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杰
在閱讀中,首先要克服畏難情緒和急于找到答案的浮躁心理,要靜氣凝神,認真閱讀材料,把握基本意思,獲得整體理解,而不能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瀏覽,尤其不能直接讀題干。一般地講,把握散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全文主旨??赏ㄟ^“題目、開頭、結(jié)尾”三位一體尋找文章的主旨。另外,還要注意文中議論、抒情性語句和有主旨傾向的重要句子。
2.理清思路脈絡。這是衡量我們是否從整體上把握了一篇文章的標準。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①粗讀全文,看看這篇文章主要談及什么問題,說了哪些事情。②以段為單位仔細讀,然后用簡明的一兩句話把段意概括出來。③分析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劃分文章層次。
3.注意研究關(guān)鍵語句?!瓣P(guān)鍵語句”通常指以下幾種語句:①從內(nèi)容上說,指那些內(nèi)涵較為豐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導性的語句。②從結(jié)構(gòu)上說,指那些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對理解文意有直接影響的語句。③從表達上說,指那些比較含蓄有深層含義的語句。④從作用上說,指那些能點明主旨的語句,或顯示脈絡層次的語句。⑤從語句特點上說,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過渡句、總結(jié)句等。
4.審清題干,明確題目要求。
5.找到題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體確定作答范圍。閱讀主觀試題的答案一般與題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的甚至就在題干的附近,及時找到題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對了該題的一半。因此,落實好題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順藤摸瓜,準確地確定該題的大致作答范圍,為做出試題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6.縮小范圍,仔細取舍,做出答案。根據(jù)對應句中相關(guān)的重要信息,提煉概括答案。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摘抄法。如果篩選到的信息為直接表現(xiàn)文章主要觀點、思想內(nèi)容、段落中心的核心句,答案可以直接摘抄。摘抄時為了語言的通暢可適當調(diào)整順序。
②連綴法。如果篩選到的信息比較分散,大多是關(guān)鍵詞語或小短句,具體內(nèi)容互不包含,可以采用連綴法把它們連成長句。
③壓縮法。篩選到的信息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句式比較冗長,或題干有字數(shù)限制,可采用壓縮法。
④轉(zhuǎn)換法。如果篩選到的信息或抽象或具體或含蓄深奧或運用了修辭手法時,要對其進行轉(zhuǎn)換。如果是具體事例,要轉(zhuǎn)換成概括性的抽象信息;如果是深奧含蓄的信息,要轉(zhuǎn)換成淺顯直白的信息;如果原句采用了修辭格,可以還原成本意。
⑤合并法。如果篩選到的信息內(nèi)容重復或角度相似可以進行合并。這種方法常常要和上面的幾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
以上幾種方法往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交叉運用。篩選信息時要力求全面、準確。答案要力求符合題干要求,要點全面,語句通暢。這樣就可以少丟分,也就是多得分。
[真題鏈接] (2016年高考上海卷)閱讀下文,完成第7~11題。
湖殤
熊久紅
①當一雙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其實,那種心痛的感覺,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
②我說的是,在西部腹地,看著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說的是,面對一片白色的鹽堿,以及狂風掠過時卷起的漫漫沙塵。
③對湖而言,它首先帶給我們的,應該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鷗鳥的翔鳴,是藍天白云的倒映,是漁歌唱晚的恬靜,這些特征是湖帶給我們的生活體驗,也是湖應有的生命品質(zhì)。而我腳下的艾比湖,正在喪失這些青春,就像一個散失了光鮮的干癟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證,那些越來越多從湖底裸露出來的丑陋的鹽堿污泥,總是讓我聯(lián)想到一具行將風干的木乃伊,一個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時期的艾比湖有著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著幾萬乃至十幾萬只野鴨水鳥嬉戲的場面;有著浩浩蕩蕩蘆葦環(huán)衛(wèi)的遼闊水域;有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寧靜曠遠。這些深深的懷念,使得我對眼前的景象,有著撕心裂肺的悲愴。
