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晴晴
摘要:提高教學管理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根本需要,也能夠更好的解決目前教學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在以往的基礎教育中相比,在大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與學術性不斷增加,對于當前社會發(fā)展以及知識的創(chuàng)新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大學教學管理是否能給教學提供倫理支持,已經(jīng)是目前研究的重點,本文就對此進行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大學;教學管理;倫理
前言
教學管理是對“人”的管理,是以培養(yǎng)人才作為目標,促進“人”的發(fā)展是其價值法相的管理。在過去的大學教學管理中,只重視“物”,而不見“人”,從內(nèi)到外,開放式的管理方式應該從當代教學管理,把人作為主體,從外到內(nèi),呈現(xiàn)聚斂式的管理理念來代替。戴木才先生曾經(jīng)說過,倫理是代表社會中一定的人際關系規(guī)范與相關的道德標準,是協(xié)調(diào)任何人關系的規(guī)范。所以,在目前的大學教學管理中,應該從倫理的角度來對教學管理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做到把人作為主體的觀念。在傳統(tǒng)的管理制度太過剛硬,在倫理角度下,能夠讓其更加柔和,讓各項標準更加人性化。因為大學教學管理的延展性非常大,內(nèi)涵較為豐富,所設計的人、事、物都較多,筆者不能全部說明,所以主要對于教學管理中的兩條主要切入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來對大學教學管理的倫理訴求展開分析。
一、倫理——大學教學管理的現(xiàn)代訴求
自從改革開放開始,教育改革進程越來越快,由于思想越來越開放,對于大學教學管理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方向。教學是培養(yǎng)人的過程,而教學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服務,不管是從教育者的視角來看,還是從教學管理的制度上來看,在當代大學教學管理都重視它的服務型。但是,目前的教學管理機制和在我國進入WTO之后的發(fā)展需求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國大學還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不把學生看為是低于教師一等的,而是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權益得到保障,尊重學生。同時,目前在我國大學中,行政人員和教師有著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行政管理人員掌控了大學的教育管理,教師只能發(fā)揮很少程度的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無法得到展現(xiàn),導致教師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較低。當代大學教學管理的倫理訴求越來越突出,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的唯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巨大作用。在教學管理的研究中,人們大部分是從“科學觀”的角度來對待教學管理的工作。對于怎樣達成大學教學管理的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等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出現(xiàn)含有反省性與前瞻性的情況時,這些研究就會缺乏針對性。如果只是重視理論,而忽略了實踐,無法從中獲得真正的知識。因此,到今天,高等教學的制度化管理才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事不對人、見物不見人“的情況。大學教學管理中有著很大的理論危機。比如,教學管理缺少仁愛觀念,教學管理制度不夠公平、民主、自由。所有的社會組織都是通過制度與成員來組成的,大學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想要讓其能夠科學高效的進行,就需要從制度和成員兩個方面開始思考。
二、公正、民主、自由——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倫理訴求
(一)公正
公正(Justice)也叫做公平或者這個意思,這個詞語的解釋為正直、沒有徇私。公證書我們永遠的基本價值觀與行為標準。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當中,公正是代表制度上的公正,也就是教學管理的過程公開、透明。想要讓教學管理的制度成為公共的條例,就需要讓每個人都了解。另外,還需要讓全部有資格參與的人來制定標準,并且在進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監(jiān)督、評價、完善。
(二)民主
毛主席曾經(jīng)這樣說道:“很多人對于官和兵的關系并不和諧,以為是方式不正確,我總告訴他們這其實是態(tài)度的問題,最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要尊重士兵和群眾?!边@句話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在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民主,特別是大學教學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的民主,不光是又政治及經(jīng)濟的作用,同時,在倫理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學管理的民主第一就是要確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民主性。所以,組織教學素質(zhì)較高、責任心強的教學委員會,能夠給教學活動起到良好的管理與監(jiān)督功能,對于教學決策的過程中也有很大的參謀功能。
(三)自由
自由也是一個倫理問題,是代表沒有外在強制進而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想法來進行活動。對于教學來說,從古到今,大家仿佛都在追求教學的自由性。而在大學的教學管理中,更加需要保險處這種理念。這是從大學生的個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同時還有教師的專業(yè)技能來確定的。自由也是讓大學生能夠創(chuàng)新的重要支持。
三、仁愛——大學教學管理人員的倫理訴求
夏丐尊先生說過:“在教學當中不可以缺少感情和愛,如果缺少這兩者就像池塘沒有水一樣,如果沒有水,池塘就不是池塘,而沒有感情與愛,就無法進行教學?!比绻挥薪虒W管理的公證、民主、自由,這也是不夠充分的,很可能會發(fā)展成為有腦卻無心,有理卻無情的狀況,這不是一個科學的現(xiàn)狀,無法滿足我們在人性中更加需求的部分。因此,一個科學、高效的教學管理,不光需要具有以上制度,還需有更加仁愛,具有表現(xiàn)為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彼此互相幫助、互相愛護。想要建設這種大學教學管理方式需要組織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這也需要管理人員能夠發(fā)揮其帶頭作用,在管理中,不能只有“正義感”,而最重要的還需要有“公益心”,在道德上,不光要有寬容的片狀,還需要能夠自我犧牲,這就代表了仁愛的含義。
在大學教學管理中的仁愛,代表教師要能夠熱愛本職工作,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管理人員愛自身的管理工作,并且愛向?qū)W生服務,更加愛大學。如果在大學中缺少了大愛,學生對于學校就無法有歸屬感。在大學中的“大愛”,是學生和學校、和同學的紐帶。但是,在長時間依賴,大學教學管理中的行政性較重,表面為權屬關系。不管是對于教學計劃的設定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監(jiān)管,對于教學的評價,管理人員常常都是以一種領導或者長輩的形象來對教師與學生。教學管理中的理性較多,感性較少;嚴肅角度,寬容較少;粗暴較多,仁愛較少。在實際情況中,出現(xiàn)很多帶有反省性與前瞻性的問題,這種管理方式就十分不科學。很可能會讓學生們或者教師們產(chǎn)生方案,導致被管理者的主動性較低,缺乏熱情。
在此情況下,具備仁愛之心的教學管理人員需要具有什么素質(zhì)呢?第一,管理熱源的工作態(tài)度應該是主動、激勵的,而不死一種作為領導的態(tài)度;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平易近人,而不能太過粗暴。第三,工作觀念應該是一種服務者,在進行服務,而不是管理者在進行管理。當然,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仁愛并不代表著縱然。重視感情的條件應該是由于尊重被管理者,對于被管理者的正常需求進行滿足,而不是沒有原則,要求過低。
參考文獻:
[1]張東.論大學教學管理的倫理訴求[D].西南大學,2012.
[2]金紹榮.“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學生管理倫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3.
[3]尹岳,王雪黎.論大學教育管理對倫理的訴求[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1:126-128.
[4]尹岳.倫理視角下的大學教學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6.
安徽人口職業(yè)學院院級教研項目: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改革綜合試點(編號:jy2015001)科研項目:2015年,池州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加快養(yǎng)老服務業(yè)發(fā)展研究(編號:201521),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