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梅 胡秀英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老年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緬懷療法在中國的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
吳冬梅 胡秀英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老年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緬懷療法;抑郁;認知障礙
緬懷療法又稱懷舊治療、回憶療法,其概念源自老年精神醫(yī)學,是通過引導老人回顧過去生活,重新體驗過去生活片斷,協(xié)助其了解自我,減輕失落感,增加自尊及增進社會化的治療過程〔1〕。Butler〔2〕提出人生回顧在生命任何階段均可發(fā)生,并指出其對老年人的特殊作用,可幫助老人完成自我整合,達到成功老化。國外對緬懷療法的研究較早,研究內(nèi)容也非常豐富,包括理論基礎(chǔ)和操作框架〔3〕,緬懷類型〔4〕和緬懷功能〔5〕及將緬懷療法應用于各種類型患者,如癡呆〔6〕、抑郁〔7〕、癌癥〔8〕等。中國對緬懷療法研究開展得較早的是香港和臺灣地區(qū)〔9~11〕。本文對緬懷療法在大陸地區(qū)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
1.1 緬懷療法干預的目標人群 按照緬懷療法的實施地點不同,可用于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及醫(yī)院內(nèi)的老人。戴碧茹等〔12〕對社區(qū)129例老人進行團體緬懷療法,發(fā)現(xiàn)干預后其積極情感和情感平衡升高,消極情感得分降低,差異顯著;史蕾等〔13〕運用該療法對80例養(yǎng)老機構(gòu)中存在輕、中度抑郁癥狀老人進行干預,顯示干預后抑郁情緒減少,而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均較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樂燕等〔14〕通過結(jié)構(gòu)式團體緬懷療法對老年病科住院輕、中度抑郁患者80例進行干預,結(jié)果顯示該療法可緩解住院老人抑郁癥狀,提高生活滿意度。按照研究對象的健康問題分類,發(fā)現(xiàn)國內(nèi)研究緊跟國外研究熱點。研究對象仍集中于老年抑郁〔15,16〕、輕度認知障礙〔17〕及老年癡呆患者〔18,19〕;人生回顧或人生回顧療法的研究對象聚焦于癌癥患者〔20,21〕。此外針對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現(xiàn)狀及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特點,汪星等〔22〕對國內(nèi)社區(qū)空巢老人進行個別緬懷療法,幫助其緩解抑郁情緒。另外,我國研究者已開始關(guān)注緬懷療法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影響,如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23〕及該療法對腦卒中患者配偶照顧負擔及積極體驗的影響〔24〕。由于我國老年人口絕對數(shù)和相對數(shù)均較大,且文化程度、居住條件、社會文化背景等異質(zhì)性較高,因此緬懷療法在我國不同老人群體中的干預效果尚有廣泛研究空間。
1.2 緬懷療法干預類型 緬懷療法的干預可以是以團體小組活動形式呈現(xiàn)的團體緬懷療法,也可以是以一對一治療性會談形式存在的個別緬懷療法。二者各有優(yōu)點:團體緬懷注重人際間的交流與分享,個別緬懷則更關(guān)注內(nèi)心的自省。目前研究認為兩種形式的干預均有積極影響。高婧等〔25〕通過團體緬懷療法降低社區(qū)老人抑郁癥狀,提高其生活滿意度;汪星等〔22〕通過個別緬懷亦降低了研究對象的抑郁程度,提高其幸福感。我國老人對緬懷療法正性作用的敏感性較高。由于該療法簡單易行,可在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或醫(yī)院內(nèi)廣泛推廣。
此外,將該療法與其他干預措施聯(lián)合應用亦成為我國學者的研究動向之一。姜娜等〔26〕將緬懷療法與穴位按摩結(jié)合起來,研究其對空巢老人抑郁癥狀的影響;謝明華等〔27〕將該療法與米氮平聯(lián)合使用,治療老年人抑郁癥并取得了較好療效。緬懷療法作為心理干預方法的一種,與其他治療方式并不沖突,能否與藥物及其他治療方式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尚需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
1.3 緬懷療法研究設計類型及效果評價 國內(nèi)研究者大部分均采用隨機對照平行試驗,其論證強度高,結(jié)果可信。在對照的設立方面,根據(jù)研究目的大部分采用兩組設計:試驗組采用4、6、8、12 w或3、4個月不等的個別或團體緬懷療法或人生回顧;對照組的設計上有常規(guī)護理、照常生活或健康教育等。對緬懷療法作用的隨訪可幫助探索其后續(xù)作用,葛兆霞等〔19〕在緬懷療法促進老年癡呆患者康復的研究中,在干預后1、3個月進行了兩次隨訪,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該療法能持續(xù)改善認知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效果評價上,目前國內(nèi)外均采用心理行為量表進行測評。國內(nèi)針對老年抑郁的測評工具,大部分學者選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少數(shù)選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認知功能測評則主要使用簡明智能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此外亦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量表;對生活滿意度測評大多選擇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LSI)A;對老人幸福感的測評使用的是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此外還有健康狀況調(diào)查問卷(SF- 36)、激越行為量表(CMAI)、自尊量表(SES)、情感平衡量表、簡明心境問卷(POMS- SF)、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研制的生活質(zhì)量核心量表(EORTC QLQ- C30)等,此外評價指標還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shù)等。