⑤在蠻荒的疆域里安插一個湖,應該是上帝對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種補償,她帶給我們的是對絕望靈魂的撫慰,是對生存狀態(tài)的重估,是能枕著入眠的一個夢境。而這個夢,曾經(jīng)真真實實地存在過,在記憶的回望里,碧波蕩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對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繾綣,期待感受紅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離海太遠,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蒼茫了。從首府放暑假回來,邀幾位同學,騎車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彌補對海的貧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嶇,到湖邊時,太陽早已三尺竿頭了。雖沒趕上看日出,卻被眼前一望無際、綿延至深的蘆葦蕩所震撼,清風拂過,波濤洶涌。一如百萬雄兵擁圍著這一城的浩淼,湖的淺灘上,密密麻麻布滿了野鴨、灰鴨、斑頭雁,隨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會驚飛幾十只水鳥,空中盤旋兩圈,又棲落水中。湖面很寬,即使極目遠眺,也看不見對岸的輪廓。水邊是一排沙灘,赤腳從上面走過,可以感受到溫熱潮潤的細沙與腳趾間密切接觸的愜意。幾行淺淺的腳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時間,都無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這幅精美的畫面早已長在歲月深處,每一次溫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吭诨貞浿械暮?,其實,一直都很鮮艷,多少次在夢里,潮漲潮落,清波漣漣。
⑨但眼前的殘敗,總讓人恍如隔世,覺得這個每年被大風從湖底卷起無數(shù)沙塵和鹽塵的,這個每年以幾平方公里的速度一點點消失的,這個在干涸湖底隨處可見禽鳥尸骨和枯葦干枝的,不是記憶里的那個湖啊!它與往日被我們時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無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誤診!
但更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串的數(shù)字。近50年,我國失去的湖泊有243個,其中,新疆的數(shù)量最多,達62個。羅布泊消失于1972年;臺特瑪湖消失于1974年;瑪納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這聽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讀陣亡名單,但它們確實是從我們眼中一個一個消失的。
那些繚繞碧波的綠茵,那些水中游戲的魚鳥,那些湖面泛舟的漁人,那些環(huán)湖晚炊的村莊,都隨著湖的消失而泯滅了。
通過同伴的結(jié)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歸宿,所以,湖才有了淚的咸澀。如果能發(fā)出吶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訴的,控訴那貪婪者、破壞者、無知者、傲慢者,控訴他們以自己的短視,替子孫們挖掘著墓穴。
時??吹揭恍┵澝腊群奈恼?,對它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進行熱情歌頌,聽上去就像是對著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贊美她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發(fā)髻,不知道在魚缸里長大的魚,會不會朗誦有關(guān)海的詩句。
我在為一個湖悲哀的時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鳥,那些以湖為生的水禽,它們的翅膀,如何才能越過災難,飛抵夢想的天堂。
(有刪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貼切形象,表現(xiàn)力強,請加以賞析。(3分)
解析:回答此題,首先要根據(jù)文本,辨識比喻的本體和喻體,然后再根據(jù)比喻修辭的特點,分析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確定這樣比喻的作用。這個比喻,將“一雙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的感覺比喻為“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的感覺,十分形象逼真,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不光是有疼痛的感覺,還有因為是自己的骨頭而痛心悔恨的心理;而一雙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同樣不僅有腳底的疼痛,更有因為這湖的干涸是人類自己行為所造成的而產(chǎn)生的悔恨心理。
參考答案: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來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表現(xiàn)出痛感的切身、劇烈;用“骨頭”突出湖的干涸;骨頭是身體的一部分,隱含湖與人不可分割的意思。這一比喻貼切形象,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
點評:這是一道關(guān)于修辭的題目。答題時,要緊扣題干中“貼切形象,表現(xiàn)力強”的八字評語進行分析。答案應包括幾個要點:一是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二是聯(lián)系比喻的一般性作用來分析文本的具體作用,三是根據(jù)這個比喻的具體情況聯(lián)系文本語境進行分析。
