面上看,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成功,但學生并沒有理解一些真正的知識,直接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
(2)教學內容形式化。課堂教學是實施一種有計劃的活動,老師要提前備課,對教學細節(jié)進行設計和安排。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老師死磕自己課件的現(xiàn)象嚴重,固守傳統(tǒng),教學內容一直都不變化。形式化的教學嚴重影響學生的發(fā)展,降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2.1切實、準確地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是對學生應達到的目標進行具體而詳細的描述,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測。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的實施有非常嚴重的制約作用,是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保證。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程度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時應提高語文教學的針對性、方向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的較少盲目性、模糊性和隨意性。
2.2探索積極有效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是新課改的核心任務。陳舊和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推進的重大障礙。轉變學習方式成為必然的趨勢。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建立在受動性、客體性和依賴性基礎上,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是:合作、自主、探究。學生應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提高對學習的認知,變對動為主動;轉變學習角色,將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將無效學習變?yōu)橛行W習。
2.3依據(jù)不同的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根據(jù)語文學科的提點,構建教學情境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語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一個個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也是構建教學情境的過程。通過恰當?shù)氖侄?,將抽象的文字進行再現(xiàn),是其具體化和形象化,設置一些與文章相關的情境,使學生進入生動形象的情境之中,這樣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課堂作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的場所,才能為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提供更好的發(fā)展空間,為教學目標的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