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云,陳秋英
(1. 玉林市動物疫病防控控制中心,廣西玉林 537000;2. 廣西麗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南寧 530105)
禽白血病及其診治技術(shù)研究進展
張紅云1,陳秋英2
(1. 玉林市動物疫病防控控制中心,廣西玉林 537000;2. 廣西麗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南寧 530105)
為了解我國禽白血病的研究現(xiàn)狀,本文概述了禽白血病及禽白血病病毒基本特征,對比分析了國內(nèi)外建立的多種禽白血病病毒檢測方法,包括病原學(xué)方法、血清學(xué)方法和分子生物學(xué)方法,提出了加強監(jiān)督和疫病凈化、預(yù)防疫苗污染等防控建議,以期為禽白血病防控提供參考。
禽白血??;J亞群;診治技術(shù);預(yù)防控制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一種危害雞群的傳染性腫瘤病。自1868年禽白血病被首次報道以來,該病因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而被廣泛關(guān)注[1]。該病最早在我國發(fā)現(xiàn)于一些肉雞病例中,后來逐漸出現(xiàn)在蛋雞群體中,雞感染后會出現(xiàn)腫瘤性死亡、生長性能下降和免疫抑制等癥狀,給我國養(yǎng)雞業(yè)造成了嚴重損失[2-3]。
ALV是一種反轉(zhuǎn)錄病毒,既可以通過種蛋垂直傳播,也可以水平感染。根據(jù)病毒與宿主細胞特異性相關(guān)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可將ALV分成A—J 10個亞群,自然感染雞群的包括A、B、C、D、E和J 6個亞群[4]。2012年,王鑫等[4]從我國地方品種蘆花雞中分離到3株ALV,經(jīng)鑒定這3株病毒與已知感染雞的6個亞群均有一定的差異性,屬于一個新的亞群,被定名為K亞群。其中,E亞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J亞群的致病性和傳染性最強[5]。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20世紀(jì)80年代末期在英國從肉用型雞群中分離到的一種致病性ALV新亞群。1999年,國內(nèi)杜巖等[6]首次從市場肉雞中分離檢出J亞群ALV,隨后該病毒在多個省份都有檢出[2]。ALV-J可引起肉雞骨髓細胞瘤和血管瘤、體重下降、生長抑制和嚴重的免疫抑制。蛋雞可感染,但自然發(fā)病率很低。2005年徐鑌蕊等[7]用ALV-J gp85單克隆抗體在分子水平上證實了我國蛋雞中存在J亞群ALV,而一些地方品系雞也被證實有ALV-J感染的存在[8]。
有學(xué)者一直關(guān)注該病在我國的發(fā)生與流行情況,但目前仍無有效的商品化疫苗,也無特效治療藥物。因此,通過各種方法對雞群進行ALV檢測,淘汰帶毒種雞,逐漸凈化種雞群,仍然是當(dāng)前預(yù)防該病的主要方法。面對這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腫瘤,選擇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是預(yù)防該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年來,國內(nèi)外相繼建立了多種ALV檢測方法。本文對一些常見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以期有助于雞群中ALV凈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1.1 病原的分離與鑒定
通過細胞培養(yǎng)和雞胚分離培養(yǎng)進行病毒的分離鑒定,被認為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但該方法耗時較長、操作過程復(fù)雜,不適用于禽白血病的快速診斷和臨床應(yīng)用。而將該方法結(jié)合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或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可以對雞群ALV進行批量檢測,適用于該病的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和雞場凈化。
1.2 血清學(xué)檢測方法
1.2.1 瓊脂擴散試驗。20世紀(jì)80年代,張晶[9]等研究出從羽髓中檢測ALV群特異抗原的瓊脂擴散試驗,該方法操作簡便,適用于現(xiàn)場大面積應(yīng)用,曾在我國的種雞ALV凈化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03年,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yè)將利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測雞白血病的方法形成了行業(yè)標(biāo)準(zhǔn)(SN/ T 1172—2003)。但是由于瓊脂擴散試驗的敏感性較差,且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假陽性[10],現(xiàn)在已較少使用。
