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遼河院區(qū)綜合內科,遼寧 盤錦 12401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水平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分析
劉 丹
(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遼河院區(qū)綜合內科,遼寧 盤錦 124013)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水平的影響。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分析。對患者的感知水平跟自我護理能力進行比對。結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12個較為特異性的病癥中,識別病癥的個數為(4±1)個,有50%的患者能夠對4個以上的病癥進行識別。患者認為慢性心力衰竭病癥能夠使自身的免疫力能夠有所下降,能夠形成細菌感染,使其導致患者感知能力以及自我護理能力差。結論 心力衰竭癥狀能夠使患者自身的感知能力以及自我護理能力變差,由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并不是很了解,導致在早期發(fā)病的時候,患者沒有加強提高疾病感知能力。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感知;自我護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特征主要就是會時常反復發(fā)作,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增加患者的住院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病死率[1]。對疾病的感知是需要患者根據以往的發(fā)病癥狀以及經驗來分析當前癥狀的成因,使其患者在受到疾病威脅的時候能夠找到合理的應對方案,從而使慢性心力衰竭病癥能夠得到控制以及預防。本文根據調查結果對慢性心力衰竭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資料,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檢查結果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2]。在所有的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為30~85歲,平均年齡為(53.65±3.24)歲。文化程度:有25例患者是小學以下文化程度,有30例患者為小學文化程度,有25例患者為中學文化程度,有15例患者為中?;蛘吒咧形幕潭龋?例患者為??埔陨衔幕潭取K谢颊叨际亲栽竻⒓颖敬握{查研究。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經統計學分許,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根據應用疾病感知量表以及心力衰竭自我護理表等問卷工具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大致分為3個部分:第一,患者對癥狀的識別維度,大致分為11種。第二,患者對病癥的認知以及評價,大致分為了6種,其中包括:個人控制跟病程、周期性跟后果、情緒表現跟治療控制等;所列出的類型大致有35條多。第三,評分標準,大致分為5類評分標準:完全同意為5分,同意為4分,沒有意見為3分,部分不同意為2分,完全不同意為1分?;颊叩牡梅衷礁呔捅硎净颊哒J為自身病癥就是慢性心力衰竭。維度的后果越高就表示患者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就越多。
1.3 觀察指標:根據患者所填寫的心力衰竭自我護理表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12個較為特異性的病癥從完全同意以及完全不同意進行劃分,大致劃分為5個等級。通過患者填寫的數據表可以得知,自我護理能力越低的就表示治療的依從性就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用()進行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技術資料用%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評分結果顯示,患者患病持續(xù)的時間長可能是因為慢性心力衰竭造成的。此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嚴重后果以及經濟負擔。患者的免疫力有所下降,使其細菌感染也在呈上升的趨勢?;颊呒膊「兄脚c自我護理能力水平都有著一定的下降,使大多數患者認為這是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癥狀出現的前兆。為了能夠提高患者自身的自我護理能力,需要患者對疾病感知能力要有所加強。
患者對慢性心力衰竭早期的癥狀都沒有較高的觀察能力,對于一些在夜間睡覺時不能平臥等癥狀沒有及時的發(fā)現異常,只有通過檢查才能發(fā)現。對于一些患者出現感冒感染等癥狀,也不會有太多的重視,大多數都是有所忽略,使其促進了慢性心力衰竭癥狀的發(fā)生[3]。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能夠給患者很大的提醒,由此可見,呼吸困難是出現慢性心力衰竭癥狀的主要癥狀。
出現慢性心力衰竭癥狀主要特征還包括患者的體質量出現持續(xù)的上升狀態(tài)[4]。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每天的體質量差異都有著明顯的變化。有些患者更是認為體質量增加表示病情得到了好轉,只有等到身體出現浮腫的現象才會去就醫(yī)。對于一些出現嘔吐惡心跟腹脹以及食欲下降等癥狀,大部分患者是認為出現胃病或者消化不良等,而這些早期都常常會被患者所忽略,只有出現氣短、心慌等現象時才會去就醫(yī)。由于多數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都較為低下,使其出現慢性心力衰竭現象的患者在逐漸增加。良好的護理行為能夠使患者自身的疾病管理更為有效,使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提高疾病感知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是能夠檢驗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現的主要現象,其臨床的應用價值也是較高的,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只能給要得檢查依據,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從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況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患者加強疾病感知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水平能夠使慢性心力衰竭癥狀發(fā)生能到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感知能力越高,使其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就越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1] 段莉霞,曾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水平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J].吉林醫(yī)學,2015,36(13):2906-2907.
[2] 吳穎,嚴衛(wèi)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BNP的水平與心功能相關性的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7):43-44
[3] 管玉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21):3326-3330.
[4] 屈瑩,劉麗丹,和玲玲,等.整體健康感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9):65-67.
R473.5
B
1671-8194(2017)01-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