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年高血壓現狀與問題

      2017-01-16 00:11:39王繼光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7年11期
      關鍵詞:收縮期心腦血管收縮壓

      王繼光

      專題評論

      老年高血壓現狀與問題

      王繼光

      1 老年高血壓的流行現狀

      隨著全球范圍內人口的普遍老齡化,老年高血壓已成為老年期主要疾病負擔。如果以60歲作為老年的界限值,根據診室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張壓≥90 mmHg,或服用降壓藥物進行降壓治療,進行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老年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50%。即每2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

      根據2002 年我國全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60歲老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1%,治療率為32.2%,控制率為7.6%[1]。在知曉高血壓的患者中,服用降壓藥物的比例高達96.3%;而在服用降壓藥物的患者中,僅有24%的患者將血壓控制到了<140/90 mmHg的達標水平。如果將老年人數據與18歲以上整個人群相比,患病率顯著高于整體人群(18.8%),知曉高血壓并接受降壓治療的比例也明顯高于整體人群(81.8%)。這一對比說明,老年人盡管高血壓患病風險較高,但治療與管理水平也較高。

      近年來,上海地區(qū),通過在老年人群中篩查、診斷高血壓,老年高血壓的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在參與一項研究的3 949名上海農村老年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為59.4%,知曉率為75.6%,治療率65.8%,控制率22.7%,接受降壓治療患者控制率為37.1%[2]。

      2 老年高血壓的病理生理學與臨床特點

      根據發(fā)病時間不同,老年高血壓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進入老年期后新發(fā)生的高血壓;另一種情況則是在進入老年期前即已發(fā)病,進入老年期后仍持續(xù)存在的高血壓[3]。這兩種情況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2.1 收縮壓增高為主,脈壓擴大:大部分老年高血壓都表現為收縮壓升高,有些則表現為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正常的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脈壓明顯擴大[3]。進入老年期后新發(fā)生的高血壓多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2.2 血壓變異增大:進入老年期后,大動脈彈性功能下降,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壓隨情緒、季節(jié)和體位變化等因素變化的幅度增大。增大的血壓變異不僅增加各種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也增加降壓治療的難度與復雜性。高血壓病史長,發(fā)生時間早的高血壓,如果未妥善管理,血壓變異通常較大。

      體位性低血壓是血壓變異增大的重要臨床表現,可導致老年人跌倒以及骨折等嚴重損傷,需要特別注意,慎用可能引起或加重體位性低血壓的降壓藥物,如α1受體阻滯劑等[4]。餐后低血壓也是老年期常見的血壓變異增大的表現形式[5]。當出現這些嚴重的血壓變異增大情況時,應注意患者是否患有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6]。

      2.3 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的患病率較高,可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的幅度較小或過大,或者清晨血壓上升的幅度過大[7],這樣的晝夜節(jié)律異常也可增加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風險。較早發(fā)病的高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更為常見,更明顯。

      2.4 靶器官損害或并發(fā)癥常見,合并癥多見:老年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不僅常見,而且可能較嚴重,或已發(fā)生了功能失代償的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腎功能不全等[8]。老年高血壓患者還常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糖尿病等[8]。如果高血壓發(fā)病早,且未妥善管理,靶器官損害或并發(fā)癥會更常見、更嚴重。

      3 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評估

      由于老年高血壓以上特點,老年高血壓診斷、評估,需要更加強化的血壓監(jiān)測。盡管在老年期仍可根據非同日多次測量的診室血壓診斷高血壓,但最好能夠進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如果24小時平均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0 mmHg;或者白天平均收縮壓≥135 mmHg或舒張壓≥85 mmHg;或者夜間平均收縮壓≥120 mmHg或舒張壓≥70 mmHg,即可診斷高血壓[6,9]。如果不能耐受或沒有條件進行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作為替代,可以進行系統(tǒng)的家庭血壓監(jiān)測。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覺前各測血壓2次,連續(xù)5~7天,平均收縮壓≥135 mmHg或舒張壓≥85 mmHg,也可診斷高血壓[10,11]。

      老年人常合并周圍動脈疾病[12],首次測血壓時,不論采用哪一種血壓測量方式,均應先測量雙側上臂血壓,選擇血壓較高的一側上臂測量血壓。因為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常見,也需要定期測量立位血壓,及時發(fā)現體位性低血壓[4]。

      4 老年高血壓降壓治療的臨床試驗證據

      即便在老年期,高血壓也顯著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風險[13]。但降壓治療可顯著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各種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不論是收縮壓升高,還是舒張壓升高[14,15]。收縮壓每降低10 mmHg,可分別降低腦卒中與冠心病事件風險40%、30%左右[14,15]。

      我國進行了多個較大樣本的老年高血壓降壓治療臨床試驗。STONE試驗選擇老年收縮期或舒張期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以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為一線治療藥物,顯著降低腦卒中(-56%)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風險[16]。Syst-China選擇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同樣以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為一線降壓藥物,顯著降低腦卒中發(fā)病率(-36%)、死亡率以及總死亡率等[17]。

      我國學者也參加了在80歲以上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進行的國際合作研究HYVET(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18]。該研究共入選3 845例80歲以上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其中我國患者1 526例,以吲哚帕胺緩釋片為一線降壓治療藥物,與安慰劑組相比,血壓平均降低15.0/6.1 mmHg,收縮壓至150 mmHg,積極降壓治療組總死亡率下降21%,腦卒中發(fā)生率下降30%,腦卒中死亡率下降39%,心力衰竭發(fā)生率下降64%。結果提示,即便是80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仍可從有效的降壓治療中獲益[18]。