1.2.2 病毒中和試驗。病毒中和試驗具有較強的特異性。一個亞群中的ALV只能被同亞群中的ALV對應(yīng)的抗體所中和,這也是ALV亞群的分類基礎(chǔ)之一[11]。因此,可以用J亞群ALV檢測感染雞血清中的ALV-J特異性抗體。但ALV-J存在抗原多樣性,而只有抗體與病毒粒子的表面抗原相對應(yīng),才能獲得最準(zhǔn)確的實驗結(jié)果。病毒中和試驗?zāi)軌虼笈繖z測樣品,是一種檢測ALV的經(jīng)典方法,但因試驗操作煩瑣,耗時費料,不適用于臨床診斷。
1.2.3 ELISA。Smith等[12]提純了P27蛋白,并建立了檢測ALV的雙抗體夾心ELISA。該方法簡便、快捷、敏感、高效,適用于大面積檢測。秦愛建等[13]利用ALV-J囊膜蛋白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建立的夾心ELISA法,特異性高,適用于大規(guī)模檢測。葉建強等[14]利用抗ALV-J囊膜蛋白特異性單克隆抗體JE9,建立了檢測ALV-Jenv抗原抗體免疫復(fù)合物的ELISA方法。2013年,廖亞琳等[15]利用ALV-J gp85單因子血清純化后的抗體建立了檢測ALV-J抗原的雙抗體夾心ELISA方法,其具有良好的特異性、重復(fù)性和穩(wěn)定性,對ALV-J抗原的最小檢出量為0.165 μg/mL。
1.2.4 IFA。秦愛建等[13]研制出的抗ALV-J nev的單克隆抗體,可鑒定所有的ALV-J變異株,其特異性高,并能檢出組織或培養(yǎng)物中的ALV-J。徐鑌蕊等[16]用F1144單抗和FITC標(biāo)記的羊抗鼠二抗聯(lián)合成功鑒定了從蛋雞中分理處的ALV-J。單克隆抗體的間接熒光抗體檢測方法,敏感性與特異性較強,但操作復(fù)雜,耗時較長,不適于在臨床中推廣應(yīng)用,目前多用于實驗室輔助檢測。
1.2.5 小結(jié)。血清學(xué)檢測方法是依據(jù)抗原與抗體之間發(fā)生特異性結(jié)合的原理來檢測抗體和抗原的檢測方法。血清學(xué)檢測時,主要針對兩種ALV抗原蛋白,其中g(shù)p85是囊膜糖蛋白,可以區(qū)別不同亞群,對A、B和J亞群ALV,可以用針對該蛋白的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而p27是衣殼蛋白,屬于群特異性抗原,不能區(qū)分亞群,因此在檢測過程中可能會受內(nèi)源性ALV-E的干擾,出現(xiàn)假陽性,需針對不同的ELISA檢測方法進行進一步驗證試驗??偟膩碚f,上述ALV的血清學(xué)檢測方法中,ELISA方法最為常用。相對于其他血清學(xué)檢測方法,ELISA方法操作簡便,特異性強,重復(fù)性好,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檢測,在臨床上應(yīng)用較廣泛,市面上也有專門的檢測試劑盒在銷售,這也是國內(nèi)外一些大型養(yǎng)禽場對禽群中ALV的進行定期檢測和種群凈化時常用的方法。
1.3 分子生物學(xué)檢測方法
1.3.1 聚合酶鏈反應(yīng)(PCR)和反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yīng)(RT-PCR)。PCR方法因檢測組織或細胞培養(yǎng)物中ALV前病毒DNA高靈敏性而被廣泛應(yīng)用。Smith等[17]分別從pol基因和gp85基因片段中選取一段作為上游和下游引物序列,避免了與內(nèi)源性EAV序列發(fā)生非特異性反應(yīng)。Smith[18]等、秦愛建[13]等分別基于env基因序列建立了PCR檢測方法,但由于ALV-J不同毒株中env基因的變異較大,需經(jīng)常驗證是否能檢測到所有變異病毒。Kim等[19]建立了定量競爭RT-PCR法(Qc-RT-PCR),可以對ALV-J感染進行檢測并定量。2012年Sathish等[20]基于ALV的p27基因建立了PCR方法。該方法同時與馬立克病毒和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生癥的PCR方法組成多重PCR。他們在印度南部地區(qū)的一些蛋禽場收集有這3種疾病癥狀的樣品,先用特異性抗體進行免疫組化試驗確定樣品的病理變化,再進行病毒細胞分離培養(yǎng)和免疫熒光試驗驗證樣品中這3種病原的存在,然后設(shè)計特異的引物同時進行多重PCR,試驗表明檢測的陽性結(jié)果是一致的。這種方法能夠這3種禽腫瘤病進行快速鑒別診斷,適用于臨床上對禽腫瘤病多重感染的鑒別診斷。
1.3.2 實時定量PCR(real-time PCR)。實時熒光定量PCR能夠更準(zhǔn)確和特異地檢測病毒。Kim等[21]采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對ALV-J RNA進行檢測并量化,并將結(jié)果與其他檢測方法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該方法特異性強、易于操作、重復(fù)性好,但敏感性低。2013年Qin等[22]建立了TaqMan探針實時RT-PCR檢測ALV。該方法對ALV-J特異性高。將ALV-J的DF-1細胞培養(yǎng)物,用該方法與TCID50和p27抗原蛋白特異性檢測,得出的病毒增長曲線是一致的。將該方法與病毒分離培養(yǎng)和普通PCR方法,對同一批組織樣品進行檢測,結(jié)果顯示該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另外兩種方法。這種TaqMan探針實時RT-PCR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在臨床檢測和實驗室中都適用。2015年Dai等[23]建立了可以分別檢測ALV-J和ALV-A/ B的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方法。經(jīng)驗證,該方法對ALV-J和ALV-A/B的敏感度比普通PCR高了近百倍,對組織樣品的陽性檢出率也高于普通PCR和病毒分離培養(yǎng)的方法。它們還利用這種方法對感染雞的各個組織進行檢測,找出ALV-J在體內(nèi)的分布情況。
