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辰
每天都騎著一輛笨重的自行車,早出晚歸地在鄉(xiāng)間山野中穿行,車后座上掛著兩個綠色的大郵包,這是父親留給喬比永遠的記憶。
父親是密歇根州東北部的一個鄉(xiāng)村郵差,每天要給郵路上的200多住戶送寄信件。通信是20世紀60年代前美國鄉(xiāng)村親人、朋友之間最重要的聯(lián)絡方式,郵差也因此被看成是傳遞信息的神圣“使者”。
但在喬比看來,為人和善、樂于助人的父親一點都不“神圣”,而是一匹永不停歇、任人騎驅(qū)的“老好馬”。
喬比清晰地記得,有一次下班回來的父親,竟然帶回了一竹筐嘰嘰喳喳的雛雞。原來是郵路上有一家人在鎮(zhèn)上訂了一窩剛孵化出來的小雞,讓父親第二天在送信時順帶捎回來,父親滿口答應了??傻诙炷羌覅s沒人,父親只好將小雞帶了回來。
當天晚上,父親給雛雞又是喂食,又是喂水,夜里還起來了好幾次,生怕雛雞出了意外……
不知是誰將父親幫人捎帶、照料雛雞的事情給傳了出去,很快,又有人來讓父親幫他們從鎮(zhèn)上捎小豬、小狗,甚至后來是化肥、種子、鐮刀、鐵鍬……父親二話不說,全都爽快地答應了,卻不愿收取一分錢的酬勞,常常因此累得滿頭大汗。每次,喬比都覺得父親很傻,不務正業(yè),不懂得拒絕他們,直到有一天,他跟父親送了一次信——每到一家,主人們都會熱情地、像親人般迎接父親,并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來招待他,這時,喬比才知道了父親和住戶們之間的情誼。
父親當了30多年的郵差,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郵路上。
接到父親突然去世的消息,喬比立即趕了回來。葬禮上有很多人,郵路上的每家每戶都自發(fā)來了人,他們流著淚和父親告別,回憶著關(guān)于父親幫助他們的點滴故事。
儀式結(jié)束后,父親生前工作的郵局局長,也是他的老友漢斯,在與喬比道別時隨口說道:“愁死了,今年圣誕節(jié)的信,真不知道怎么回。好幾百封??!”
“回什么圣誕節(jié)的信?”喬比有些吃驚地問道。
“難道你不記得街頭的那兩個紅郵箱嗎?其中一個大的上面寫著:‘寄往北極圣誕老人的信,請在此投遞?!睗h斯叔叔說道,“每年圣誕節(jié)前夕,孩子們都會朝那里面投信呀!”
喬比一下子記起來了:“可不是嘛,每年的圣誕節(jié),大家最期待的便是圣誕老人的回信,那些信總是那么溫暖,善解人意,給人以力量?!?/p>
“以前,那些信都是你父親回的!”漢斯叔叔有些傷感地回應道,“今年該由誰來回呢?”
喬比驚呆了,原來,父親就是那個圣誕老人!怪不得兒時很多小伙伴都跟他說,圣誕老人太神奇、太偉大了,對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都了如指掌——杰克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愛麗絲的頭發(fā)是卷的還是直的,湯姆摔傷的腳有沒有好起來……
喬比的眼睛止不住地濕潤了,他仿佛看到父親在送完信和其他捎帶物,勞累了一天后,晚上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強打精神,一封封地看孩子們寫給圣誕老人的信,然后認認真真地回復每一封,回答孩子們千奇百怪的問題,鼓勵他們向善、向上……而父親做了那么多年的“分外之事”,當了那么多年的“圣誕老人”,自己竟然一點都不知道。
父親真的是一個“不務正業(yè)”的郵差,但絕對是一個稱職的郵差。
(選自2015年第1期《晚報文萃》,本刊有改動)
鑒賞空間
是??!《“不務正業(yè)”的郵差》中,父親在做好郵差工作的前提下,還盡義務幫助人們捎帶東西,并且假扮圣誕老人鼓勵孩子們成長,表現(xiàn)了他愛崗敬業(yè)、任勞任怨、樂于助人等優(yōu)秀品質(zhì)。文章通過喬比的視角講述父親的事跡,這種近距離的觀察顯得真實可信,突出了父親不張揚的做事風格,表現(xiàn)了父親的偉大。文章的語言樸實動人,清新而富有韻味,真是“平中見奇”。例如,標題中的“不務正業(yè)”既一下子抓住了讀者,又很巧妙地表達了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
讀有所思
1.嘗試用幾個四字短語來概括文中父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鑒賞空間”中已列出的除外)
2.文章結(jié)尾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不矛盾,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