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日娜
(烏海市蒙中醫(yī)院,內蒙古 烏海市 016000)
蒙醫(yī)火療結合口服蒙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00例
道日娜
(烏海市蒙中醫(yī)院,內蒙古 烏海市 016000)
目的:本文應用蒙醫(yī)火療結合口服蒙藥治療寒性胃病的療效觀察研究。方法以蒙醫(yī)火療1療程,1個療程為7次,結合口服蒙藥治療1療程,一個療程為14天,根據(jù)患者病情口服健胃十味丸、通拉嘎-5、六味木香散、光明鹽六味散、石榴六味散等蒙藥。結果100例患者中顯效48例、占48%,有效47例、占47%,無效5例、占5%。隨訪至今復發(fā)7例。結論蒙醫(yī)火療結合口服蒙藥治療寒性胃病有非常顯著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蒙醫(yī)火療;口服蒙藥;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蒙醫(yī)“胃衰病”范疇[1]。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胃寒性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為巴達干、赫依互結寒盛,挫傷胃火,至飲食不化所致。食無定時,過食生冷而不易消化之物,長期勞心過度或過飽過饑等均為誘發(fā)本病之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食物不消化,胃部脹滿,噯氣頻作,嘔吐白沫或食物,吐后覺安,體虛神萎,受熱則舒,受寒加重。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具有發(fā)病時間長、遷延難愈、易復發(fā)、易癌變等特點,其病理特征為胃黏膜的上皮組織和局部或廣泛性腺體萎縮導致黏膜肌層增厚,胃黏膜逐漸變薄,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細胞增生甚至癌變[2]。據(jù)報告,我國萎縮性胃炎率為2.55%。因此積極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對于降低胃癌發(fā)病率有著重要意義。
1.1 一般材料:100例患者均為近2年在我院住院確診為寒性胃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67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3歲,平均年齡42歲;病程最長29年,最短1年。上述病例均中西醫(yī)診斷一致,治療無明顯效果者。
1.2 診斷依據(jù):參照1986年出版的《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分卷》[3]。
2.1 蒙醫(yī)火療:在患者胃部用三層濕潤的毛巾覆蓋,用95%的酒精做火療。每次約30~45分鐘,每隔1日1次,7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精細療效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2 口服蒙藥:14天為1個療程,主要根據(jù)病人的病情采用蒙醫(yī)治療,紅糖水送服,可選用健胃十味丸、通啦噶—5、六味木香散、光明鹽六味散、石榴六味散等服用。
3.1 療效標準:參照2007年出版《蒙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價如下。顯效:臨床癥狀好轉;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或加重。
3.2 觀察結果:均在1個療程后,100例患者中顯效48例,占48%,有效47例,占47%,無效5例,占5%。隨訪至今復發(fā)7例。
4.1 飲食護理:主要以甘、酸味和重、膩、柔、溫性者為宜。例如:綿羊、牛、馬、驢之瘦肉,雞肉、雞蛋、小麥面、炒米、谷子米、骨湯、牛奶、奶酪、酸馬奶及新鮮蔬菜,紅糖、冰糖、黃油、植物油等富有營養(yǎng)和熱能的食物。禁食不易消化之寒涼性食物。
4.2 起居護理:注意胃部保暖,應多參加體育活動,如走路、慢跑、游泳、騎車等。注意避免風吹雨淋和潮濕之氣的侵襲。不適宜長期居住潮濕、氣候寒冷的地方,忌坐臥濕地,飯后瞌睡,太過安逸。
4.3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關心、安慰,讓患者放松心態(tài),耐心細致地講解有關寒性胃病的知識及相關的健康教育,囑咐患者不要過勞、過飽、過饑,并且告知患者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病情并積極調理自己的身體。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胃寒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不消化、胃脹滿,口吐白沫或食物,吐后覺安,體虛神萎、受寒病情加重。蒙醫(yī)以增強胃火,清除巴達干濁、改善胃動力為治療原則。病因主要以長期食銳、熱、甘、酸之品;或惱怒、強勞太過等誘發(fā)本病之因素。
本研究在治療上采用蒙醫(yī)火療結合口服蒙藥治療療效確切,功能顯著,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蒙醫(yī)治療該疾病可以較大提高臨床療效,且毒副作用小,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1]阿拉坦松布爾.都格爾扎布治療胃包如病用藥規(guī)律分析[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16(07):42-44.
[2]白清云,蒙醫(y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7.
[3]蘇榮扎布.蒙古學百科全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4.
R291.2
B
1006-6810(2017)09-0019-01
2017年7月26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