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月芹
基于危險性評估的針對性護理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
申月芹
目的探究基于危險性評估的針對性護理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方法根據GBS危險性評分評估對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不同危險程度的分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同時與以往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150例患者進行對比,比較兩組患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患者滿意度以及兩組護理前后尿素氮、血紅蛋白的GBS評分。結果①在中危組、高危組中,常規(guī)護理組的再出血率顯著高于針對性護理組(P<0.05);在低危組中兩組患者的再出血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②兩組低危組均無患者死亡,高危組中常規(guī)護理組的死亡率顯著高于針對性護理組(P<0.05)。③兩組患者護理前尿素氮、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尿素氮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血紅蛋白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針對護理組護理后尿素氮水平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④針對性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結論基于危險性評估的針對性護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過程中,再出血率低、死亡率低而且患者滿意度高,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危險性評估;針對性護理;上消化道;急性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急癥,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黑便。尤其人們飲食不規(guī)律,易導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短時間內出血量較多,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很多患者往往出現休克癥狀,甚至危及生命[1-2]。因此,嚴密觀察病情及正確評估和判斷疾病程度,盡早采取合理的預見性干預措施對提高患者診治成功率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所使用GBS評分包括收縮壓、血尿素氮、血紅蛋白及其他表現的綜合評分,根據評分結果可判斷患者病情危急程度,采取更為積極的治療干預措施,GBS評分對再出血率及手術率的預測準確率佳,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具有指導意義[3-4]。本研究對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GBS評分評估,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50例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50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研究基于危險性評估的針對性護理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其中男94例,女56例;年齡17~77歲,平均(49.2±8.4)歲。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1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92例、女58例;年齡18~75歲,平均(50.1± 10.3)歲。針對性護理組病因為消化性潰瘍57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42例、急性糜爛性胃炎31例;吸煙史21例,飲酒史18例。常規(guī)護理組病因為消化性潰瘍55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44例,急性糜爛性胃炎30例;吸煙史19例,飲酒史17例?;颊呔M行GBS評分系統(tǒng)評分。針對性護理組GBS評分(11.02±2.31),常規(guī)護理組GBS評分(10.21±1.07)。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及GBS評分分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二、入選標準
1.診斷標準
①符合《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2015年,南昌)》中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5];②臨床有嘔血、黑便、腹痛等癥狀,或伴有周圍循環(huán)血量降低。
2.納入標準
①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癥狀;②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自愿接受危險性評估。
3.排除標準
①惡性腫瘤患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②精神障礙或言語功能不能配合研究者;③全身性疾病導致出血者;④有除消化道以外部位出血者;⑤下消化道出血者。
三、護理方法
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法進行護理,針對性護理組患者則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護理。主要內容包括配合性護理、健康宣講、生活護理、心理疏導。
1.配合性護理
針對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情況、肝硬化疾病情況等個性化的資料進行不同的配合性護理,避免患者由于不適合自己的護理而減緩病情的康復。
2.健康宣講
對患者進行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硬化等疾病臨床醫(yī)學知識的宣講,幫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檢討自己錯誤的生活習慣,幫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意識。
3.生活護理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的作息、飲食、運動等進行護理,監(jiān)督患者不可食用禁食的食物,叮囑患者戒煙禁酒。
4.心理疏導
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對具有一定心理問題和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四、觀察指標
1.患者護理后的效果
觀察半年內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再出血標準:嘔血、黑便次數增加,嘔吐物變?yōu)轷r紅色或便質稀薄、便色暗紅,伴腸鳴音亢進;周圍循環(huán)衰竭未明顯改善或惡化;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比容下降,尿素氮持續(xù)增高。
2.患者的血量恢復情況
檢測患者護理前后尿素氮、血紅蛋白水平。
3.護理服務滿意度
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0~60分),評估兩組患者及/或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滿意>48分,較滿意42~36分,一般滿意30~35分,不滿意<30分??倽M意率=滿意率+較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五、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組再出血率比較
在中危組、高危組中,常規(guī)護理組的再出血率顯著高于針對性護理組(P<0.05),在低危組中兩組患者的再出血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再出血率比較[n(%)]
二、兩組患者死亡率比較
兩組患者低危組均無患者死亡,高危組中常規(guī)護理組的死亡率顯著高于針對性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死亡率比較[n(%)]
三、兩組護理前后尿素氮、血紅蛋白的GB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尿素氮、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尿素氮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 0.05),血紅蛋白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針對護理組尿素氮水平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血紅蛋白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見表3。
