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雷雨
筆者長期從事小學生作文教學,是學生作文的啟蒙老師。多年的實踐讓我感到學生學習作文往往存有四方面問題,即缺乏熱情、無米之炊、被動評價、認識偏頗。只有這些根本性問題得以改善,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才能養(yǎng)成,作文素養(yǎng)才能形成。為此,我進行了一番探索。
一、建立有效互動平臺,習作小報出成果
作文是學生心血的結(jié)晶,雖然是習作,是練筆,然其心理狀態(tài)與作家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是一致的,需要長時間的集中精力,需要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學生的文字應得到足夠的重視。為此,受學校打造“水文化”校本課程的啟發(fā),我們班辦起了“如水習作報”,希望學生的文字具備水的特質(zhì),如水一般靈動、睿智;如水一般謙虛、上善。小報除了刊首語外,分為水滴秀場、水花朵朵、滴水穿石和積水成淵四大板塊,為學生提供文字交流平臺。在創(chuàng)刊詞中,我這樣寫道:“讀寫算是現(xiàn)代人的基本能力,其中寫更為要緊,能促進我們學會思考,啟迪心智,從而擺脫愚昧和膚淺。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色彩,假如能記錄下來,與別人分享,一定有利于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所以用心感悟生活,用筆描繪生活吧!期待這份小報能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些許感動與溫暖。”小報激活了學生寫作的動力,每學期每位學生均有文字在此刊登。其中的“滴水穿石”板塊,通過修改前后兩篇習作的對比,讓學生真正明白“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道理。我相信文字的力量勝過語言。一年后30多張小報就是一本厚實的班級作文書??粗覀兊某晒?,學生們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叭缢曌鲌蟆绷糇×藢W生對習作持久的熱情。
二、引導實踐留心生活,細節(jié)引出好素材
實踐和生活是解決學生習作“無米”的主要途徑。我側(cè)重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課余生活,以此拓寬學生生活外延,強化學生生活體驗。我覺得或許“留心”更為要緊,只有對生活產(chǎn)生感悟,才能情動辭發(fā),下筆成文。于是,借助學?!巴塾^世界”的晨會,借助一天生活回顧反思的夕會,我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生活中的經(jīng)歷見聞,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與頓悟。魯迅先生當年的書塾生活單調(diào)乏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現(xiàn)當代著名的散文。福樓拜教年輕的莫泊桑寫作,強調(diào)從細節(jié)觀察出與眾不同之處。因此,需要去喚醒大家對生活的熱情,讓我們的心變得敏銳起來。這樣夕陽芳草尋常物自有其可愛之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多平淡的素材,卻清晰地營造出了令人傷感的意境。生活之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著二胎政策的出臺,于是,《我家的二寶》《我那可愛的妹妹》作文應運而生;課間熱門游戲又換了,于是《撕名牌》《全員加速中》作文新鮮出爐;男生也會出班報,于是《板報風波》《致女生的一封公開信》作文水到渠成……只要我們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作文好素材俯拾皆是。
三、評價給予創(chuàng)作機會,修改篩選贊百星
寫與評相輔相成,評可以令學生更好地領會好作文的標準。如何操作呢?我以為導寫更要導改。導寫指學生作前列提綱的指導,導改指講評時習作的精加工。列提綱的長期堅持既降低了習作難度,增強了寫作信心,又錘煉了寫作思路,促學生養(yǎng)成言語思維條理的好習慣。傳統(tǒng)的作文方法要得到傳承和發(fā)展。教學中,我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來呈現(xiàn),只要文圖能包含題目、綱要、中心這樣三個內(nèi)容即可,不必拘泥于常規(guī)的幾行字句。如果列提綱是為了寫出作文,那精加工是為了寫好作文。一篇作文包含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及表達四大方面。
評改課上,我總是將評改的權利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對同學的作文評頭論足,隨機完善作文。課堂上,我喜歡朗讀學生作文的精彩句段,喜歡通過句段對比引發(fā)學生思考言語表述的優(yōu)劣,喜歡追問是否還有更好的言語表達,喜歡夸獎精加工后的好作文。對于“如水習作報”的評改,同樣是逐步下方權利,引導學生仿照老師的示范,進行一輪互評互改。我班學生除了自然小組,還按自愿為主的原則組建了四個習作報編輯小組,輪流對小報內(nèi)容進行篩選,對作文草稿進行修改。對編輯的表現(xiàn),教師及時點評給予加星鼓勵。作文星也是語文學習中“百星競賽”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學生習作水平的整體進步是硬道理。我們肯定學生一次性寫出好作文,也要給二度甚至多度加工作文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習作進步的喜悅。
四、把握回歸讀寫生活,經(jīng)驗故事同分享
作文教師既要站在專業(yè)技能的高處來看待作文教學,也要能從時代的大背景下來把握讀寫能力之于人成長的意義。在我看來,回歸讀寫生活是文明人類的呼喚,也是解決學生對作文認識偏頗的有效途徑。寫作絕不僅是為了有朝一日成為作家、詩人,成為依靠文字安身立命的人。課標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是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應該成為現(xiàn)代人必備的一項能力。
我曾聽說過一對父子間的有趣對話。父親問兒子為什么要作文,兒子回答因為要考試的。父親又問:那你說作家為什么要寫作?兒子眼睛骨碌一轉(zhuǎn):可以給我們出閱讀題呀。這真讓人哭笑不得,又耐人尋味,顯然作文絕不是只為了考試而存在?;氐綄懽鲗θ顺砷L的價值思考。我產(chǎn)生了這樣的想法:一個孩子成長之前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將成為優(yōu)秀的人;假如他具備了良好的寫作能力,他必將成為卓越的人。于是,這句話成了我的口頭禪,成了我給畢業(yè)班學生日記本扉頁上的寄語。為了同學們兒童時代便具有這樣的意識,我辦習作報,請文字功底好的家長,作文大賽中獲獎的同學為大家講自己寫作的故事。我自己更是經(jīng)常與同學們分享寫作的經(jīng)驗與故事,一起與學生們讀書寫作。就這樣讀寫生活漸漸地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
暑假里,我寫了《做個好老師并不難》《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帶著家人到太湖之濱的湖州和沿海城市連云港游玩,寫了兩篇游記。開學后,師生一起曬暑假生活。有的談奧運中的精彩賽事,有的說讀書收獲,更多的是旅游見聞,大家不亦樂乎。用文字記錄自己成長的歷史,作為永久的回憶多有意思。我這樣說這樣做,同學們也受到鼓舞,約定年終歲末再曬曬各自的讀寫生活,我欣然答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熟能生巧、質(zhì)從量出。當我們將寫作看成是一種高品質(zhì)生活的必須,是在鍛煉大腦,玩玩文字游戲豈不更有趣。急功近利反而會蒙蔽生活的本來面目。學生就這樣去寫去練,語用能力會不斷進步提高。只有堅持真心誠意幫助學生解決作文上的困惑,言傳身教影響學生堅持讀寫生活,那么結(jié)果就會師生收獲滿滿碩果累累。