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英
姑息照護對肝癌患者介入術后心理彈性、社會功能及存活質量的影響
劉占英
目的:探究姑息照護對肝癌患者介入術后心理彈性、社會功能及存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86例,將其隨機等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予以術后姑息照護方案,對照組予以術后常規(guī)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彈性量表簡表(RS-14)、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評分及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量表(卡氏量表,KPS)、SF-36量表結果差異。結果:干預后觀察組RS-14評分、KPS評分、SF-36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姑息照護應用于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臨床護理干預工作中,對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具有積極影響。
姑息照護;肝癌;介入術;心理彈性;社會功能;存活質量
肝癌是惡性腫瘤的常見類型之一,其發(fā)病初期癥狀缺乏特異性[1],早期確診率較低,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預后質量的關鍵[2]。介入治療具有微創(chuàng)、高效的特點,現(xiàn)已成為非手術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案[3],其療效也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部分患者受疼痛、疾病本身及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術前常出現(xiàn)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4],對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利。姑息照護作為一種新型護理途徑,被廣泛用于多種慢性遷延性疾病、癌癥、艾滋病等無法治愈疾病患者的臨床干預中[5],對提高此類患者生存質量、改善其治療舒適度具有積極影響。本研究將姑息照護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療后的臨床應用價值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選取86例行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為受試對象,以探究該護理方案對肝癌患者介入術后心理彈性、社會功能及存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86例,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符合《肝臟病學(第3版)》[6]及《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7]中肝癌相關診斷標準者。(2)符合《肝膽外科學》[8]中介入術相關治療指征者。(3)臨床資料完整者。(4)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5)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年齡<35歲或>80歲的患者。(2)合并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臟器功能障礙、器質性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者。(3)孕期或哺乳期婦女。(4)相關治療禁忌證者。(5)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的患者。(6)巴塞羅那分期(BCLC)分期為C期或D期的患者。脫落標準:(1)中途更改治療方案、轉院、死亡或隨訪期失聯(lián)者。(2)依從性不足者。(3)自愿退組的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共40例有效病例入組(中途脫落3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8~70歲,平均(61.8±4.0)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6]:A級15例,B級22例,C級3例;巴塞羅那分期(BCLC)[7]:0期12例,A期24例,B期4例。對照組共42例有效病例入組(中途脫落1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40~72歲,平均(61.6±4.1)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6例,B級23例,C級3例;BCLC分期:0期14例,A期24例,B期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肝功能Child -Pugh分級、BCLC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參考《肝膽外科學》[8]及《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7]中相關要求及處理規(guī)范完成介入治療及其他對癥治療措施。其中對照組患者術后予以按時給藥、體征監(jiān)測、嚴密觀察記錄病情變化、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在上述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姑息照護方案:(1)疼痛護理。介入治療后需做好穿刺部位、腹痛等常見的疼痛護理干預工作,術后4~6 h內使用沙袋加壓傷口,保持穿刺側肢體伸直24 h;咳嗽或打噴嚏時按壓穿刺部位以防止出血發(fā)生;術后出現(xiàn)疼痛的患者需及時告知醫(yī)師,正確使用鎮(zhèn)痛藥物,指導患者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主要分為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看護家屬的心理護理兩部分。肝癌患者受病痛、缺乏相關疾病或介入治療的了解等因素影響,治療前后易出現(xiàn)恐懼、緊張、易怒、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時可喪失治療信心,對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及延長生存期不利。對此,護理人員可通過耐心的溝通,與其建立和諧互信的護患關系,了解其不良情緒產(chǎn)生原因,根據(jù)患者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不同,區(qū)別對待,必要時實行保護性醫(yī)療,不把疾病的實情告訴患者,對渴望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的患者,可通過發(fā)放宣傳冊、播放宣傳視頻、一對一講解等方式,使其了解積極有效地介入治療干預對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此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積極配合醫(yī)療護理工作;對生活及介入治療喪失信心的患者,可通過鼓勵、排解等方式使其逐漸放下思想包袱,重拾對生活及對治療的信心,以此獲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對疼痛或疾病引起的不良情緒,可輔助疼痛護理等其他措施,緩解其焦慮、易怒癥狀,獲得較理想的干預效果。