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清林
摘要:本文以百色學院小教專學生為背景研究了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嘗試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與現(xiàn)有教學模式相結合,希望可以推動物理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關鍵詞:成果導向;物理教學
1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概念及意義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由Spady [1]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李志義[2]老師在文章中指出OBE 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s)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即經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很快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認可,美國工程與技術教育認證協(xié)會(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將其貫穿于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始終。我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協(xié)會頒布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4)》也充分體現(xiàn)了OBE理念,強調工程教育專業(yè)要實施成果導向教育。成果導向教育與其他教育理論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強調學習者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成果導向教育模式中,教育的目的在于是否能使學習者在學習后具有某種可感知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掌握所要學的知識,即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個人理解與技能有機的相結合的能力,將所取得的學習成果使用到實踐中,最終具備某方面的能力。
2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必要性
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越來越不受人們的重視,多數(shù)人認為物理太基礎,沒必要學那么多那么深。那是因為物理教育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只注重知識的學習而不注重知識的應用,殊不知物理對其他學科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為教學原則,恰好彌補了這一點。即,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教學遵循反向設計原則,即課程教學是根據(jù)社會生產實際需求設計的,依據(jù)要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要求,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這樣就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通過鑲嵌式教學和學習小組的互動、交流,使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從識別目標到提出目標最后達到目標的全過程。物理學習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學生課后的自學,物理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物理課程的教學設計是從生活現(xiàn)象和實際問題開始,結合課堂教學規(guī)律和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要求展開設計的,這個過程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探究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物理研究思路。從而使學生能夠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實際工作。由此可見,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百色學院小教專學生為背景研究了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3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百色學院小教專的學生屬于師范生,他們畢業(yè)后要從事教學工作。因此,本課程的設計要注重他們教學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小教專的物理課程目前是一門理論課程,學習本課程的學生為本專業(yè)一年級的學生。本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注重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尤為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成果意識,將聽說做三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融合到課堂中去,以此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這樣,老師和學生都十分清楚自己所教或所學的目標。在入學的第一天,作為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明白:在起步之前首先有明確的目標,在開始學習之前就對未來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小教專的學生將來要做老師,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努力去考取教師資格證,在平時多留意老師是怎樣教授學生知識的,為將來工作打下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樣要運用成果導向思維來指導學生學習。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讓每個學生自己給自己指定目標,自己給自己一個結果,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且需要考核。小教專的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可以結合章節(jié)重難點的不同制訂不同的計劃。本課程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指導下主要從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自主學習兩方面進行課程教學設計。
3.1教學過程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并開展成果導向下的聽說做教學活動。這里的“聽”是指聽講,學生不僅要聽得懂,還要會聽講,比如:如何在聽時有效地做筆記,如何在聽時找出所需信息等;“說”是指學生把自己理解的講給全班同學聽;“做”是指學生做演示或實驗來展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些教學活動均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聽”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而“說”和“做”則要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將“說”和“做”相結合,以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為依托,學生通過完成一系列教師預先設定的教學內容和步驟,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果。比如,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討論:一個跳遠運動員怎樣才能跳的最遠。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4-6組,每組4-5人,小組每個成員的任務由小組自己確定。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查資料、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最后得出結論,也可以其他的方式方法探索方案。每組派出一個代表講解,小組的其他成員可做補充。當一個小組講解時,其他的小組做評委,對該小組的方案做評價,同時對該小組團體成員的表達能力、團結力、配合力等進行評價。這樣就把“說”和“做”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培養(yǎng)了小教專學生的教學能力,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接下來教師還應進行目標差距分析,分析目前學生所具有的水平和預期學習成果之間的差距,并根據(jù)分析的結果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活動。
3.2課后自主學習
物理是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物體普遍運動規(guī)律的,因此,學生在課外參與的物理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鞏固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對于物理課程來說,課堂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小教專的學生,他們的物理基礎薄弱,所以他們需要在課外查相關資料來充實自己,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因此,課外的自主學習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在課外通過彈性的方式配合學生的個別需求,在完成課堂學習之后,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相關材料和相關問題,學生可依據(jù)自身能力選取感興趣的材料或問題,完成課外教學活動,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在一個階段的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對于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對于不能完成任務的學生,找出與目標間的差距,并引導他們采取行動來縮小差距。
4結論
本文以百色學院小教專學生為背景探討了成果導向教學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著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個人理解與技能有機的相結合的能力,將所取得的學習成果使用到實踐中,最終具備某方面的能力而展開。對教師而言,這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更多的從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考慮,把教學注意力放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成果導向性學習模式上。高校物理教學也要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和當?shù)貙W生的特點,結合成果導向教育等新的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成果意識的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Spady, W.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 (51) 6: 18–22.
[2]李志義.適應認證要求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4(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