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剛 黃 晶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一三醫(yī)院結核感染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一三醫(yī)院內(nèi)三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0)
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是藥物不良反應中較常見和較嚴重的一種,幾乎所有的抗結核藥物都能引起血液學異常[1-2],尤其以白細胞(WBC)減少最常見[3-4]?,F(xiàn)將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抗結核化療中發(fā)生血白細胞減少的68例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齡18~75歲,繼發(fā)性肺結核64例,結核性胸膜炎4例?;颊呒韧鶡o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治療前血常規(guī)均正常,并排除感染、其他藥物等因素導致的白細胞減少。
1.2 治療方法:本組68例,58例采用2~3HRZE/4~10HR方案,6例采用2HL2ZE/4HL2方案,2例采用2HRE/4HR方案,2例采用3DL2ZEV/6DL2E方案。藥物劑量:異煙肼(H)0.3 g,每日1次;利福平(R)0.45~0.6 g,每日1次;吡嗪酰胺(Z)0.5 g,每日3次;乙胺丁醇(E)0.75 g,每日1次,利福噴?。↙)0.45 g,每周2次,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D)0.3 g,每日3次,左氧氟沙星(V)0.3 g,每日2次。治療過程中每半個月復查血常規(guī)1次,白細胞低于3.0×109/L,則每周復查血常規(guī)。
2.1 出現(xiàn)白細胞異常時間:本組68例患者抗結核治療半個月內(nèi)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4例(5.9%),0.5~1個月期間出現(xiàn)22例(32.4%),1~2個月期間出現(xiàn)26例(38.2%),2個月以后出現(xiàn)16例(23.5%)。
2.2 處理:WBC 3.0×109/L以上,暫不停服抗結核藥物,加用地榆升白片和(或)利血生治療,每半個月復查血常規(guī)1次,大部分患者WBC恢復正?;蚓S持在3.0×109/L以上;若WBC仍繼續(xù)下降至3.0×109/L以下,或第一次出現(xiàn)異常即低于3.0×109/L,則首先停服利福平或利福噴丁,加用地榆升白片和利血生治療,每周復查血常規(guī)1次,若WBC仍不見上升,則依次停服其他抗結核藥物,找出引起血細胞異常的藥物并停用;若WBC低于2.0×109/L,則停服所有抗結核藥物,嚴密觀察病情,避免繼發(fā)感染,必要時使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68例患者中,38例加用升白細胞藥物繼續(xù)原方案至療程結束,28例需暫時停用1~2種抗結核藥物或更換其他藥物,僅2例因伴血小板明顯減少而停服所有抗結核藥物。
抗結核藥物在臨床上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過敏等,而血液系統(tǒng)異常也并不少見,血液系統(tǒng)異常既可以白細胞、紅細胞或血小板單系改變,也可以兩系或多系異常[4-5]。其發(fā)病機制為[6-7]:①抗結核藥物影響造血物質的吸收和干擾代謝;②抗結核藥引起機體變態(tài)反應導致的免疫損害;③對骨髓造血系統(tǒng)的直接毒性抑制作用。本組病例出現(xiàn)白細胞異常時間大多集中在前2個月強化期內(nèi),多數(shù)患者經(jīng)加用升白細胞藥物能繼續(xù)原方案抗結核治療,一部分病例需暫停或更換引起白細胞下降的抗結核藥,僅2例需停服所有抗結核藥物。因此,只要臨床醫(yī)師重視抗結核藥對血液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化療前詳細詢問既往病史,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化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尤其在強化期,如發(fā)現(xiàn)有頭昏、乏力、食欲不振、紫癜、發(fā)熱等,須立即復查,發(fā)現(xiàn)異常并正確處理,抗結核藥的安全性還是肯定的。但抗結核藥引起嚴重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文獻報道也不少見[8-9]。當WBC明顯減少或血小板明顯減少甚至全血細胞減少時,又不能確定何種藥物所致,應及時停用所有抗結核藥,并積極診治。臨床上以利福平引起的血細胞異常最多見,與利福平引起的免疫反應不良反應多有關,因此使用利福平或其他利福霉素類藥物期間,更應高度重視血液系統(tǒng)的檢查[10-12]。
[1]慕容洋洋,矯美慧,江寧.抗結核藥物致白細胞減少分析與臨床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10):603-606.
[2]張敦榮.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603-609.
[3]袁慧,謝麗娟.抗結核藥物引起的副作用604例臨床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5,37(3):155-156.
[4]劉文,楊金邊,劉米佳,等.門診抗結核治療致白細胞降低130例分析及對策[J].臨床肺科雜志,2015,16(5):725-726.
[5]朱敏,劉亞東,趙茜,等.警惕抗結核藥物引起血液系統(tǒng)的異常[J].中國防癆雜志,2015,37(6):339-340.
[6]王魏,張?zhí)烀?抗結核藥物引起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及處理對策[J].醫(yī)藥導報,2016,35(3):151-152.
[7]王倩,陳津紅,韓琴,等.441例抗結核藥引起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5):377-378.
[8]黃申忠,黃平,孫潔,等.利福平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貧血1例[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2):149-150.
[9]郭述良,羅永艾,趙鳳.抗結核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J].醫(yī)藥導報,2015,34(3): 145-146.
[10]王雪省.抗結核藥物致嚴重血小板減少一例報道[J].健康必讀,2016,15(7):529-530.
[11]沈衛(wèi)群,楊禮聰,邱遲娥,等.服用抗結核藥出現(xiàn)嚴重血小板減少一例[J].醫(yī)學信息,2016,29(6):340-341.
[12]滿媛,蘇暢,江山.抗結核藥物引起血液系統(tǒng)異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