肝癌看護家屬的不良情緒常受高昂的治療費用、患者病情等因素影響,故護理人員可通過疾病宣講的方式加深其對肝癌的認識程度,增強其治療信心,積極鼓勵患者接受治療,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3)飲食護理。介入治療后2~3 d內需禁食,以此減輕惡心、嘔吐反應;逐漸過渡到流質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以牛奶、米湯、菜汁、肉汁等流食為主,每次200 ml左右,每2~3 h進食1次;待惡心嘔吐癥狀減輕后,可逐漸恢復食用軟食或普通食物,有意識地增加高蛋白、維生素的攝入量,適當增加熱量的補給,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維持其營養(yǎng)需求。(4)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營造安靜、整潔、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出入病房時做到“四輕”,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以免影響患者休息;定期更換床褥、被套,被血跡、嘔吐物等污染的床單、被套或病號服及時更換,每日開窗通風,以確保室內空氣流通;根據(jù)患者喜好布置病房,多人間病房需尊重患者隱私,為其隔離出單獨的私人空間;調節(jié)室溫及濕度,為患者營造舒適的就診環(huán)境。
1.3 評估標準
1.3.1 心理彈性評估標準以心理彈性量表簡表(RS-14)[9]作為心理彈性的評估依據(jù),該量表涵蓋14個項目,每個條目按1~7分評分,總分14~98分,得分越高則心理彈性越好。
1.3.2 社會功能評估標準以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10]作為社會功能的評估依據(jù),該量表涵蓋10個項目,均采用0~2分的3級評分法評估,0分為無異?;騼H有不引起抱怨或問題的極輕微缺陷;1分為確有功能缺陷;2分為嚴重的功能缺陷;總分0~20分,以總分≥2分為有社會功能缺陷。
1.3.3 生活質量評估標準以卡氏量表(KPS)和SF-36量表[11]同時作為生活質量的評估依據(jù);其中KPS量表分為11項等級,100分為機體正常,無癥狀或體征;0分表示死亡;得分越高則健康狀況越好、生活質量越高。SF-36量表涵蓋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等8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本研究以BP、VT、SF、MH等4項內容作為生活質量評估依據(j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例數(shù)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2 53.13±2.51 63.32±4.11 40 53.26±2.32 75.31±4.23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例數(shù)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2 4.40±0.51 2.43±0.51 40 4.31±0.62 1.51±0.52對照組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KPS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KPS評分(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KPS評分(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KPS評分結果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例數(shù)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2 60.42±5.91 68.23±3.56 40 60.31±5.82 77.91±3.52對照組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各項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SF組別例數(shù)VT MH BP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0 38.3±4.2 49.5±2.7 33.6±2.8 45.7±3.1 39.6±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2.5 45.3±3.0 47.6±6.1 67.2±5.0 2.8 49.6±3.1 47.3±6.5 88.3±4.8對照組42 38.4±4.1 42.6±3.0 33.7±2.9 38.8±2.9 39.9±
姑息照護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能通過控制癥狀、緩解疼痛、對患者及其家屬予以精神支持等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使其坦然面對死亡,有尊嚴、有意義地度過余生[12]。該護理方案常被用于癌癥、艾滋病等目前臨床無法治愈或難以治愈疾病的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中[13],其以提高受試者生存質量為目的,認為死亡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對臨床無法治愈的患者,提高其生存質量比延長其生存時間更具有價值[14]。
本研究將姑息照護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予以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接受該護理方案的觀察組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療后,RS-14評分結果明顯高于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對照組,同楊紅梅等[15]、張愛華等[16]報道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介入術后予以肝癌患者姑息照護措施,能通過分別予以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干預護理的方式,幫助患者提高心理彈性,增加對壓力、挫折、創(chuàng)傷的抵抗能力及自我修復能力,以穩(wěn)定情緒、平復心態(tài),坦然面對疾病與死亡,同時建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以此獲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唐敏[17]、陳芳[18]也在報道中對上述結論予以認可。
除心理彈性外,本研究還就姑息護理對肝癌患者介入術后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情況展開探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多數(shù)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無社會功能障礙表現(xiàn);而對照組中仍有較大比例患者存在明顯的社會功能障礙,難以在短期內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對其預后恢復不利。此外,觀察組患者KPS評分及SF-36評分結果也高于對照組,同邵曉麗等[19]、何力等[20]報道結論基本一致,證實在肝癌介入治療后予以患者姑息照護干預,能通過飲食護理、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等多方面護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對其提高治療舒適度、獲得認同感、減輕患者家屬悲哀反應具有積極影響。