1.3.3 原位PCR。徐鑌蕊等[7]采用原位PCR和原位雜交技術(shù)擴增ALV-J DNA,從分子水平上證實了蛋雞中存在ALV-J感染。
1.3.4 環(huán)介導(dǎo)等溫擴增技術(shù)(LAMP)。Zhang等[24]以普通水浴鍋和3對特異性引物建立了一種ALV-J的檢測技術(shù)。該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簡便快捷、成本低,適用于臨床快速檢測。
1.3.5 小結(jié)。PCR檢測方法在敏感性和精確性上均高于ELISA檢測方法,在檢測ALV病毒前基因組時,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該方法不能保證能夠檢出發(fā)生變異的新病毒,因此必要時需要通過其他方法來驗證病毒的變異情況,確保結(jié)果的準(zhǔn)確性。此外,PCR檢測方法對試劑、儀器等有特定要求,操作過程復(fù)雜,因此該方法適用于實驗室檢測,不適于在臨床應(yīng)用中推廣。每種檢測方法均有優(yōu)劣之分,單純一種方法檢測容易出現(xiàn)漏檢、假陽性等問題。因此,在進行ALV診斷時,應(yīng)該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結(jié)合起來進行檢測,從而提高檢測準(zhǔn)確率。
目前還沒有有效預(yù)防ALV的疫苗,通過加強ALV檢測進行種群凈化仍是主要的防治措施。早期我國有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對種雞場進行凈化,而達到控制我國禽白血病甚至是消除該病的目的,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干擾,最終沒有達到預(yù)期效果。隨后,不加節(jié)制地從國外引種,隨意擴大引種的使用代次,沒有定期的檢疫制度,使ALV橫向傳播,導(dǎo)致ALV擴散。
ALV的防控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起來,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一是政府主管部門應(yīng)該制定相關(guān)的監(jiān)控、監(jiān)督和檢測標(biāo)準(zhǔn),加強國外引種檢測,加大內(nèi)部檢疫力度,使整個行業(yè)逐漸趨于標(biāo)準(zhǔn)化、規(guī)范化。二是對種雞群進行凈化。國外已經(jīng)有一些大型養(yǎng)禽企業(yè)成功凈化ALV的案例,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jīng)驗,結(jié)合我們自身的情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凈化措施,并切實執(zhí)行,就有可能實現(xiàn)基本凈化ALV。三是要預(yù)防弱毒疫苗的污染[25]。弱毒疫苗中外源性ALV的污染很可能是我國蛋雞和地方品系雞群感染ALV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強弱毒疫苗中ALV的檢測和監(jiān)控。四是要提高科學(xué)養(yǎng)殖管理水平,防止因其他免疫抑制病毒的感染導(dǎo)致禽白血病情況惡化。
雖然我國當(dāng)前禽白血病防控體系仍不完善,想無法徹底凈化該病,但是一直以來政府都在不斷地努力,同時還有很多學(xué)者關(guān)注該病的發(fā)展,并致力于研究預(yù)防、檢測、控制該病的方法。多年來,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控制ALV的疫苗,對ALV的控制起到積極的作用。2015年Liu等[26]結(jié)合ALV和馬立克病毒發(fā)明了兩種可以控制這兩種禽腫瘤病的疫苗,將ALV-J的env或者gag+env基因插入馬立克病毒基因中組成重組病毒,制成了疫苗,均可以有效抑制ALV-J造成的病毒血癥。相信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ALV的徹底凈化指日可待。
[1] SAI Y M. 禽病學(xué)[M]. 蘇敬良,高福,索勛,譯. 11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
[2] 崔治中. 我國肉用型雞群中J亞群白血病流行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C]//中國畜牧獸醫(yī)學(xué)會禽病學(xué)分會.中國畜牧獸醫(yī)學(xué)會禽病學(xué)分會雞淋巴白血病防控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畜牧獸醫(yī)學(xué)會禽病學(xué)分會,2010:4.
[3] 崔治中.我國雞群中禽白血病流行現(xiàn)狀和對策[J]. 中國家禽,2009(13):1-3.