      5 老年高血壓降壓治療的目標血壓與藥物選擇

      對大部分老年高血壓而言,可將收縮壓/舒張壓降至140/90 mmHg以下。對于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適當放寬血壓至<150/90 mmHg。我國2010版高血壓指南建議,≥65歲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19]。65~80歲老年人群持續(xù)擴大,應考慮在密切監(jiān)測血壓的情況下,將血壓降至140/90 mmHg以下,以充分發(fā)揮降壓治療預防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作用。

      中國高血壓指南推薦使用5大類降壓藥物,即利尿藥、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及β受體阻滯劑[19]。對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可選擇α1受體阻滯劑。應選擇使用那些每日1次服藥可控制24小時血壓的長效藥物,不僅降壓作用更加平穩(wěn),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如果單藥治療血壓不達標,則應進行聯合降壓治療;但不論單藥,還是聯合治療,如果還沒有實現降壓達標,都應考慮增加劑量至足劑量;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考慮患者的慢性合并癥,如糖尿病、代謝綜合征、慢性腎臟疾病等,以及靶器官損害或并發(fā)癥,如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等[20]。

      6 結語與前瞻

      老年高血壓危害極大,可導致嚴重的靶器官損害以及各種心腦血管并發(fā)癥。但積極控制血壓,特別是控制到達標水平,可顯著降低靶器官損害及各種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因此,所有老年人均應定期測量血壓,以及時發(fā)現高血壓,及早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及時控制高血壓,降低高血壓所帶來的各種風險。

      但對于那些收縮壓在140~159 mmHg而舒張壓<90 mmHg的1級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因為缺乏安慰劑對照的降壓治療臨床試驗證據,許多臨床醫(yī)生在啟動降壓治療時仍有很大疑慮,因此仍需在這一人群中開展深入的臨床試驗研究。

      [1] 李立明, 饒克勤, 孔靈芝, 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5, 26:478-483.

      [2] Sheng CS, Liu M, Kang YY,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Chinese. Hypertension Research , 2013, 36:824-828.

      [3] Franklin SS, Pio JR, Wong ND, et al. Predictors of new-onset diastolic and systolic hypertensio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 2005,111:1121-1127.

      [4] Di Stefano C, Milazzo V, Totaro S, et 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a cohor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referring to a hypertension clinic. J Hum Hypertens,2015, 29:599-603.

      [5] Zou X, Cao J, Li JH, et 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older Chinese men. J Geriatr Cardiol, 2015, 12: 600-604.

      [6] Parati G, Stergiou G, O'Brien E, et al.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J Hypertens, 2014,32:1359-1386.

      [7] Kario K, Pickering TG, Umeda Y, et al. 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 as a predictor of silent and clinic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a prospective study. Circulation, 2003, 107:1401-1406.

      [8] 胡大一, 劉力生, 余金明, 等. 中國門診高血壓患者治療現狀登記研究.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0, 38:230-238.

      [9] 共識專家組. 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5, 23:727-730.

      [10] Parati G, Stergiou GS, Asmar R, et al.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J Hum Hypertens, 2010,24:779-785.

      [11] 共識專家組. 家庭血壓監(jiān)測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2, 20: 525-529.

      [12] Sheng CS, Liu M, Zeng WF, et al. Four-limb blood pressure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elderly Chinese. Hypertension, 2013, 61:1155-1160.

      [13] Lewington S, Clarke R, Qizilbash N, et al. 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 2002, 360:1903-1913.

      [14] Collins R, Peto R, MacMahon S, et al.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rt 2, Short-term reductions in blood pressure: overview of randomised drug trials in their epidemiological context. Lancet, 1990, 335:827-838.

      [15] Staessen JA, G?sowski J, Wang JG, et al. Risk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 Lancet,2000, 355:865-872.

      [16] Gong L, Zhang W, Zhu Y, et al. Shanghai trial of nifedipine in the elderly (STONE). J Hypertens, 1996, 14:1237-1245.

      [17] Liu L, Wang JL, Gong L, et al. Comparison of active treatment and placebo in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1998,16:1823-1829.

      [18] Beckett NS, Peters R, Fletcher AE, 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 N Engl J Med, 2008, 358:1887-1898.

      [19]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1, 39:579-616.

      [20] 王繼光. 高血壓的分級、分期和分型管理.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4, 9:365-368.

      2017-10-11)

      (編輯:梅平)

      200023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高血壓科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

      王繼光 教授 博士 主要從事高血壓研究 Email:jiguangwang@aim.com

      R541.4

      C

      1000-3614(2017)11-1049-03

      10.3969/j.issn.1000-3614.2017.11.002

      猜你喜歡
      收縮期心腦血管收縮壓
      清醒時不同時間血壓水平預測夜間高血壓的價值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掰開吃——心腦血管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04
      冬季謹防心腦血管疾病侵襲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降壓標準與治療原則
      老年人群收縮壓與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預后的關系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誤區(qū)
      心腦血管疾病用藥與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性
      健康年輕人收縮壓高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評分與老年人短時收縮壓變異性的關系
      調壓方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陽亢絡阻證90例
      射洪县| 梁河县| 邵武市| 吴忠市| 策勒县| 淄博市| 普格县| 林周县| 南投县| 顺义区| 礼泉县| 石林| 和静县| 太谷县| 大宁县| 山阴县| 庄河市| 彩票| 汤原县| 乡宁县| 南岸区| 青阳县| 敖汉旗| 陆丰市| 石楼县| 郸城县| 奉化市| 巴林右旗| 防城港市| 连城县| 潞城市| 龙里县| 天镇县| 涪陵区| 凤翔县| 封开县| 柳林县| 明水县| 新邵县| 民丰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