四、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針對性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88.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由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出血,臨床主要特征表現為嘔血、黑便;急性大量失血可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突然起立發(fā)生暈厥、四肢冰冷、血壓降低、心率加快甚至休克狀態(tài);長時間或者大量出血會出現失血性貧血并發(fā)氮質血癥[6]。大部分患者在及時積極治療下出血可自然停止,但有的患者持續(xù)、反復出血,甚至因此而死亡,早期識別發(fā)生再出血及死亡危險性高的患者,并積極治療、加強監(jiān)護對減少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義[7-8]。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尿素氮、血紅蛋白的GBS評分比較(x±s)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已有研究表明GBS評分對患者再出血率與死亡率有良好的預測功能,高危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于中危組及低危組的患者。GBS評分簡明易操作,護理工作者能較快地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險性作出評價,并采取相應護理措施[9-10]。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性護理措施對降低高危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特別是對于那些評分較高的中高危組患者,但在評分較低的低危組中兩種護理措施對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從一方面表明通過危險性評估準確判斷病情危重程度,針對不同程度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救治護理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研究中采用GBS危險評估辦法對患者進行入院危險性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給予針對性護理,以合理分配醫(yī)療資源,保證中高危患者能得到及時護理,并安排于距護士站較近的病房以方便監(jiān)護[11-12]。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性護理組患者在護理后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尿素氮水平顯著下降、血紅蛋白水平顯著上升。該結果提示,根據患者的病情危險性,采取針對性護理,有助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全身循環(huán)血量恢復以及避免氮質血癥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在以往研究中就提到常規(guī)護理措施為主要為循證護理,主要根據患者的當前癥狀進行護理,而針對性護理在循證護理的基礎上結合預見性護理,針對不同的病情、病因的患者給予不同的護理,對于避免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顯著效果[13-16]。在患者滿意度調查中發(fā)現,患者對于針對性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98.00%)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滿意度(88.67%),顯示了針對性護理更能夠讓患者滿意,和諧醫(yī)患關系。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危險性評估,基于危險性分級而采取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對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降低效果顯著,同時能夠有效恢復周圍循環(huán)血量、減少氮質血癥的發(fā)生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價值。
[1]周廣玉,吳海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其療效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2)∶352-354.
[2]李蓮花,孟凡琦,潘培育,等.Glasgow-Blatchford評分在上消化道出血評估再出血危險性的應用[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6,14 (1)∶20-23.
[3]吳瓊玉,黃玉,王庭學,等.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診護理的效果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1)∶163-165.
[4]Souk KM,Tam im HM,Abu Daya HA,etal.Aspirin use for primary prophylaxis∶Adverse outcomesin non-variceal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J].World JGastrointestSurg,2016,8(7)∶501-507.
[5]中華內科雜志,中華醫(yī)學雜志,中華消化雜志,等.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2015年,南昌).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32(12)∶787-793.
[6]伍國順.Glasgow-Blatchford和AIMS65評分系統(tǒng)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16,22(4)∶71-76.
[7]魏雅麗.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6,22(S1)∶1-2.
[8]王凱,金怒云,魏雙琴,等.Rockall評分系統(tǒng)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 (3)∶15-18.
[9]Espinoza-Ríos J,Aguilar Sánchez V,Bravo Paredes EA,etal. Comparison between Glascow-Blatchford,Rockall and AIMS65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a hospital in Lima,Peru[J].Rev Gastroenterol Peru,2016,36(2)∶143-52.
[10]趙紅,張紅芳,李海濤,等.以Rockall積分評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程度給予針對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7(4A)∶142-143.
[11]侯慧,顏斌,蔡迎彬,等.Rockall危險性積分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預后的預測價值[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 (20)∶3914-3916.
[12]Sung SF,Hsieh CY,Lin HJ,etal.Validation of algorithms to identify strokeriskfactors in patientsw ithacuteischemic stroke,transientischemic attack,or 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 an administrative claimsdatabase[J].Int JCardiol,2016,215∶277-282.
[13]安麗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分析[J].藥物與人,2014,27(05)∶175-176.
[14]于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10(1)∶198-199.
[15]呂春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細節(jié)護理的臨床價值[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6)∶697-699.
[16]李素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J].黑龍江醫(yī)藥科,2015, 38(5)∶84-85.
2016-08-02)
(本文編輯:王娟)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5.033
225300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