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海濱+王善軍+王海鵬
摘要:將現(xiàn)階段所普遍應用的教學方式與循序漸進教學方式相對比,通過主離合器分解與裝配的實踐課為例,說明了循序漸進教學方式的內容和應用方法,闡明了兩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缺點,以及循序漸進式教學所具備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期望,為廣大的教職員工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提供幫助。
關鍵詞:循序漸進;教學方式;教學效果
一、引言
“循序漸進”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從小就學習做事情應當循序漸進。但由于在平時的工作中,隨著教學任務分工越來越明確,實操技術水平越來越熟練,往往忽視了教學方法的使用和客觀規(guī)律的運用。在實踐課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精力都著眼于怎樣把內容講解透徹、示范準確得當,如何加強學生練習,如何把紀律、安全搞好,以及防止危險或者事故發(fā)生等方面,卻往往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本應該注重的如何將基礎打牢,讓學生不至于學一樣丟一樣;如何讓學生適當?shù)淖灾鞯厝グl(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完全由教師去灌輸知識或者是技能。通過十五年的教學經(jīng)歷,不斷地總結、思考與嘗試,總結出即便是實踐課的教學,也應當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而不是滿堂灌輸?shù)慕虒W方式。
二、現(xiàn)階段的教學方式
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飽滿性,每個課時都能夠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內容,從而便于教學、檢查、審核、說課試講,以及優(yōu)質課程評選等方面。以“主離合器分解與裝配”這一實踐操作科目為例來進一步說明。整個教學內容所需時間為4個學時,其中,分解裝配的講解示范時間為1學時,學生分組練習時間為3學時。這樣,通常的做法是在準備工作做好之后,授課人員便開始對主離合器分解進行講解示范,而后便接著進行裝配的講解示范。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整個講解示范的過程中會進行互動,通過提問、討論、演示操作等方式加深學員的印象。由于主離合器分解裝配的內容較多,1課時講解示范下來,任務量還是較重,基本馬不停蹄。如果只講一半,時間利用上又不充分,而且劃分為兩節(jié)課,又不利于審查考核或者評選。
現(xiàn)有教學方式的缺點,也正是由于內容較多,學生需要掌握和記住的步驟、方法、技術條件和注意事項就相對較多,而他們又都是初學者,對于實踐操作還較為陌生。盡管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但是一個人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作為實踐操作類課程,需要實際動手練習,才能夠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要領,只有不斷地提高熟練度,才能達到相應的技術標準,正所謂“熟能生巧”。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問題并不在于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了多少種花樣,因為本身的教學內容的事實擺在那里,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做到真正意義的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就應當循序漸進、化繁為簡、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
三、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式
循序漸進式教學,即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進行判斷評估,從而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教學授課,真正意義上做到由淺入深、因材施教地進行教學。此種教學方式的缺點,就是整個教學內容不能夠局限于一節(jié)課,可能需要橫跨幾節(jié)課,才能夠把整個教學內容完全教授完畢。這不利于審核與演示,而且與現(xiàn)有的教學標準相沖突,因此在現(xiàn)有的教學過程中很少采用。但是,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著客觀規(guī)律教學,真真正正地掌握實踐技能、技巧,在實踐中是值得提倡和發(fā)揚的。
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仍然以主離合器分解與裝配為例進行說明。首先,通過復習主離合器構造的理論知識,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起到鞏固的目的,然后進行主離合器分解裝配步驟、方法的講解。其中,省略技術條件和一定的注意事項(安全事項不能省略)。在講解示范完畢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鞏固講解的內容。這一步,可以使學員進一步熟悉各零部件的結構特點,了解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初步掌握主離合器分解與裝配的步驟流程和方法內容。其次,在學生熟悉基本操作步驟和要領的前提下,深化教學內容,進一步講解相應的技術條件和注意事項,并通過反復的練習,掌握應如何達到技術條件,滿足裝配要求。最后,在學生具有相當基礎之后,再對不滿足技術條件的情況應當如何處置,進行講解;如果學生掌握的比較好,還可以適當?shù)赝卣构收戏矫娴闹R。例如主離合器打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離合器早期磨損,會帶來哪些問題和現(xiàn)象,都可以跟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既能鞏固他們對現(xiàn)有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實際故障的分析判斷能力,又能增強對修理技能培養(yǎng)的興趣,一舉數(shù)得。
四、拓展
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不是固定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可以適當?shù)恼{整,靈活多變。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適合于實踐操作內容的教學,同時也適合理論教學或其他方式與領域的教學。只是具體的運用方法,應當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相信,只要本著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就會為我們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