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生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腦功能診療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疼的臨床療效研究
魏金生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腦功能診療中心,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探討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疼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偏頭疼患者,根據隨機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采取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觀察組采取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采用視覺模擬疼痛分級(VAS)量表、口述疼痛分級(VRS)量表評價2組患者的偏頭疼情況,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治療前,2組患者的VAS、VRS、SF-36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VAS、VRS得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VAS、VRS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SF-36得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SF-36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鹽酸氟桂利嗪相比,采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疼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頭疼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偏頭疼;芍藥甘草湯;針刺療法
偏頭疼屬于臨床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發(fā)作性血管神經性頭痛,每次發(fā)作時,疼痛過程及性質相近,主要為一側頭痛,少數可波及雙側,往往伴有面色蒼白、嘔吐、惡心等臨床表現,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疼的效果,以期為偏頭疼的治療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偏頭疼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偏頭疼的診斷標準;②近2個月未接受過理療、針刺、藥物治療;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②精神障礙患者;③功能性頭痛患者;④妊娠女性及哺乳期女性患者;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根據隨機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18~60歲,年齡(43.32±4.18)歲;病程1~15年,平均(7.64±1.13)年。觀察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18~60歲,年齡(43.45±4.27)歲;病程1~15年,平均(7.69±1.16)年。經t檢驗及χ2檢驗,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構成、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每次10 mg,晚上睡前服用,連續(xù)服用1個月。觀察組采取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針刺穴位選擇:選取患者的列缺穴、太沖穴、內關穴、合谷穴、率谷穴、太陽穴、頭維穴,每次留針10 min,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隔2日后進行下1個療程。芍藥甘草湯方藥組成:甘草10 g,鉤藤15 g,細辛3 g,川芎10 g,柴胡10 g,何首烏10 g,葛根10 g,當歸10 g,白芍30 g。浸泡30 min后水煎30 min,取汁20 mL,每次100 mL,每日1劑,早晚各1次。
1.3 觀察指標:采用視覺模擬疼痛分級(VAS)量表、口述疼痛分級(VRS)量表評價2組患者的偏頭疼情況,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所有數據統(tǒng)計均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20.0進行統(tǒng)計,文中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患者的VAS、VRS、SF-36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VAS、VRS得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VAS、VRS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SF-36得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SF-36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偏頭疼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勞累、過度緊張、氣候驟變等多種因素有關。非甾體類藥物、鈣離子拮抗劑、麥角胺等是當前治療偏頭疼的臨床常用藥物。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屬于一種鈣離子拮抗劑,是常用的治療偏頭疼藥物。中醫(yī)理論認為,偏頭疼主要病機為情志不舒或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導致臟腑受損、臟腑功能失調,血脈瘀滯、氣血瘀阻脈絡有關[1]。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組的VAS、VRS、SF-36均明顯優(yōu)于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組,結果說明,采用常規(guī)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疼患者的效果更優(yōu),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更明顯。本研究針刺穴位選擇列缺穴、太沖穴、內關穴、合谷穴、率谷穴、太陽穴、頭維穴,針刺諸穴,可達到緩解頭痛之效[2]。芍藥甘草湯是張仲景創(chuàng)立的一個經典名方,方劑主要由甘草、鉤藤、細辛、川芎、柴胡、何首烏、葛根、當歸、白芍組成,甘草具有補虛、酸甘化陰、緩解止痛之效;當歸可活血養(yǎng)血、通絡止痛;川芎可搜風止痛,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之效;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搜風止痛、鎮(zhèn)痛抗感染之效[3]。
綜上所述,與鹽酸氟桂利嗪相比,采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疼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頭疼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李存新,李霞.針刺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4):155-157.
[2] 張保國,劉慶芳.芍藥甘草湯臨床研究與新用[J].中成藥,2012,34(9):1774-1777.
[3] 曾永青,李立新,王洋洋.芍藥甘草湯加減聯合氟桂利嗪治療神經性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5,10(1):60-62.
R747.2
B
1671-8194(2017)25-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