2.1 我國緬懷療法研究起步較晚 2003年循證康復醫(yī)學首次將緬懷療法引入國內(nèi),通過翻譯一篇來自考克蘭圖書館的關(guān)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摘要,首次提及緬懷療法,并提出關(guān)于該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急需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28〕。2007年,史蕾等〔16〕將該療法運用于國內(nèi)養(yǎng)老機構(gòu)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干預中,結(jié)果顯示緬懷療法有助于緩解該類人群抑郁情緒,并提高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馮輝等〔15,25〕開展針對社區(qū)老人抑郁癥狀的團體緬懷療法研究,結(jié)果均顯示團體緬懷療法有助于緩解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提高生活滿意度及心理健康水平。通過關(guān)鍵詞和題名:“回憶療法”or“回憶治療”or “懷舊療法”or “懷舊治療”or “緬懷療法”or “緬懷治療”or “懷緬療法”or “懷緬治療”進行模糊檢索。檢索數(shù)據(jù)庫為: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專題數(shù)據(jù)庫(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VIP);檢索時間為刊物創(chuàng)刊至2015年。通過文題和摘要閱讀,提取緊密相關(guān)文獻42篇,其中中文期刊34篇;學位論文8篇。在這些研究中與緬懷療法相關(guān)者36篇,與人生回顧或人生回顧療法相關(guān)者6篇。人生回顧方面,國內(nèi)最早的研究為肖惠敏等〔29〕2010年對晚期癌癥患者人生回顧干預措施的構(gòu)建一文。文章數(shù)量的增長體現(xiàn)在2010年及之后,總體呈現(xiàn)遞增趨勢。由此可以看出緬懷療法在國內(nèi)雖處于萌芽階段,研究數(shù)目較少,但我國學者對其的關(guān)注度正在逐年增高。
2.2 拓展研究領(lǐng)域和研究人群 緬懷療法目前在國內(nèi)的研究領(lǐng)域集中于老人不良情緒的改善、自尊、生活質(zhì)量、幸福感的提升等,而針對其他心理障礙研究較少。心理障礙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均與個人經(jīng)歷相關(guān),而緬懷療法正是通過個體對以往經(jīng)歷的再現(xiàn)和重新體驗進行治療。該療法實施簡易,操作彈性大,是否可將其運用到其他心理障礙領(lǐng)域值得探討。同時由于慢性非傳染病在我國患病率高,且因患者長期帶病生存,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因此緬懷療法是否能在該領(lǐng)域發(fā)揮作用亦需探討。
此外,Webster等〔30,31〕提出緬懷并非老年人的專利,它是人生過程中的一種正常活動,從年幼到死亡均可發(fā)生。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均傾向于對老年人緬懷進行研究,而對其他年齡階段人群研究的適宜性和作用效果未見報道。
2.3 構(gòu)建本土化干預方案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老年人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頗深,其緬懷的功能及緬懷活動的作用可能和西方文化下的老人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積極開展本土化的研究方案構(gòu)建,可有利于緬懷療法更好地在本土發(fā)揮作用。同時由于我國經(jīng)歷多次民族大融合,在不同性別、年齡、民族、地區(qū)的老人中,緬懷療法的適宜性可能有所不同。而目前國內(nèi)干預具體方案構(gòu)建中的理論指導、本土化等問題有待解決。
2.4 拓展結(jié)局指標,注重過程評價 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認為緬懷療法能幫助老人維持正性自我概念、增強自尊、改善認知水平、減輕抑郁情緒、改善孤獨、提高生活滿意度,增強心理健康〔11,32~34〕。但結(jié)局指標均以量表進行測評,量表測評雖然有其方便易行的優(yōu)點,但容易受各種生理、心理、環(huán)境等內(nèi)外因素影響,主觀性較大。因此若能拓展客觀評價指標,如應用現(xiàn)代功能影像學技術(shù)對研究結(jié)局進行測評,將會對該領(lǐng)域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對干預過程中參與雙方的互動研究未見報道。由于治療結(jié)局本身即為雙方持續(xù)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研究對象在何時出現(xiàn)了這一治療性轉(zhuǎn)變、緬懷療法一個療程到底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尚未闡明。
1 馮 輝,高 婧,袁 群,等.老年抑郁癥的回憶治療干預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1920- 3.
