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俠
摘要: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改變過去“滿堂灌”、說教的陳舊教學理念,要敢于解放思想,直面現實問題,實事求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現實問題,與時俱進,關注教學主體和客體的變化,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大眾化。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是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實施方案中四門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一直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也是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這門課的邏輯起點①,而與時俱進則是這門課的應有之義。因此,講授這門課也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一、《概論》課當前的教與學的現狀
《概論》課時當前國內高校學生必修的一門課,和其它三門政治理論課相比,“概論”課的難度不大,政治性更強,缺乏趣味性,這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帶來了難度。當前,在很多高校里,由于“60后”“70后”教師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中堅力量,“概論”課教學依然采取傳統的教的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內容圍繞教材,適當進行補充,主要是對理論進行闡釋。許多老師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師,緣于這門課很強的政治性,不敢涉及當前社會出現的諸如分配不公、腐敗問題、發(fā)展不平衡問題等沒有解決好的話題,一味歌功頌德。再加上這門課內容偏多,學校安排的課時又少,經常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而臺下的學生自顧自地做著和課堂無關的事情。這種情況讓很多老師感覺頭疼、無奈。就學生方面,作為一門必修課,部分學生的學習屬于應付。一方面,這門課不是專業(yè)課,學生受就業(yè)壓力大的影響,讓學生認為學好專業(yè)課才是王道,才能找到好飯碗,而政治理論課就是為了修學分,拿畢業(yè)證,尤其是“概論”課,學生認為不聽也能看懂,思想上輕視,所以遲到、早退、逃課者屢見不鮮。另一方面,由于受當前社會思潮多元化的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差異較大,不少大學生深受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再加上一些宣傳部門的片面宣傳,使本來好沒有形成牢固的正確的價值觀判斷的大學生,面對理論與現實的反差、信仰與利益的碰撞、歷史與現實的劇變,產生迷茫,懷疑理論和信仰,認為“概論”課就是在講假話、空話、大話、套話,繼而動搖信仰,對這門課敷衍,甚至鄙視。鑒于這種現狀,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陳舊教學理念,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上好《概論》課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上好概論課的前提(動力之源)
所謂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理論性很強,雖然“史論”結合,但重點在“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面對的學生大都是 90 后的學生,90后的學生是強調自我的一代,是最現實的一代,他們沒有一心只讀圣賢書,他們關注著社會,并積極融入這個社會,感受著這個社會的真善美,經歷著這個社會的假惡丑,也看到了當今這個社會的知行的脫節(jié)。所以,對于“論”的內容,這些90后的大學生是不感興趣的,甚至部分學生對概論課的內容產生懷疑。鄧小平說:“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雹跁r代和社會的變化,大學生思想的變化,要求講授《概論》課的教師面對現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能一味地維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權威而成為空洞的說教者。
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首先必須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指導思想,我們傳播馬克思主義,就需要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果,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掌握了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有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們講授這樣的理論,并不是一個將教材內容加以簡單傳遞的過程,而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的觀點去闡釋這些理論的形成、發(fā)展及精神實質,我們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其中,教會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指導自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教師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己首先成為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③
其次,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教師要主動研究新情況,不回避問題。社會是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是與社會現實聯系最緊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導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民生活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社會有了很大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陡耪摗氛n教師要充分肯定這些成績,教育大學生要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魅力,自覺主動的學習這個理論,并把它化為行動的指南。但同時,應該看到,成績的背后,存在著很多問題,諸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官員的腐敗變質等等,這些是掩蓋不了的。所以,我們上《概論》課,不能無視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一味地歌功頌德,唱贊美詩,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懷疑,不相信這個理論,甚至產生厭惡之感。因此,教師要解放思想,研究新情況,把它們和理論結合起來,不回避問題,要敢于揭短,更要善于揭短,要主動談及這些問題,和學生一起探討產生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并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它們,同時應該告訴學生,黨和政府對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還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樣,讓學生明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必然,在摸索中前進的必然,而不把這些問題歸咎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同時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最后,要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還要在教學形式上改革?!案耪摗闭n的內容十分豐富,從歷史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涉及了整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內容。教材的內容又比較全面,并且部分內容大學生已在中學學過,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大學生迷茫的、糾結的的問題,詳細講解,可以進行專題講座,主要解決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們黨的過去和現在,堅持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學者認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事業(yè),是黨和國家整體事業(yè)的一部分。