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臧福才 宋 瑜 艾 華 張雙迪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21)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術前的護理體會
王 軍 臧福才 宋 瑜 艾 華 張雙迪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21)
目的探究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外科手術前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臨床納入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隨機投擲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6例行一般護理,研究組56例在一般護理中結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間血糖水平、心理狀態(tài)及滿意程度。結果護理后研究組心理狀態(tài)相比對照組有所改善,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及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相比于對照組均有所好轉,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總滿意率85.71%相比于對照組60.71%有所好轉,P<0.05。結論對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改善了血糖及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滿意程度。
糖尿?。煌饪剖中g;護理體會
隨著我國改革腳步的加深加快,我國居民在食物上不斷的豐富,糖尿病的發(fā)生率也逐漸提高并趨于年輕化,本次研究對象均為需要手術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對手術的恐懼及知識的不理解容易產生負性情緒,配合程度較低,血糖水平控制較差,影響了疾病的預后。為改善此種現(xiàn)象,現(xiàn)選取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112例進行研究,其中56例在一般護理中結合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112例均為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按隨機投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為(66.8±3.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13例,中學文化29例,大學及以上文化14例。研究組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為(66.3 ±3.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15例,中學文化28例,大學及以上文化13例。上述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根據(jù)患者的手術類型囑咐患者禁飲禁食的時間,告知相關的注意事項,手術前進行相關器械及物品的清點。研究組:在一般護理中增加。①入院護理: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其溝通,介紹醫(yī)院的設施、收費情況及責任護士醫(yī)師等。②知識宣教:向患者進行疾病及手術的介紹,包括治療的方法、目的,疾病的原理等,可通過宣傳手冊的方式加深患者的理解程度,對每一個治療操作進行解釋,鼓勵患者說出疑惑,并予以解決。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的評估,動態(tài)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jù)所得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傾聽患者的訴求,通過眼神、手勢給予患者安慰,表示感同身受,向其講解成功案例,贊美鼓勵患者,增加其治療信心。④生活護理:告知患者減少糖、鹽的攝入量,合理膳食,并教會其自我監(jiān)測血糖的方法,提高自覺性,生活中關心患者,可增加病室的的點綴,如綠色植物等,減少晚間的操作,使患者的睡眠時間及質量得到保障。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間血糖水平、心理狀態(tài)及滿意程度。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標準(SAS)[1]進行評分。輕:50~59分;中:60~69分;重:≥70分。根據(jù)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標準(SDS)[2]進行評分。輕:53~62分;中:63~72分;重:≥73分。根據(jù)我院自制滿意度評分:共10小題,每題1分,滿分10分。優(yōu):7~10分;良:4~6分;差:0~3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理情況:護理前研究組焦慮(71.13±3.13)分、抑郁(70.78 ±3.28)分與對照組(70.88±3.89)分、(70.11±3.56)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6、0.06,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44.77± 10.25)分、抑郁(48.76±9.64)分相比對照組(63.55±8.45)分、(64.56±11.69)分有所改善,(t=12.43、13.48,P<0.05)。
2.2 血糖情況:護理前研究組空腹血糖(12.56±0.97)mmol/L、餐后2 h血糖(15.67±0.58)mmol/L與對照組(12.83±0.65)mmol/L、(15.42±0.87)mmol/L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8、1.79,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9.32±0.65)mmol/L、餐后2 h血糖(11.44±0.65)mmol/L相比對照組(11.65±0.54)mmol/L、(13.45 ±0.58)mmol/L有所改善,(t=20.63、17.27,P<0.05)。
2.3 滿意度:護理后研究組優(yōu)秀28例(50.00%)、一般20例(35.71%)、差8例(14.29%)、總滿意率48例(85.71%),相比于對照組18例(32.14%)、16例(28.57%)、24例(42.86%),總滿意率34例(60.71%)有所提高,χ2=15.93,P<0.05。
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3],約有半數(shù)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在進行手術的患者中,有2%的患者可并發(fā)糖尿病。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體會如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終生無法痊愈,其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病,給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臨床預后不理想[4]。隨著近年來人們對健康認知的不斷加深,對護理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現(xiàn)臨床的需要,人們也不斷的在創(chuàng)新與改進。護理干預則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護理的局限性,將原本籠統(tǒng)的護理措施進行細化,增加了精神、生理上的護理,通過對患者的資料及病情進行具體的評估后,結合護理人員自身的能力、知識及經驗做出的干預措施,始終圍繞患者為中心,以科學為基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5]。在患者入院時即進行院內大致情況介紹,需要護理人員始終保持細心、耐心的態(tài)度,通過言語及生活上的引導,幫助患者樹立起積極的治療態(tài)度,疏導負面情緒,使患者感受到溫馨,提高后續(xù)治療的質量,知識上的宣教減少了因不理解而產生的抗拒感、恐懼感,使其了解到治療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護理干預收效良好。
有研究顯示[6-7],對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后,明顯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負擔,縮短了術后恢復時間,維持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護理干預后的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其血糖水平得到明顯的控制,治療依從性得到改善,治療態(tài)度轉為積極,滿意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結果與文獻一致。
總上所述,對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負性情緒,提高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普及與推廣。
[1] 史晶.控血糖護理對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安全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282-284.
[2] 曹廣紅,劉麗娟,劉家瑩,等.糖尿病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前后淚膜改變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9):1743-1745.
[3] 陸仕英,祝瀅.心理干預對糖尿病性眼病患者術前焦慮癥狀的影響[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26(12):1231-1232.
[4] 黃偉花.自護理論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6):37-38.
[5] 林巧燕,陳海霞.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腸道手術后血糖水平的變化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8):45-46.
[6] 伍秀珍.44例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4):338-339.
[7] 尹彩蘭.結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應用胰島素方式的觀察[J].天津護理,2011,19(4):195-196.
R473.6
B
1671-8194(2017)09-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