本研究雖取得一定成果,但受樣本量、隨訪時間、受試者個體因素等條件的限制,仍有部分研究結論存在進一步探究空間,可擴大樣本量并盡可能排除相關干擾因素后將其作為后續(xù)研究課題予以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將姑息照護用于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臨床護理干預工作中,對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具有積極影響。
[1]陳建國,陳萬青,張思維,等.中國2003-2007年肝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6):547-553.
[2]吳水平,高翔.血管介入治療應用于肝癌綜合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2):138-140.
[3]劉航.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肝轉移介入治療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6,28(4):585-588.
[4]馮亞賓,童莉,張金榮,等.姑息護理過程影響患者抑郁檢出率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3(1):66-69.
[5]孫鑫章,戴付敏,張國增,等.老年慢性非惡性疾病姑息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051-1054.
[6]王家駹,李紹白.肝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21-425.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10):929-946.
[8]陳孝平,陳漢.肝膽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18-220.
[9]倪倩鈺,田俊.心理彈性量表信度和效度評價及應用[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3,29(10):1524-1527.
[10]黃芳,陳愛萍,徐喆,等.全喉切除術后喉癌患者社會支持與社會功能相關性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6):398-399.
[11]馮敏,陳文生,童玉梅,等.姑息心理護理對骨科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12,38(10):1210-1212.
[12]劉艷,陳荔,黃俊波,等.晚期癌癥患者的姑息關懷護理[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13):封3-封4.
[13]王毅欣,沈潔,孫菲,等.我國居家姑息照護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構想[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83-285.
[14]辛小林,張雷,田建麗,等.希望理論在姑息照護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655-4657.
[15]楊紅梅,尚昕,王靜,等.骨腫瘤患者姑息心理護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8):876-880.
[16]張愛華,劉曉虹.心理彈性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創(chuàng)傷護理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728-730.
[17]唐敏.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的效果和肝儲備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2):172-174.
[18]陳芳.姑息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6):2242-2245.
[19]邵曉麗,江錦芳,唐忠敏,等.早期姑息關護住院模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療患者中的運用及其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4):281-285.
[20]何力,何海燕,康秀華,等.終末期患者的姑息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62-63.
Effects of palliative care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ith liver cancer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LIU Zhan-ying(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Anyang,Anyang 455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of palliative care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ith liver cancer after intervention.Methods:Selected 86 patientswith liver cancer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une2014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lliative carewas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outine nursingwas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of results of resilience scale(RS-14),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scale(SDSS),Karnofsky functional status scale (KPS)and SF-36 Scale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The scoresof RS-14,KPSand SF-3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scores of SD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Applying palliative care to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a positive impacton relieving their bad mood,improving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Palliative care;Liver cancer;Interventional therap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Social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2016-08-29)
(本文編輯 崔蘭英)
455000安陽市河南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傳染科
劉占英:女,本科,主管護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44108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