它是一種活動,是培養(yǎng)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教育實踐?!雹茏鳛辄h和國家的一項事業(yè),需要繼承,需要發(fā)揚光大,而完成這一任務的主體是大學生。因此,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限于課堂上的理論灌輸,要解放思想,拓展教育途徑?!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與現實聯系最為密切的,最能體現理論指導現實的強大理論,要充分調動以課堂為主的活動,比如時事討論與辯論,讀書心得交流,網絡課堂等,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學會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看到本質,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但是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與現實的緊密關系,使這門課有著較強的實踐性,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上,教師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不能為實踐而實踐,不一定親自帶領學生去實踐,可以結合現實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有意識地去做,去觀察,去思考,比如提供志愿服務,放假回家進行社會調查,利用專業(yè)課實習的機會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利弊等,讓學生把結果以書面報告、視頻、辯論等形式展示,這樣既能讓學生深刻理解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避免現在的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適應的尷尬。
(二)與時俱進,是上好“概論”課的基本要求
“概論”課是與現實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門課,現實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也是不斷發(fā)展完善的,所以,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是上好“概論”的基本要求。
首先,“概論”課教學要反映最前沿的理論成果。教學中應反映最前沿的理論研究成果,這一點在“概論”課中表現尤為突出。這種最前沿的理論成果包括三類:第一,不斷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榜R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如果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正對具體情況做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fā)生失誤?!雹輹r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在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概論”課的教學內容是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但是教材的更新往往滯后于發(fā)展的理論,最新的理論不能及時反映在教材里。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把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及時補充到課堂中去,比如黨的比較重大的會議精神、黨和國家新的大政方針等,這樣既能及時讓學生了解黨的理論主張,體現出“概論”課與現實緊密聯系的特性,又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不斷發(fā)展和出現的生活熱點?,F實生活中每天都有新聞,國內的和國外的,有與大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也有很多大學生所關心的話題,這些話題或是他們歡喜雀躍的,或是他們義憤填膺的,或是他們不解困惑的,如果教學中把這些內容納入課堂中,用相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起闡釋他們,那么就會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克服他們思想上的片面性,讓他們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第三,不斷發(fā)展的學術界的新理論?!案耪摗彪m然不是專業(yè)課,但它給大學生的是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學術界的一些新的觀點,比如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新解讀、國外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成果等,對于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真理性都有很大幫助,它們可以讓大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理論政策背后的故事,學者之間不同的觀點的碰撞和交流,現實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等。這些都可以拓展大學生的視野,給他們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激起學生的研究興趣,關注生活中深層次的問題,甚至可以讓大學生參與進來,調動起他們解決現實問題的積極性。
其次,要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向?!案耪摗闭n的與時俱進,不僅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時更新,與時俱進,同時對教育的對象——大學生的思想動向也要密切關注,與時俱進。一代一代的大學生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會呈現出不同于上一代的特點。今天的大學生更注重自我,更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更多,知識更豐富廣博,視野更開闊,個性更張揚,自我意識、民主意識、競爭意識更強,但是他們經受的磨難少,他們更容易偏激,更容易頹廢,抗挫能力也更弱。而“概論”課教學較強的政治性,也容易被學生誤以為就是黨的政策的傳聲筒,理論與現實的偏差往往使大學生對這門課有一定程度的抵觸情緒。所以教師應當密切關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向,了解當代年輕人的特點,與時俱進的,及時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放下居高臨下的說教姿態(tài),和學生做朋友,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需求,關注的問題,生活中的困惑,用朋友般的誠意去打動他們,贏得學生的信任,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今天新的時代背景下,“概論”課的教學難度增加,一定要改變過去“滿堂灌”、說教的陳舊教學理念,要敢于解放思想,直面現實問題,實事求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現實問題,與時俱進,關注教學主體和客體的變化,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大眾化,讓學生接受它,理解它,并運用它。這關系著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關系我們黨的事業(yè)的成敗、民族的興衰、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概論”課教學一定要深化教學理念的改革,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賈孟喜、羅海瀅,“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材體系邏輯結構和教學體系的建立[J],思想教育理論,2011,(1):65.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3]高璐;05 方案"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研究綜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63.
[4]平章起等.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定位及其現實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2007(6):42-48.
[5]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