8.作者描繪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見景色,用意是。(3分)
解析:回答此類題目,要根據(jù)文本所寫景物,緊扣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進行分析。本文的主旨是抒發(fā)作者對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傷痛心情,喚起讀者對保護環(huán)境的共鳴之心,而描寫以前的景物,能讓讀者將其同眼前所見加以對比,給讀者以心靈的巨大震撼,使作者的情感得到很好的抒發(fā)。
參考答案:以記憶中艾比湖難以忘懷的美麗來反襯現(xiàn)實中艾比湖的殘敗,表達痛惜之情。
點評:這是一道欣賞作品中“物”的形象的問題。答題時,要先分析題干所說的“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見景色”,歸納其總體特點,然后再以之同文本所描寫的作者現(xiàn)在所見的情形加以對比,據(jù)此分析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揣摩其用意。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卻用了若干數(shù)據(jù)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解析:這是一道欣賞作品表現(xiàn)手法的題目。答題時,首先要仔細比較文本中各個數(shù)據(jù)的差距,比較各個年份之間相隔的時間長短,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再分析這樣寫對表現(xiàn)作品主題和抒發(fā)作者情感的作用。
參考答案:在抒情散文中列舉數(shù)據(jù)和年份,能具體確切地表現(xiàn)出湖泊消失數(shù)量之多、速度之快、地域之集中,更好地抒發(fā)了作者痛苦無奈的情感,也能給讀者觸目驚心的感覺。
點評:回答此題,可聯(lián)系寫作說明文時用的“列數(shù)字”的作用,結(jié)合文本作具體分析。注意其中所列數(shù)字之間的差距,所寫年代之間的長短,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這些數(shù)字和年代所表達的意思,就能夠比較準確地分析作者的用意了。這些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些年份之間卻間隔較短,這就能讓讀者具體地感受到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程度之深和速度之快,讓讀者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共鳴,從而很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之深。
10.結(jié)合全文,分析標題“湖殤”的含義。(3分)
解析:回答此類題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題目的字面意思,再結(jié)合文本分析題目的深層含義,然后分析此題目對作品的作用。
參考答案:題目中的“湖”不僅指艾比湖,還指向眾多境遇相似的湖;“殤”為非正常死亡,隱含了作者悲傷、擔憂、譴責等復雜情感。
點評:首先,此題題目中的“殤”的本意是指沒有到成年就死去。現(xiàn)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災難事故或心理上的劇烈悲痛創(chuàng)傷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遺憾等。“湖殤”意思就是因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遺憾。其次,題目“湖殤”的意義應該不局限于艾比湖,而應把它擴大到所有的江河湖泊。本文以“湖殤”為題,準確地揭示了文章的內(nèi)涵,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11.以第~段為例,評析本文語言運用上的特點。(5分)
解析:回答此題,首先可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方法以及詞語的選用等角度出發(fā),仔細分析題目指定的段落,再逐條列舉;列舉時,應該先指出方法,再列舉例句,最后指出作用。
參考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緒色彩濃重的詞語,如“泯滅”“吶喊”“挖掘著墓穴”“悲哀”等詞語;多用整齊的句式,如第段以四個字數(shù)一致的“那些……”描繪四幅圖畫,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發(fā)髻”“魚缸里的魚”等,貼切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這些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緒色彩濃重的詞語,如“泯滅”“吶喊”“挖掘著墓穴”“悲哀”等詞語;多用整齊的句式,如第段以四個字數(shù)一致的“那些……”;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發(fā)髻”“魚缸里的魚”等。
點評:這幾段在語言運用上運用的修辭手法主要有:排比(如“那些繚繞碧波的綠茵,那些水中游戲的魚鳥,那些湖面泛舟的漁人,那些環(huán)湖晚炊的村莊”)、比喻(如將那些盲目贊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為“對著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贊美她美麗的服飾和迷人的發(fā)髻,不知道在魚缸里長大的魚,會不會朗誦有關(guān)海的詩句”)、擬人(如將艾比湖比作人)、設問(如“如何才能越過災難,飛抵夢想的天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