2 Butler RN. The life review: an interpretation of reminiscence in the aged 〔J〕. Psychiatry,1963;26(1):65- 76.
3 Lin YC,Dai YT,Hwang SL. The effect of reminiscence on the elderly popu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Public Health Nurs,2003;20(4):297- 306.
4 Watt LM, Wong PT. A taxonomy of reminiscenc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J Gerontol Soc Work,1991;16(1- 2):37- 57.
5 Cappeliez P, O′Rourke N, Chaudhury H. Functions of reminiscence and mental health in later life〔J〕. Aging Ment Health, 2005;9(4):295- 301.
6 Cotelli M, Manenti R, Zanetti O. Reminiscence therapy in dementia: a review 〔J〕. Maturitas,2012;72(3):203- 5.
7 Karimi H, Dolatshahee B, Momeni K,etal.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ve and instrumental reminiscence therapies on depression symptoms reduction in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adults: an empirical study〔J〕. Aging Ment Health, 2010;14(7):881- 7.
8 Ahn SH, An YL, Yoo YS,etal. Effects of a short- term life review on spiritual well- being,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J〕. J Korean Acad Nurs, 2012;42(1):28- 35.
9 Lai KY, Chi I, Kayser- Jones J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specific reminiscence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well- being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dementia〔J〕. Int Psychogeriatr,2004;16(1):33- 49.
10 Wang JJ, Hsu YC, Cheng SF. 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in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of Taiwanese elderly〔J〕. Int J Nurs Stud,2005;42(1):31- 6.
11 Chiang KJ, Chu H, Chang HJ,etal. 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among the institutionalized aged〔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10;25(4):380- 8.
12 戴碧茹,高 婧,袁 群,等.團體回憶治療對社區(qū)老年人自尊及情感平衡的干預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9):1704- 7.
13 史 蕾,王惠珍,高鈺琳,等.回憶治療對養(yǎng)老機構(gòu)中抑郁老人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5):25- 7.
14 樂 燕,陳遠園.結(jié)構(gòu)式團體懷舊對老年人抑郁癥狀與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5):110- 2.
15 馮 輝,高 婧,袁 群,等.團體回憶治療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4):422- 4.
16 史 蕾,王惠珍,趙久波,等.回憶療法對養(yǎng)老機構(gòu)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7;22(9):9- 10.
17 許少英,劉 婧,黃 艾,等.懷舊治療對老年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7):2036- 8.
18 李 沫,呂繼輝,郝智慧,等.懷舊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和自尊水平的影響〔J〕.北京醫(yī)學,2014;36(10):809- 11.
19 葛兆霞,鄧小嵐.老年癡呆患者實施回憶療法康復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2A):63- 5.
20 肖惠敏,鄺惠容,彭美慈,等.人生回顧對晚期癌癥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6):488- 91.
21 石 敏,李 莉,章 蓮,等.人生回顧護理方式對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48(33):4109- 11.
22 汪 星,張建鳳,李志菊,等.懷舊治療對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情緒及幸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34):3192- 4.
23 劉 平,劉 虹.引導性回憶治療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0):2429- 31.
24 梅永霞,張振香,林蓓蕾,等.懷舊療法對社區(qū)老年腦卒中患者配偶照顧負擔及積極體驗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773- 7.
25 高 婧,馮 輝,袁 群,等.懷舊團體心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3):386- 8.
26 姜 娜,胡還甫,蔣 渝,等.懷舊治療配合穴位按摩對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0):5893- 4.
27 謝明華,許 毅.回憶療法聯(lián)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4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37- 8.
28 循證康復醫(yī)學.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效果系統(tǒng)評價摘要〔J〕.中國臨床康復,2003;7(7):1154- 5.
29 肖惠敏,鄺惠客,彭美慈,等.晚期癌癥患者人生回顧干預措施的構(gòu)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31- 3.
30 Webster JD. Predictors of reminiscence: a lifespan perspective〔J〕. Can J Aging,1994;13(1): 66- 78.
31 Webster JD, McCall ME. Reminiscence functions across adulthood: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J〕. J Adult Dev,1999;6(1):73- 85.
32 Bohlmeijer E, Roemer M, Cuijpers P,etal. 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on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in older adults: a meta- analysis 〔J〕. Aging Ment Health,2007;11(3):291- 300.
33 Coleman PG. Uses of reminiscence: functions and benefits〔J〕. Aging Ment Health,2005;9(4):291- 4.
34 Liu SJ,Lin CJ,Chen YM,etal. 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group therapy on self- esteem,depression,lonel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J〕.Mid- Taiwan J Med,2007;12(3):133- 42.
〔2016- 02- 10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胡秀英(1965- ),女,博士,主任護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災害護理、護理管理研究。
吳冬梅(1982- ),女,博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精神護理、心理護理研究。
R749.055
A
1005- 9202(2017)15- 3893- 03;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