[4] 王鑫,趙鵬,崔治中. 我國地方品種雞分離到的一個禽白血病病毒新亞群的鑒定[J]. 病毒學(xué)報,2012(6):609-614.
[5] PAYNE L N,F(xiàn)ADLY A M.Leukosis/sarcoma group[N] //CALNEK B W,BARNES H J,BEARD C W,et al. Diseases of Poultry.10th ed.Ames:Lowas State Universtiy Press,1997,414.
[6] 杜巖,崔志中,秦愛建,等. 從市場商品肉雞中檢出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J]. 中國家禽(學(xué)報),1999,1:1-4.
[7] 徐鑌蕊,董衛(wèi)星,余春明,等. 蛋雞J亞群禽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學(xué)診斷[J]. 病毒學(xué)報,2005(4):289-292.
[8] 成子強,張利,劉思當(dāng),等. 中國麻雞中發(fā)現(xiàn)禽J亞群白血病[J]. 微生物學(xué)報,2005(4):584-587,663.
[9] 張晶,何兆忠. 禽白血病瓊脂擴散試驗應(yīng)用的研究[J].中國畜禽傳染病,1987(6):17-19.
[10] 張小桃,賴漢漳,曹偉勝. 禽白血病病毒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 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2009(4):4-6.
[11] 趙振華.禽白血病[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6.
[12] SMITH E J,F(xiàn)ADLY A,OKAZAKI W.An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avian leucosissarcomaviruses[J].Avian Disease,1979,23(3):698-707.
[13] 秦愛建. J-亞群雞白血病病毒囊膜蛋白gp85基因及其產(chǎn)物的生物學(xué)和生物化學(xué)特征的鑒定[D]. 揚州:揚州大學(xué).
[14] 葉建強,秦愛建,邵紅霞,等. 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J]. 中國獸醫(yī)學(xué)報,2006(3):235-237.
[15] 廖亞琳,梁藝瑜,王秀瓏,等. 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雙抗體夾心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J]. 中國畜牧獸醫(yī),2013,40(9):15-18.
[16] 徐鑌蕊,董衛(wèi)星,何召慶,等.間接熒光抗體法快速診斷海蘭褐蛋雞J亞群禽白血病的研究[J]. 中國獸醫(yī)雜志,2002(9):7-9.
[17] SMITH L M,BROWN S R.HOWES K,et al.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ests for the detection of subgroup J avian leucosis virus[J].Virus Res,1998,54(1):87-98.
[18] SMITH E J,WILLIANMS S M.FADLY A M.Detection ofavian leucosls virus subgroup J using th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J].Avian Disease,1998,42:375-380.
[19] KIM Y,BROWN T P.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of 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J]. J. Vet. Diagn. Invest. 2004,16:191-196.
[20] SATHISH G,PARTHIBAN M,KUMANAN K,et al. Differential detection of avian oncogenic viruses in poultry layer farms and turkeys by use of multiplex PCR[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2,50(8):2668-2673.
[21] KIM Y,GHARAIBEH S M,STEDMAN N L,et al. Comparison andverif i cation of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QC-RT-PCR)and real time RT-PCR for avian leukosisvirus subgroup J[J]. J. Virol. Methods,2002,102:1-8.
[22] QIN L T,GAO Y L,NI W,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3,51(1):149-154.
[23] DAI M M,F(xiàn)ENG M,LIU D,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 assay for the separate detection of 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nd multiplex detectio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s A and B[J]. Virology Journal. 2015,12:52.
[24] ZHANG X T,LIAO M,JIAO P R,et al. Development of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 i ca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J]. ClinMicrobiol,2011,173(1):31-36.
[25] 崔治中. 雞白血病及其鑒別診斷和預(yù)防控制[J]. 中國家禽,2010(8):1-12.
[26] LIU Y Z,LI K,GAO Y L,et al. Recombinant Marek′s disease virus as a vector-based vaccine against 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in chicken[J]. Viruses. 2016,8(11):301.
(責(zé)任編輯:孫榮釗)
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Diagnostic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Avian Leukosis
Zhang Hongyun1,Chen Qiuying2
(1. Yuli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Yulin,Guangxi 537000;2. Guangxi Liyuan Biological Co.,Ltd,Nanning,Guangxi 530105)
s: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in China,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vian leukosis and its viru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avian leukosis virus has been done,which include etiological method,serological method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 Some suggestion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brought forward on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disease sequestration and prevention of vaccine contamination,with an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leukosis.
avian leukosis;subgroup J;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prevention and control
S855.3
:A
:1005-944X(2017)06-0078-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3
禽白血病的控制與凈化技術(shù)研究與應(yīng)用(玉市科攻14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